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范晔《后汉书》述马文章21篇,明张溥辑为《马集》1卷,清严可均《全后汉文》辑19篇。兹按《后汉书·马传》所录文类,参以严氏《全后汉文》,并考诸书所见马文章、残篇、残句、存目,得赋颂10篇、书奏(含表)10篇、对策2篇、遗令1篇、书序2篇、自叙1篇,哀辞未知篇数。

  • 标签: 马融 文章 考辨
  • 简介:与李何林先生、王瑶先生、唐弢先生、任访秋先生等相比,钱谷先生的人生经历似乎略显平淡。李何林先生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王瑶先生师从朱自清、闻一多,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参与过左翼文艺运动、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过《清华周刊》第四十五卷的总编辑;唐弢先生见过鲁迅,并成为鲁迅的私淑弟子和追随者,并且曾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上海分会的

  • 标签: 先生结缘 融先生 钱谷融
  • 简介:<正>马宗,四川成都人,早年曾在法国勤工俭学,研读西洋文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轰轰烈烈燃起了抗日的烽火,各界纷纷成立抗日救亡团体,回族人民爱国自不后人,1938年夏在武汉成立了中国回民救国协会(以下简称回协)后又迁至陪都重庆,于1939年7月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建立办公机构,正式开展实际工作,以发动回民积极参加抗战。当时,马宗在复旦大学任教授,被选为回协常务理事。之后我应聘到重庆回协工作,结识了马宗,我先主编《会刊》,后被

  • 标签: 回族学生 回民 讲习班 唐柯三 教授 回教
  • 简介:我认识钱谷先生已近40年。虽非业师,但我始终将自己当他的学生,故一直执私淑弟子之礼。忽闻先生溘然长逝,心若寒风吹彻。那些与钱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便恍如昨日的事情。但它们,确确实实是我心里的珍藏,难忘他对我的深刻影响。清除'四人帮'之后的1979年,钱先生来扬州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扬州师院特邀他给中文系师生作一个关于'文学的魅力'的报告。这是我首次见到先生。像这样名响学术

  • 标签: 忆钱谷 清芬忆 融先生
  • 简介:说到演讲,大家并不陌生,但要说英文演讲,想必就会有很多人摇头感叹,望而却步了。其实用英文进行演讲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它和播音主持专业中要求的演讲技巧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 标签:
  • 简介:李殉是唐代波斯籍词人,可能由海上丝路入华,侨居蜀中,以贩卖香料为生,著有词集《琼瑶集》。李殉词为极其纯熟地道的汉语文学词曲,语言准确流畅,意境高妙,在思想表达上非常自然地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自己所用,同时在其中又融入了与其家族身世相关的诸多意象。李殉词承载着作者的浓浓乡愁和身世飘零、去国怀乡的情感,而其语言上的纯熟性,完全弥合了其母国文化与侨居地文化之间的界限,体现出作者与汉民族语言和文化传统积极共、共中又有着特定的自我身份表达。

  • 标签: 李珣词 回汉共融 海上丝路 香料
  • 简介:世人皆知,宗教乃极其复杂之历史文化现象,数千年人类之智慧与文明,于宗教中得集中体现,研究宗教之论著汗牛充栋,几至非大师或专家则难以置喙。佛教自不例外。以我之学力功底,实无资格讲此题目。然所以仍大胆选之者,乃因我于研究思考中华语言以及文化诸问题时,常感若不晓佛理,不明佛教入华后之沿革,不晓禅宗之来龙去脉,则难以深入;

  • 标签: 中外文化 禅宗 历史文化 宗教思想 佛教 佛理
  • 简介:P:2014年最让你欢喜的场景?W:能说两个吗,一个因为公益,一个因为梦想。在今年7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基金部部长唐九红女士到家中来看望我,并与我商量“王甲渐人关爱基金”的下一步计划,这是2012年末在宋庆龄故居成立的中国大陆首个专项渐人关爱基金,因为关注的人比较稀允成立至今所得捐款都少得可怜,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宣传,这两年在爱心企业的帮助下积累了部分基金。

  • 标签: 宋庆龄基金会 生命 中国大陆 关爱 公益 捐款
  • 简介:诗化品格与多语混,是张承志小说语言最为典型的审美风格。张承志以浪漫主义的诗性表达来超越世俗生活的束缚,采用意象叙事方式激活小说语言,而写意化叙述与主体化抒情的结合,又使其小说语言和审美情感获得了内在的节奏感与文体的多样性。张承志对回族的身份认同与特殊的生命体验,使其小说语言包容着多种语言的成分,融汇了回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中国多种少数民族语言习惯,以及阿拉伯语、波斯语等外来语的相关词汇与内在思维,这种多语混倾向既丰富了汉语表达的可能性,又为多民族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打开了通道。

  • 标签: 张承志 小说 语言风格
  • 简介:又是一年沪上桂花飘香的时候,2017年9月28日,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先生在弟子亲朋温馨的祝福中度过了虚岁99岁生辰,随后于当日21时08分在上海市华山医院溘然长逝。先生生于'五四'之年,百年而归去来路,立德立言,至善圆满,留给后人的是一身魏晋风骨,一世散淡澄明。先生说:'文学是人学。'他深信高尔基所指文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帮助人了解他自己,

