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yzeer首先于1907年在实验小鼠胃肠道内发现的一种能广泛感染脊椎动物的单细胞寄生原虫.直到1976年Nime和Meisel分别各报告一例人体隐孢子虫,才首次证实隐孢子虫也可感染人体.文献报道的隐孢子虫共有20多种[1],目前公认的只有6个虫种[2],它们分别是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小鼠隐孢子虫(C.munris)、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贝利隐孢子虫(C.baileyi)、蛇隐孢子虫(C.serpentis)及鱼隐孢子虫(C.nasorum).其中感染人类的是微小隐孢子虫,它引起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osis).目前隐孢子虫被确定为世界最常见的6种腹泻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于1986年将隐孢子虫列为艾滋(AIDS)的怀疑指标之一[3],并将隐孢子虫作为艾滋的常规检查项目.因此,隐孢子虫及由该虫引起的人体隐孢子虫在国内外的研究报道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体隐孢子虫的流行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 标签: 人体隐孢子虫病 流行病学研究 微小隐孢子虫 寄生原虫 脊椎动物 胃肠道内
  • 简介:Kummell是指患者在经历无明显症状期的轻微外伤史后,数月至数年间出现症状复发、加重甚至脊柱后凸畸形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以男性稍多,青少年患者非常罕见。在该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影像检查十分重要,X线平片中的椎体内真空裂隙、开口现象以及MRI检查中的双线征均可用来辅助诊断;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和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对Kummell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恶性肿瘤全身骨转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立足于Kummell近些年影像研究进展并进行总结论述。

  • 标签: X线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Kummell病 椎体内真空裂隙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龋的细菌病因研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细菌是龋发生、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病源刺激物。

  • 标签: 龋病 细菌 病因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肛门直肠疾病是一类发病相当普遍的疾病,疼痛、出血、瘙痒、脱出等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给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加之对此类病症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肛门病患病率上升,引起肛门的诱因也有了些许变化1。

  • 标签: 肛门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地区手足口(hand-foot-mouthdisease,HFMD)爆发和流行分布情况、以及临床特点和医疗就治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和2009年收治的2046例手足口病例进行流行及临床分析。结果1、2008年首例患者为3岁幼儿,4月16日入院,发热、口腔泡疹和溃疡,手足斑丘疹及泡疹。2009年首例为5岁患儿,口腔泡疹和溃疡,手足斑丘疹及泡疹,5月1日入院。2、2009年流行季节较2008年延后且持续时间长。3、发病前有接触史者占89.6%。4、发病年龄集中在1-5岁,平均年龄4.5岁,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5、2008年7、8月为高峰期,2009年9、10月为高峰期,2009年发季节较2008年延后且持续时间长。6、临床特点起病急,病程短,发热,口腔泡疹和溃疡,手足斑丘疹及泡疹明显。7、白细胞分类中以淋巴升高为主,符合病毒性疾病感染特点。8、全部住院患者采用统一治疗方案,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无一例重症,无一例死亡。结论1、流行季节与气候温度有关。2、1-5岁发病率高。3、采用a-2b干扰素+0.9%化氯钠口腔护理,是治疗口腔疱疹及溃疡的关键用药,4、早期进行恰当有效的临床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传染病 爆发 流行 惊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手足口(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 急性弛缓性麻痹 无菌性脑膜炎 常见传染病
  • 简介:摘 要:手足口在小儿群体中十分常见,为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5至7月多发,手足口主要症状是发热,可以伴有手掌,脚掌斑丘疹或疱疹,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为了控制手足口的传播和流行,根据本地区儿童手足口发病情况,展开小儿手足口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措施探讨。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疾病预防
  • 简介:  恙虫是由恙虫东方体(Orientiatsutsuga-mushi)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在我国主要以东南、西南地区及沿海岛屿发病率较高[1].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恙虫病疫区迅速扩展至东北、华北等地.恙虫病疫区在我国北方的界限已从北纬30°扩展为北纬40°[2].2008年10月21日,安徽怀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疑似恙虫报告,经流行调查和实验室证实为一起恙虫流行,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一起恙虫 恙虫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狂犬在随州市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并提供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方法分析。结果随州市2008年~2009年全市发生狂犬32例,年发病率分别为0.67/10万和1.47/10万;32例均死亡,病死率100%。男女比例为4.3/1,全年均有发病,尤以第三季度发病为多;所有肇事动物均无免疫;所有患者也未使用狂犬抗狂犬免疫球蛋白,伤口未处理的占71.88%,未注射狂犬疫苗78.13%,其余6例虽然注射狂犬疫苗,但未完成全程即已发病潜伏期最短14小时,最长1367天,平均157天;病程最短2天,最长9天,平均4.2天。结论狂犬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的危险因素,应采取多部门合作,全面贯彻和落实“管、免、灭”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免疫率,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狂犬的发生和流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藤县人民医院985例住院手足口流行及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方法对手足口临床诊断病例的人群、地区、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等流行与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85例手足口发病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为14岁,主要集中在1~3岁(66.50%);性别分布为男性647例(65.69%),女性338例(34.31%);散居儿童居多820例(83.25%),幼托儿童151例(15.33%);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份(93.40%);临床上以皮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结论手足口主要在春末、夏秋季流行,以1~3岁年龄组病例数最高,愈后良好。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临床 分析
  • 简介:目的:描述流行数据,临床表现和依维菌素(IVM)功效方法:1994年6月至1997年7月间用标准化的临床检查和问卷作前瞻性研究,调查了旅行者在用过IVM(成人每人12mg)至少15天后的结果。

  • 标签: 流行病学数据 CLM IVM 旅行者 游走性 描述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的流行特征,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对我院感染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52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全年都有发病,其中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多发于1~3岁的患儿,占66.92%(352/526);患者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共415例,占78.90%),其次为托幼儿童(78例,占14.83%)和学生(33例,占6.27%);农村人口(457例,占86.88%)多于城镇人口(69例,占13.12%),常住人口(516例,占98.10%)多于流动人口(10例,占1.90%)。经抗病毒治疗后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后,本组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针对手足口的流行特征特定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手足口、降低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博罗县中医医院门诊、内科、博罗县各乡镇卫生院筛查资料及义诊形式对博罗县糖尿高危人群的筛检,探讨糖尿早期发现的方法和防治策略。方法在2009年1月-2012年8月期间,共筛查高危人群26596例,并对筛查结果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6596例糖尿高危人群中2692例符合筛查标准列为糖尿筛查对象,检出率为10.12%;不同年龄、体重指数者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危人群展开糖尿筛查,并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 标签: 糖尿病 流行病学 防治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