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身为新东方教育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徐小平最近几天来异常繁忙,频频亮相于电视台的谈话节目、网站的答问聊天以及各类媒体的专访报道——这一切都源自两周前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那纸判决:在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GMAC)诉新东方侵权案中新东方败诉,被判赔偿1000万元。

  • 标签: 新东方教育集团 知识产权案 赔偿数额 外语考试培训机构 出国留学 ETS
  • 简介:围绕着客观处罚条件的理解,德日刑法理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其总体的趋势是告别传统的刑罚阻却说,而将其作为犯罪论考虑的课题。但是无论是"还原说"还是"独立要件说"可能都存在疑问,还原说没有注意到构成要件与客观处罚条件的差异,同时对于"违法"的理解仅仅停留于日常生活层面,并未从规范的角度着眼。作为独立要件说的内在客观处罚条件,可能与构成要件的违法推定机能存在紧张关系,而且也未能处理好与故意理论的衔接。因此,需要将内在的客观处罚条件都归入外在的客观处罚条件,从而形成统一性的客观处罚条件,仍然以应罚性与需罚性为基础,作为刑罚阻却要件,并且需要进一步扩大在分则中的适用。刑事政策学需要与刑法教义学保持适当的距离,强调刑法教义学的独立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内在客观处罚条件 外在客观处罚条件 构成要件 刑事政策 刑法教义学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功能与价值不仅在于防范冤假错案,更体现于程序正义的彰显、司法行为的规范和人权保障的强调。《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之颁布,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中的现实问题作出了有针对性的正面回应,多处规定"严格"力度较大,包括进一步界定了非法言词证据的范围、明确了重复自白应当如何排除、强调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及时性和侦查监督的同步性、重视对过程证据的收集和运用、发挥庭前会议中证据收集合法性审查的作用,等等。《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出台后,需要继续关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情况,确保其发挥事后制裁和阻却违法的双重效用。

  • 标签: 非法证据 严格排除 证据裁判 程序正义 人权保障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现状及原因,指出大学生规则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依托大学生法制教育,从法律认知、观念和信仰三个层次实现法制教育对规则意识的教育作用;通过培养大学生对规则的信仰,使学生在规则意识教育的熏陶下,形成对社会公序良俗,校规校纪的自觉认同与遵守,达到法制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目的。

  • 标签: 规则意识 法制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目前尚未被我国立法所采纳,由此引发了诸如法制不协调、被害人损害难以完全得到弥补等问题,该制度的缺失也迫使法院在裁判案件中不断采取措施以寻求突破。《民法总则》颁布生效后,许多新的权利内涵及类型得到确认,被侵权人的救济权利不断扩大,彰显了《民法总则》所带来的适度权利扩张和现代法治的人文主义情怀。基于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当被我国立法所采纳,并应积极构建相应的赔偿制度。

  • 标签: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 精神损害 权利基础 权利扩张 制度构建
  • 简介:从总体上看,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关系有三种类型:刑法主导下的分离模式、刑事政策主导下的分离模式以及刑法与刑事政策融合的模式。在风险社会中,随着刑法由罪责报应性刑法向预防性刑法转变,刑法与刑事政策融合的模式应是当代刑法发展的趋势。在有责性阶层与刑事政策的关系上,建立在存在论基础上的心理责任论与规范责任论未能实现与刑事政策的真正融合,而以规范论为理论根基的罗克辛的实质责任论、雅各布斯的机能责任论以及许廼曼的双层责任论都在与刑事政策的融合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刑法学应当以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引进为契机,积极从心理责任论向规范责任论乃至实质责任论转变,实现刑法与刑事政策的融合。

  • 标签: 有责性 刑事政策 存在论 规范论
  • 简介:由于民族、宗教、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清代新疆呈现国家制定法、宗教法、习惯法等多元法律并存的样态,鉴于多元法律之间性质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政权稳固的消极影响,清政府在对新疆的法律治理过程中,始终注重国家制定法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权威与主导地位,以《大清律例》等为核心的国家制定法统合边疆地区的多元法律并推进国家法的建设。

  • 标签: 清代 新疆 国家法建设 刑事司法
  • 简介: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有关医疗事故侵权及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笔者通过对举证责任倒置相关理论的阐述,对在医疗事故纠纷中举证责任倒置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对医疗机构提出了若干建议并对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倒置 医疗事故纠纷 医疗侵权
  • 简介:滋贺秀三(日)1983年论文指出从1979年刑法中可以看出与律相似之处。滋贺所提观点虽有不足,但除了在1997年刑法取消比照以外,时至今日基本上他的看法是妥当的。不过,关于量刑(滋贺认为因刑法典有量刑制度,故属于近代刑法典)在更紧缩刑的幅度的方向,刑法条文自身以及其后的司法解释所确定的基准等方面,尽管与所谓的律的客观性数值主义的制度迥然不同,但是在制定精确的基准这一点上,可以看到一定的类似性。

  • 标签: 刑法史 量刑 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