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南传佛教的十四行相肯定了人的心理活动有了解(领受)、判断(推度)和确定等作用。然而,南传佛教心理学主要以89心为主要思想,89心又与佛教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和三性(善、无记、不善)合并构成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强调人的身、行、心之一致性而极大地影响了医药学的发展。云南傣族医药学受南传佛教影响而积极吸收了其合理成分,成就了傣族医药学的文明。

  • 标签: 南传佛教 《清净道论》 傣族医学
  • 简介: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以丹名著于世,融通三教是其内丹性命思想的最突出特征之一。他援儒入道,摄禅融老,强调炼形以养神、明心见性以合道,究其实质是欲以道为本,融合三教思想于一炉,锻造出更为成熟圆融的内丹性命。故其丹学呈现出圆熟、简要、通俗等特点,对后学影响深远,并对于南宗内丹学的实践与传播,以及南宗教派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玉蟾 内丹 融通三教
  • 简介:前言在三国即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统一前期,在三国的全力支持下佛教得到了巨大发展,以王室与贵族为中心,佛教不仅被广大人民所信仰,而且人们也积极致力于佛经与佛法的研究。三国的僧侣留学到中国研究佛教,也到日本多次传授佛教,由此可知,三国时佛教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标签: 佛教思想 照明 古代 韩国 大乘 广大人民
  • 简介:<正>神学家与物理学家的对话是有益的。他们可研讨关于上帝之存在、宇宙之起源和目的、思维之性质、生命之未来等议题。这类对话对神学有何影响?至少有五个方面。第一,神学与物理学的对话提醒神学家:上帝作为创造主是与物理世界相关的。关乎物理世界的知识于关乎上帝的知识是适切的。

  • 标签: 当代物理学 物理世界 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教义 戴森 惠特克
  • 简介:卢克曼(ThomasLuckmann,1927-),又译托马斯·鲁克曼、汤姆斯·乐格曼、勒克曼等,是当代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卢克曼之所以著名,首先在于他的多产,仅著作就有:1966年,TheSocialConstructionofReality:ATreatiseintheSociologyofKnowledge(与彼得·伯格合著,中译本名为(知识社会学——社会实体的建构》);

  • 标签: 理论论 宗教社会学 托马斯 社会实体 首先 知识社会学
  • 简介:僧肇既非老庄玄学"主静"的孑遗,亦非小乘"性住说"的翻版,相反,该通篇贯彻了中观般若本旨,论证诸法自性本空、环去亦不来的"物不迁"真义,无愧于其"解空第一"、"玄宗之始"的历史评价.

  • 标签: 物不迁 老庄玄学 根源实在论 小乘 性住
  • 简介:关于西藏早期绘画的风格来源,一般认为卫藏地区受到东印度波罗风格的影响,而西部地区则受到地理位置毗邻的克什米尔的影响。但近年来在西藏西部发现的一些佛教石窟或寺院的壁画和唐卡却明显地显示出波罗风格的影响。波罗风格出现在西藏西部地区的原因部分地与东印度阿底峡大师的入藏及其创建的噶当派有关,但这并不是其唯一的来源途径,也有可能是间接地来源于卫藏地区的波罗风格。

  • 标签: 西藏西部 早期绘画 波罗风格 阿底峡
  • 简介:一、导论一个成长中的教会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往往是全身心事奉主的牧人的短缺。这种短缺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牧人员人数,二是教牧人员优良的神学素质。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国家稳健地全面朝向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中国教会历经了近代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信徒人数空前增长,教堂处处涌现。

  • 标签: 国教会 神学教育 神学思想建设 神学院 教育学研究 基本理念
  • 简介:通过对宗教传说“雪山弘法”的还原,论证了“雪山”即指五台山的观点,揭示了佛陀指定文殊继位首座、东移大法的历史真相及这一重大转折的意义.

