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期间120例初次剖宫产产妇,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60)产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比两组产妇相关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手术切口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包括安全护理、护理操作,P<0.05。结论 对初次剖宫产产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可缓解产妇产后切口疼痛程度,促进切口恢复,并且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全面质量管理 产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该种方式对产房助产士护理质量提高情况。方法:本组分析中,观察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将96例产妇分为两组,普通组实施常规产房护理干预,针对性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1)普通组疼痛评分和情绪状态评分均高于针对性组,(p<0.05),两组结果有差异;(2)普通组顺产转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针对性组,(p<0.05),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降低产妇的疼痛程度,减少不良情况发生率,该方式可推广。

  • 标签: 产妇分娩 针对性护理 房助产士护理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产后随访对于改善产后康复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段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研究对象为选取该时段我院收治的产妇6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产后随访,对比两组产后6周和3个月复查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后6周和3个月复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产妇给予产后随访服务,有助于提升复查依从性,改善预后,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推广。

  • 标签: 产后随访 康复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产科护理中使用整体护理的效果及对母婴健康的效果。方法抽取90例分娩产妇平均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产妇保健知识评分(92.31±8.68)分、母乳喂养知识评分(87.45±10.52)分以及婴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0.20±8.9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整体护理应用于产科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促进产妇、婴儿健康。

  • 标签: 产科护理 整体护理 母婴健康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检测革兰阴性杆菌高产Ⅰ型β-内酰胺酶(AmpCs),进而揭示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的临床关系,得出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均有不同程度产高产Ⅰ型β-内酰胺酶(AmpCs)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对其进行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Ⅰ型&beta -内酰胺酶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三维试验提取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层级管理方法对提高产科病房护理管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4月间接收的140例产妇视为调查主体,依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合理的分组,划分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一组患者的产妇各有70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的产妇则是实施层级管理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工作的出错率及投诉率,分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了研究证实,研究组患者在接受了层级管理护理干预后,护理出错率、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明显可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病房护理中落实层级管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使得相应的工作出错率及投诉率大大降低,属于比较科学的管理手段。

  • 标签: 层级管理方法 产科病房护理 质量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方法在众多妇产科护理病例中选择52例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然后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52位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的妇产科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参与观察组研究实验的患者则使用人性化护理的手段开展护理工作。对两组参与研究的患者分别护理前后的心情状态的转变进行观察和评估,以确定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分析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6%,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73.2%,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手段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使用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妇产科的恢复效果较好,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比较高,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推广这一工作方法有利于妇产科临床护理质量的增加。

  • 标签: 妇产科 人性化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分娩的效果。方法:120例产妇,抽签法分成60例对比组、60例实验组,分别应用常规、助产士心理护理。对比情绪、分娩情况。结果:对比对比组,实验组的SAS、SDS评分更低,总产程更短(P

  • 标签: 助产士心理护理 产科 自然分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提高产妇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收的128例需要进行实施静脉留置针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和穿刺位置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64例,实施经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与观察组(64例,实施经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穿刺效果、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P

  • 标签: 护理 产妇 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 成功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规范系统的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进行一系列授课教育,使真正正确认识疾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重视产后随访,提高产后随访率,降低远期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方法收集2007-3至2010-5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期无严重合并症者共计374例,分组对比。结果课堂授课教育形式提高了产后随访率。

  • 标签: 糖耐量异常 健康教育 产后随访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产妇母婴健康教育对提高产妇产褥期保健护理能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1-2022.1月,1年内收治的178例产妇,将所有产妇随机分组为对照组(89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89例,实施孕产妇母婴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褥期产妇实施孕产妇母婴健康教育可提高产妇产褥期保健护理能力,明显降低产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产后出血2小时内早期诊断占比率的应用效果。方法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及相关母婴并发症,瘢痕子宫、辅助生育技术所致的多胎妊娠快速攀升,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产后出血这个造成孕产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压力。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做好防治工作。故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产后出血2小时内早期诊断的占比率为活动主题。对16年12月01日-17年03月31日1000余分娩病例进行了临床调查,其中产后出血共90人,未早期诊断32人,早期诊断58人,然后对未早期诊断为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原因分析,并找出对策,在对策实施后对1000余分娩病例进行了临床调查,结果产后出血早期诊断占比率从改善前64.4%上升至96.7%,改善值为96.7%,目标达成率138%,进步率50.2%,改善效果明显。结论此次品管活动提高了产后出血2小时内早期诊断的占比率,增强了科室人员的凝聚力,提高了医护人员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lsquo 产后出血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产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组,分析缺陷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产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产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行有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品管圈干预,增强了产科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手卫生的依从性,并且提高了科室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

  • 标签: 品管圈 手卫生 产科医护人员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性质量改进结合责任助产对提升产房助产护理质量的有效性。方法:列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加强持续性质量改进管理前我院的30名助产护士,作为常例组,采取常规助产护理模式;列入2020年2月-2021年2月加强持续性质量改进管理后我院的30名助产护士,作为改进组,采用持续性质量改进结合责任助产护理管理办法。对比两组改进意识及责任提升测评值。结果:改进组改进意识及责任提升测评值均显著高于常例组,数据的差异性具备统计适用意义(P<0.05)。结论:对助产护士加强持续性质量改进结合责任助产管理,可提升助产护士的管理改进意识,更利于责任的分配及监管,从而持续提升助产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使用。

  • 标签: 持续性质量改进 责任助产 改进意识及责任提升测评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提高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就诊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共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对照组病毒性脑炎患儿采取常规基础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毒性脑炎患儿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观察对比经护理后两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恢复效果。结果对比结果可见,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2.58%,可见观察组患儿病毒性脑炎护理后的临床恢复效果比对照组患儿明显好转,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满意度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系统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措施 治疗措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