学科分类
/ 24
4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不同性别的临床特征差异,进而分析性别在DCM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方法 收集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病区DCM患者共148例,其中男性患者109例,女性患者39例,收集各个患者相关的临床特征,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关联分析。 结果 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大[(71.90 ± 1.76)岁 vs (67.06 ± 1.23)岁,P<0.05],男性患者的血尿酸(uric acid,UA)、游离甲状腺素3(free thyroxine 3,FT3)及肌酐(creatinine,Cr)水平较女性患者更高[分别为(544.26 ± 18.93)μmol/L vs (428.40 ± 30.26)μmol/L,(2.87 ± 0.06)pg/ml vs (2.63 ± 0.07)pg/ml,(109.83±3.93)μmol/L vs (94.10±6.33)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男性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相比于女性患者更大(6.38 ± 0.06)cm vs (6.09 ± 0.11)c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女性患者LVEDD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r = 0.378,P = 0.018),而男性患者的LVEDD与NT-proBNP之间无相关性。男性患者UA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 = 0.278,P = 0.004),女性患者无此相关性。 结论 DCM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性别差异,性别在DCM的发病过程中可能产生影响。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性别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永久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低剂量组(0.6g/kg)、芪参益气滴丸高剂量组(1.2g/kg),并另设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1次,持续4周。分别在术后24h、治疗2周和4周时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结果:术后24h,模型组和芪参益气滴丸组的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且收缩末期左室前壁明显变薄。治疗2周后,芪参益气滴丸组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心肌梗死组(P

  • 标签: 芪参益气滴丸 心肌梗死 大鼠 心脏保护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和评价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护理中全面护理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022年1月-2022年6月,随机对患者进行编号,奇数设为对照组(n=44例),偶数设为观察组(n=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面护理。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再住院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再住院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全面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的可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扩张性心肌病 全面护理 生活质量 再住院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不同性别的临床特征差异,进而分析性别在DCM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方法 收集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病区DCM患者共148例,其中男性患者109例,女性患者39例,收集各个患者相关的临床特征,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关联分析。 结果 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大[(71.90 ± 1.76)岁 vs (67.06 ± 1.23)岁,P<0.05],男性患者的血尿酸(uric acid,UA)、游离甲状腺素3(free thyroxine 3,FT3)及肌酐(creatinine,Cr)水平较女性患者更高[分别为(544.26 ± 18.93)μmol/L vs (428.40 ± 30.26)μmol/L,(2.87 ± 0.06)pg/ml vs (2.63 ± 0.07)pg/ml,(109.83±3.93)μmol/L vs (94.10±6.33)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男性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相比于女性患者更大(6.38 ± 0.06)cm vs (6.09 ± 0.11)c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女性患者LVEDD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r = 0.378,P = 0.018),而男性患者的LVEDD与NT-proBNP之间无相关性。男性患者UA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 = 0.278,P = 0.004),女性患者无此相关性。 结论 DCM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性别差异,性别在DCM的发病过程中可能产生影响。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性别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进研究,将此60例患者依随机信封法平均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30例患者为参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有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持续用药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在此期间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30d及180d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与参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PLT、MPV、PCT检测结果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CT检测结果与治疗前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低于参照组,MPV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可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并且可对血小板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事件 出血事件 血小板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用药20mg/d、40mg/d。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40mg/d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血脂水平下降,心脏功能得以缓解,血管损伤情况有所改善,值得参考。

  • 标签: 不同剂量 他汀类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人体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或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该类患者经常会合并发生心源性休克,直接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临床中一旦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突发心源性休克需要立刻展开抢救与护理干预,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存活率。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急性心肌梗死突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总结,文内会对急性心肌梗死突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情况进行阐述,对抢救与护理措施展开讨论,最后对抢救与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期望本文能为急性心肌梗死突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抢救与护理提供理论指导,增加抢救成功几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并进行护理实践等的效果分析。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脑梗塞患者共50例,分为观察1组(常规干预模式)、观察2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随后进行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对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观察1组、2组之间具有一定差异,观察2组效果较优(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于脑梗塞患者在护理中具有一定价值,整体情况较好。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康复训练 临床效果 脑神经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氯呲格雷+阿托伐他汀对脑梗塞治疗疗效。方法:2019.01-2020.01期间内我院的7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氯呲格雷)、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就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LDL-C、HDL-C、指标水平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x2=2.12、5.17、2.72,P=0.04、<0.01、0.01);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观察组更优(x2=4.88,P=0.02);NIHSS评分变化的对比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更佳(t=5.39,P<0.01)。结论:脑梗塞患者在氯呲格雷+阿托伐他汀的治疗下,TC、LDL-C、HDL-C各项指标得到了更为有效的改善,NIHSS评分显著降低,极大的提升了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 标签: 氯呲格雷 阿托伐他汀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3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入组对象收集年限为2016年12月-2020年12月。随机单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生活活动能力、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三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升护理有效性,确切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较高,值得借鉴及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老年患者 脑梗塞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就社区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康复期遵医嘱行为的影响予以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本社区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61例AMI康复期患者资料,以不同护理措施分为对比组、观察组,前一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后一组31例患者行社区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措施后患者遵医行为相关情况。结果:对比遵医率,观察组处于较高水平,对比差异强烈(P

  • 标签: 社区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康复期 遵医嘱行为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后在不良情绪的评价、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统计方面,观察组显然更低P值小于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P值小于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之后,可发挥对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作用,并且也能够抑制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也对这个护理模式持较理想的满意态度,所以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其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6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43例对照组(n=43)、43例观察组(n=43),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急救护理时长、护理评估时长、急诊PCI 实施时间均更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能取得良好效果,该护理干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采用田琥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到 2020 年 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00 例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 50 例,一组为观察组 50 例。对照组给予单一田琥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田琥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 ( 48/50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2% ( 41/50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缺血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对比均优于治疗前(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缺血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心肌缺血患者治疗,采用田琥胶囊联合曲美他嗪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田琥胶囊 曲美他嗪 心肌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心肌炎患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措施和效果。方法此次实验的主要对象为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重症心肌炎患儿,按照其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尾数为单号的患儿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两组各15例患儿。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其重症心肌炎症状评分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重症心肌炎症状评分为实验组(2.3±0.5)分,对照组(4.7±1.2)分,结果呈现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重症心肌炎患儿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对其重症心肌炎有明显改善,家属护理满意度也能得到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心肌炎 临床护理路径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7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动态心动图检测。观察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心率各变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组患者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均长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心率低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ST短压低幅度高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痛性心肌缺血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护理中护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8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诊断。结果:研究组血压、心率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住院时间缩短,再入院率降低,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衰 护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择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一尿激酶治疗,观察组40例增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两种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提高降低并发症以及死亡风险,进一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钙 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