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爆发的现状,为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公共场合的感度,本文结合已发布的防疫指南,将个人呼吸量、公共空间通风量、患病人数、所处时间、口罩的保护作用等有机结合,形成不同公共场合定性的综合指标来判断不同场合下的感染概率,基于空气传染病模型,建立新型冠状病毒多环境感度模型,判断其传播风险,为公共场所科学防疫,限制出行等防疫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空气传染病模型 多环境易感度模型 病毒传播机理及病理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泻型肠激综合征的证候特征和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激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分析80例患者的证候特征,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腹泻型肠激综合征的证候特征主要有脾虚湿热型、脾肾阳虚型以及肝脾不和型;经治疗,实验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腹泻型肠激综合征的证候特征,对其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 辨证论治 证候特征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401-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方法研究。方法 回顾性整理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护理实习生90名为观察对象,依据管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基于针刺伤的原因进行防范管理。对比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针刺伤的原因进行防范管理可减少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实习生 针刺伤 原因 防范方法
  • 简介:摘要:肠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是最常见的肠病之一。治疗效果评估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例如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的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提高的程度以及副作用情况等。具体的评估指标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肠激综合征患者通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性状异常等。临床上对于 IBS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学诊断,而对于 IBS的治疗则以药物治疗为主,并且随着对 IBS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对 IBS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对症治疗上。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诊断 治疗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肠激综合征使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2019年7月-2020年10月院内医治的78例肠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9例。参照组用西药,观察组用中药配合针灸,对比治疗后症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的两项对比数据比观察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与针灸配合医治疾病能确保症状改善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药配合针灸 肠易激综合征 腹痛
  • 简介:摘要:后发性白内障是指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通常是由于年龄增长或其他疾病引起晶状体透明度降低的白内障。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代谢紊乱等多个方面。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和药物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药物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包括氨基酸类药物、抗氧化剂、抗炎药物等的应用。然而,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如药物的疗效、用药剂量和副作用等,未来的研究可以聚焦于探究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早期干预的可行性以及治疗方案的个体化等方面。

  • 标签: 后发性白内障 发病机制 药物防治 研究现状 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外科住院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临床特点。方法:以2018年12月到2020年8月的时间基准,收集我院100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主体,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结果:本次研究中的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1.00%;研究分析泌尿外科住院患者自身合并尿路感染预后情况,分析患者的信息,得到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为61.23-90.02岁,平均年龄(65.98±0.36)岁;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临床表现情况主要为为尿灼热感、尿频、尿急、异味、尿中带血、尿痛以及尿液呈现浑浊等情况。结论:本次研究中的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不高;影响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预后的因素原因为性别以及年纪;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临床表现情况比较复杂,在临床上不能有效凭借单纯症状进行疾病诊断。

  • 标签: 泌尿外科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发生率 预后情况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院感发病率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院发病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院感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住院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降低院感发病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院感发病率 患者满意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发病与复发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70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分析。对患者的个人资料、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重点分析患者的发病情况和复发因素。结果:研究期间,70例BPPV患者中,男性占40%,女性占60%。年龄分布在30岁至60岁之间。发病部位以后半规管最为常见,占65%,其次是前半规管,占25%,眼震表现以旋转性眼震最为常见,占80%。复发率为35%,其中复发间隔时间以3个月至6个月最为常见。结论:BPPV在神经内科门诊中较为常见,主要发病部位为后半规管,旋转性眼震是最常见的眼震表现。复发率较高,复发间隔时间多在3个月至6个月之间。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和控制BPPV复发的关键。

  • 标签: 神经内科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发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碘摄入量变化带给甲亢发病率的影响开展具体评价。方法:将碘摄入改变的客观指标定为学龄儿童的尿碘水平,针对某大型企业食盐加碘前2年以及后3年共5年间的甲亢发病率进行有效对比。结果:在食盐中加入碘后,发现经过检测的尿碘中位数从64.5μg/ L变为231.0μg/ L。在食盐中加碘之前的2年中,对甲亢的发病率进行调查发现数值分别为11.8以及8.2/10万人年,而在加碘之后的3年中,对总体甲亢的发病率进行分析,数值分别为22.2、34.2以及31.4/万人年,发现在食盐加碘之后,甲亢发病对应的相对危险度有所增加。结论:食盐中碘的含量增多,甲亢的实际发病率有一定升高。虽然在多数食盐加碘的应用地区中,碘的整体摄入状况均处于安全范围内,没有超出国家的规定标准,但是需要针对一些特殊个体对碘的摄入量加强控制,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导致社区中老年人出现慢性病的主要高危因素。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社区2019年3月到2020年9月期间45岁以上检出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中老年人共100例,并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未出现慢性疾病的45岁以上中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获取两组的各项高危因素,从而确认导致中老年人出现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的各项高危因素,发现观察组长期吸烟者、长期过量饮酒者、缺乏体育锻炼者、超重者、存在家族病史者以及油脂摄入过高者等都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导致社区中老年人出现慢性病的主要高危因素包括长期吸烟、缺乏体育锻炼、超重、长期过量饮酒、家族病史以及缺乏体育锻炼,所以就需要加强对社区中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有效避免慢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慢性病 社区 中老年人 发病 高危因素 对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附件炎、盆腔炎的发病原因,总结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病例均来源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慢性附件炎、盆腔炎患者,共选取5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发病原因予以分析,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本组56例患者,16例发病原因为接受过宫腔内手术,占比28.57%;15例发病原因为存在有多个性伴侣及性生活不洁等不良性行为,占比26.79%;10例发病原因为存在阴道炎及宫颈炎等下生殖系统的慢性感染,占比17.86%;8例发病原因为月经期间的卫生习惯不良,占比14.29%;7例发病原因为宫颈与附件邻近的器官发生感染,占比12.50%。经过护理干预,56例患者中,共有52例患者获得痊愈,痊愈率为92.86%;4例患者未痊愈,占比7.14%。经过护理干预,共有33例对护理非常满意,有20例对护理比较满意,有3例对护理不满意;56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64%(53/56)。结论:慢性附件炎、盆腔炎的发病原因较多,主要为患者接受过宫腔手术、存在阴道炎及宫颈炎等下生殖系统的慢性感染、存在有多个性伴侣及性生活不洁等不良性行为;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获得显著效果,而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 标签: []慢性附件炎 盆腔炎 发病原因 护理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并发血管钙化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本文就慢性肾脏病并发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西医和中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血管钙化 发病机制 中西医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