  • 标签: 雪山 五台山 还原历史 文殊继位 佛法东移
  • 简介: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与非系统性。滞后性与非系统性的结果最终只能指向“中国化”向度。在这一制度中国化的过程中,东晋的道安、庐山慧远及南山律宗创始人道宣、禅宗的百丈怀海、天台宗知礼和遵式等等,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在佛教仍然能够保持其主流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之时,佛教制度的中国化革新仍然能够遵循在“契理契机”前提下的“与时俱进”。而在元代之后,随着中国佛教逐渐“边缘化”与“民间化”,中国佛教制度便同时背离了“契理契机”与“与时俱进”的原则,佛教无论在教义方面,还是在各种制度方面,都停滞不前了。

  • 标签: 中国化 佛教制度 佛学思想 宗教信仰
  • 简介:剥夺理论是讨论个人皈依宗教的社会学理论模型之一。格洛克(Glock)区分了五种类型的剥夺:(1)经济剥夺,这既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感觉,即感觉到自己是个穷人;(2)社会剥夺,指在权力、社会地位方面的缺乏。(3)机体剥夺,主要指疾病;(4)伦理剥夺,当人们感到

  • 标签: 剥夺理论 宗教信仰 人生价值观 宗教体验
  • 简介:早在1920年,周作人就写了《圣书与中国文学》,以显著的位置刊登在革新后的《小说月报》第一期上。此文从文学与宗教的起源和精神实质上论述两者的"共通"关系;把希伯来的《圣经》与中国的五经作比较研究;最后论到"古代希伯来文学的精神及形式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文章认为,从精神上来

  • 标签: 沈从文 基督教精神 基督教因素 周作人 文学主题 圣经
  • 简介:佛陀传下两种修行制度:出家传承和瑜伽士传承。莲花生大士将佛法传到西藏时,将两种制度一并传入。瑜伽士从小像出家众一样修行,但是不剃度出家,只受圆满居士戒、菩萨戒,受密法的灌顶,并持守密法的戒律。藏传佛教中将这两种修行人都尊称为“喇嘛”,“喇嘛”即是“上师”的意思。依藏传佛教的观点来看,上师可分为小乘上师、大乘上师、金刚乘上师三种。上师并非狭指一位西藏的法师,而指佛教中所有的具德长老都是三宝之一体体现。修学佛法,依止上师善知识的引导摄受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

  • 标签: 僧宝 在家瑜伽士 上师 善知识
  • 简介:佛教戒律的根本精神是要信徒防非止恶,修习善行,完善道德,觉悟人生。戒律作为佛教“三藏”之一,小乘“三学”之首,大乘“六度”之一,在佛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弘法的基本点在于弘戒,只有使众多佛教徒严守戒律才能保持佛教旺盛的生命力。几千年的佛教传播史也表明,弘扬戒律既应保持佛教的庄严性,又应因地、因时而宜,以适应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社会和人生之需要。本文通过考察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与历史演变,分析了戒律在佛教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持戒及持戒的意义作了初步的探讨。

  • 标签: 佛教戒律 印度佛教 佛教发展 中国佛教 根本精神 为善去恶
  • 简介:涅槃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是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本论文专题探讨部派佛教一切有部的涅槃学说。一切有部的涅槃学说建立在关于法的实有学说的基础之上,所谓法的实有,是指宇宙构成成分的实有,每一种实有的成分又包含有不变的法体与刹那的作用。所谓涅槃就是指止灭刹那的作用,达到唯有法性的寂灭状态,或者说是圣者证入法体的解脱状态。有部的涅槃是一种实有自体的存在,这是以法体实有为基础的涅檠概念。有部的涅檠概念又称作择灭无为,而最终的解脱状态又细分为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两种。本论文对这些与涅槃相关的概念都作了细致的分析和论证。并指出,一切有部是以脱离现象界的生命,消融于无生命的绝对界为解脱的最终目的,与印度哲学中的解脱的传统,尤其是胜学派的解脱从思想本质上是相一致的。

  • 标签: 实有涅槃 法体 刹那作用 择灭无为 有余涅槃 无余涅槃
  • 简介:《阴符经》无疑为古今修道的真经之一。它最早著录在《新唐书·艺文志》里,全文三百余字。其言语深奥,义理精微,内容则演造化之秘,阐性命之幽。世人大多传它为黄帝所作,或认为是黄帝受之于广成子(宋陈渊)。朱熹认为:“不得而详知”。另有其它一些说法,各述所知,究无定见。作者认为它大约成书于唐人李荃、张果等为其作注之前。而《道藏》(第10册885页,1988年)记李荃云:

  • 标签: 《阴符经》 天人观 义理 朱熹 《道藏》 修道
  • 简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仅要坚持抓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还要坚持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这个意义上,广东省委近期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目的就是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把广东省的文化地位也相应地提高到同一高度,并从我省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岭南风格、岭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 标签: 社会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事业 经济高速发展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韦卓民先生的教育背景和信仰经历,对韦卓民先生的基督作了简单的探讨,并指出了韦卓民先生的基督对当前中国基督教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道成人生 韦卓民 基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