  • 标签: 生命路是 纪念钱谷 融先生
  • 简介:是疼痛,是缅怀,是感念,是思索……情感的激流终于抵达了思想的岛屿……自从9月28日晚钱先生远行后,这是我心海起伏的流向。先生散淡,浮世红尘名与利,世象纷繁轻与重,散淡何其难.先生坚守,从1957年发表《论'文学是人学'》,穿越60年的风雨沧桑,始终坚守修辞立其诚,何其难.而先生将散淡和坚守融合为一体,真诚为人,磊落处世,坚毅地走过崎岖的险境,从容地走过人

  • 标签: 传奇缅怀 导师钱谷 缅怀导师
  • 简介:文化是我们生活的高级层面之物,是人类进步的标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与交流。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虽同为东方文化,但两者之间确有差异。所以,在当前研究中阿文化,寻找其契合点,寻求中阿共同核心价值观,为中阿经贸合作和谐、持久深入发展提供理论思考。

  • 标签: 文化契合 经济共融 文化自觉 中阿经贸合作
  • 简介:、鄭玄、王肅本《尚書》呈現出由今文、孔壁本逐漸趨向孔傳本的文本演變過程,展現了馬、鄭、王在先師校釋的基礎上因襲修正、調和諸本、校理今古、擇善而從的整理痕跡。所謂古文《尚書》及其經説不能以爲孔安國時已臻完備、東漢時散失變亂,因爲古文《尚書》經本、經説的形成發展不僅有劉歆、賈逵、馬傳承授受的因素,更有馬、鄭、王、孔根據不同經本别立新説、根據釋讀去取改易經文、根據五經轉相證明等推演的因素,而後者已爲漢晉經師指稱爲"古文"或"古文説"。此外,整齊諸本、調和衆説、校理今古的現象並非僅見於《尚書》文本流傳之中,而是在《詩經》、《周禮》、《儀禮》、《論語》等經文整理過程中普遍存在。

  • 标签: 尚書 馬融 鄭玄 王肅
  • 简介:访谈时间:2015年4月访谈地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钱谷寓所杨帆(以下简称杨):钱先生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天就是咱们三个人一起聊聊天。钱谷(以下简称钱):好呀好呀,我觉得聊天好。辗转多地——在烽火中成长崔庆蕾(以下简称崔):钱先生,咱们先从您的成长经历聊起,您小时候的家庭成长环境是怎样的?

  • 标签: 中的执着 先生访谈录 坚守钱谷
  • 简介:从文明的相性因素看吐蕃文明东向发展的必然性石硕OntheInevitabilityofEastwardExpansionoftheTibetanCivilizationwithReferencetotheCulturalAssimilatingFa...

  • 标签: t擩
  • 简介:2017年9月28日晚9点半,钱谷先生的小外孙李其扬发给我微信,说是爷爷9点08分与大家告别了。我大惊失色,搞不清什么意思,赶紧打电话问情况,当消息得到证实时,我的泪水止不住流下来。钱先生是在过完虚岁99岁生日当天,在睡梦中离世的。听他小外孙说,钱先生让他把窗帘拉上,说要休息一会儿。就这样再也没有醒过。当我赶到医院,看到钱先生一身西服直直地躺在床上,我喊了一声'钱先生',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同时赶来的赵丽宏老师、中文系主任朱国华教授和钱先

  • 标签: 书悼 悼老师 教书
  • 简介:"5·12"后不久,美丽的羌绣便在成都的宽窄巷子纵情绽放。不经意路过宽巷子24号的羌绣实体店,人们往往也会多看一眼,乃至留连忘返。那些繁复的挑花和刺绣里,粉、蓝、红、白、绿的亮色,肆意盛开的花瓣,黄色娇嫩的花蕊,把一个民族最烂漫的美感,最蓬勃的生命力,最神秘的人文历史,都凝固在一针一线之间。这样的美感源自何处?这样的技艺怎样流传?这刺绣背后浓烈的情怀,究竟蕴藏了怎样的故事?多想离她再近一点,了解再多一

  • 标签: 羌族文化 宽窄巷子 宽巷子 实体店 图志 文化心理
  • 简介:宋人称生活在西南羁縻州县之外的溪峒民族为“生蛮”,其生活区域被称为“生界”,这主要是为了区别交纳赋税的省地熟户。大致来说,宋朝政府将西南少数民族群体划分为生、熟两大类,这种主观上以“差序格局”观念区分西南少数民族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或维持其在西南地区的主权。但生、熟蛮及蛮汉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几乎抹杀掉两者生存环境的差异,熟蛮异化与生蛮归化,致使生界在其变化过程中模糊不清。宋代西南地区羁縻政策的多元化,使得生、熟蛮的身份并不以其实际生存地域来确定。宋代文献中的“生界”,并非一个单纯的地理称谓,而是一个融合了政治文化的族群边界,一个融通了价值判断的文化界线。

  • 标签: 宋代 西南地区 生界 生蛮
  • 简介:庄存与重视经学研究,治经而能兼经、史、子,既阐论经义,又寄寓个人史观、史识。他所著的《尚书既见》是这方面代表作。他称赞周公是圣人,是五伦关系的典范。庄存与对武王去世后七年里的史事发生次序与《尚书大传》所说的不同。他对东征的内涵及年份说得不清楚。这主要因为他太相信《书序》,也是他史证有阙之由。他着重阐述君权思想。他研究经学而能兼经、史、子,有其学术渊源。他一生学习孔子、董仲舒、司马迁及其他儒家,孔子《春秋》、董仲舒春秋公羊学、司马迁《史记》等成为他治学的典范。他的经、史、子兼之法影响了清代《尚书》学研究。

  • 标签: 庄存与 尚书既见 周公 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