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叙述了氧化的生产装置,包括圆柱形绝缘主体管;横截面为多边形,具有层结构的中空内侧对应电极柱,筛状导电管夹在2个导电柱之间,该导电柱由多孔陶瓷和金属粉末的混合物组成;圆柱形外侧对置电极嵌在上述主体管中,其层结构的组成材料与内侧对应电极柱相同;臭氧检测传感器;氧化检测传感器;电压差传感器开关;中空内侧对置电极柱与外侧电极柱同轴,在应用电场内都产生不均衡的电流密度。介绍了在上述装置中生成

  • 标签: 二氧化氯 生产方法 生产装置
  • 简介:通过监测发现使用DCE的工厂仅6家,DCE作业工人128名(直接作业接触者81名),基本情况调查中(干预前)6家厂共监测43个作业点

  • 标签: 二氯乙烷职业 危害干预 干预效果
  • 简介:本文译自美国VULCANCHEMICALCO.1999年12月编印的《TECHNICALDATASHEET》(TECHNICAL&ENVIARNMENTALSERVICE1—800—873--4898)。目的是为了推进氧化特别是纯氧化发生器(以亚氯酸钠为原料)在我国工业冷却水处理(直通式或循环式)的应用,因为它有不错的性价比。

  • 标签: 二氧化氯 冷却水 性价比 冷却系统 腐蚀控制 沉淀物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评价3%盐酸普鲁卡因应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的安全性,得出结论3%盐酸普鲁卡因对产妇和新生儿安全,能满意地进行剖宫产手术,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氮平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表,属苯氧氮平类,其药理作用是对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通道起阻滞作用。自1966年问世以来,国内外均因有报道引起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可能而限制使用。国内也有很多关于氮平副反应的报道,但多数观点认为氮平对骨髓抑制的现象很少发生,因而还是安全的。

  • 标签: 氯氮平 粒细胞缺乏 回顾分析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二苯氧氮平 脑边缘系统
  • 简介:6-甲基-2-(α-羟甲基)-IH-苯并咪唑(MHMBM)作为荧光探针,利用蛋白质对MHMBM荧光增敏作用,建立了测定人血清总蛋白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中性水溶液中,MHMBM的荧光强度与牛蛋白(BSA)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5,检出限2.3μg/mL,线性范围4.6—60.0μg/mL。本方法用于测定两种样品溶液中的总蛋白,RSD(n=6)分别为1.7%和1.3%,回收率95.5%和98.6%。

  • 标签: 6-甲基-2-(α-羟甲基)-IH-苯并咪唑 荧光探针 人血清蛋白质 牛血清白蛋白
  • 简介:目的以6一羟基多巴胺(6一OHDA)为工具药,建立帕金森病(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uc)对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200μmol/L)的6-OHDA处理MN9D细胞24h,挑选出合适浓度50μmol/L。再以50μmolfL6-OHDA处理MN9D细胞不同时间(6、12、24及48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挑选出合适时间24h。用0.01、0.1、1.0mg/mLFuc预孵育MN9D细胞1h后加入50μmol/L6-OHDA共同作用24h,以探讨Fuc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荧光素乙酯(DCF—DA)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随着6.OHDA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MN9D细胞MTT值逐渐降低。50μmol/L6.OHDA处理细胞24h,MTT值明显下降,LDH释放量增加。而0.1、1.0mg/mL的Fuc预孵育1h可明显减轻MN9D细胞的损伤,提高MTT值并降低LDH释放量,细胞形态学改变与生化实验结果一致。50μmol/L6-OHDA作用8h可明显升高MN9D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而1.0mg/mL的Fuc预处理1h可以拮抗6-OHDA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结论Fuc可以有效的拮抗6-OHDA对MN9D细胞的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活性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褐藻多糖硫酸酯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在食管癌细胞中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化疗耐药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集的65例食管癌标本和对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食管癌和癌旁组织G6PD表达水平;在人食管癌细胞株EC109细胞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紫杉醇耐药细胞株EC109/DOX,分别采用对照短发卡RNA(shRNA)和G6PD shRNA慢病毒感染EC109/DOX细胞系,建立对照组和G6PD KD组;采用G6PD抑制剂处理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不同处理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处理细胞的耐药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不同处理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表达水平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中G6PD表达水平(0.97±0.16)明显低于食管癌组织中G6PD蛋白表达水平(2.34±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70,P<0.05)。紫杉醇耐药组患者G6PD蛋白表达水平(2.14±0.16)明显高于紫杉醇化疗敏感组患者G6PD蛋白表达水平(2.56±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0,P<0.05)。EC109细胞G6PD蛋白表达水平(0.95±0.07)明显低于EC109/DOX细胞G6PD蛋白表达水平(2.2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0,P<0.05)。对照组细胞紫杉醇处理24 h和48 h后吸光度值(1.25±0.03、1.98±0.08)明显高于G6PD KD组细胞24 h和48 h吸光度值(0.87±0.02、1.42±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1、12.571,P<0.05)。对照组细胞紫杉醇处理48 h后凋亡比例[(12.94±1.78)%]明显低于G6PD KD组细胞凋亡比例[(34.56±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61,P<0.05)。紫杉醇处理的EC109/DOX细胞凋亡水平[(12.83±2.25)%]明显低于6-AN和紫杉醇共处理的EC109/DOX细胞凋亡水平[(43.36±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00,P<0.05)。紫杉醇处理对照组和G6PD KD组细胞48 h后,对照组细胞GSTP1蛋白表达水平(12.94±1.78)明显高于G6PD KD组细胞(34.56±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0,P<0.05)。紫杉醇处理的EC109/DOX细胞GSTP1蛋白表达水平(1.97±0.05)明显高于6-AN和紫杉醇共处理的EC109/DOX细胞GSTP1蛋白表达水平(1.1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60,P<0.05)。结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通过调节GSTP1蛋白表达水平,进而调控着食管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性。

  • 标签: 食管癌 紫杉醇 耐药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重组腺病毒,探究G6PC对肝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腺病毒AdG6PC,将Huh7细胞及SK-Hep1细胞设为Mock组、AdGFP组、AdG6PC组。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及划痕实验观察其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细胞周期流式分析过表达G6PC对肝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过表达G6PC对肝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G6PC。Huh7细胞及SK-Hep1细胞增殖实验示AdG6PC组增殖细胞数明显低于其他2组(P < 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AdG6PC组的克隆数明显少于其他2组(P < 0.05),说明肝癌细胞中过表达G6PC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细胞AdG6PC组细胞迁移数明显少于其他2组(P < 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AdG6PC组划痕修复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 < 0.05),说明过表达G6PC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细胞周期流式分析表明,过表达G6PC显著抑制huh7细胞的G1/S期的转变。蛋白质印迹法结果示过表达G6PC可下调细胞增殖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G6PC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周期G1/S期转换及相关周期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同时G6PC也可抑制肝癌细胞迁移。

  • 标签: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GPI抗原在R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208例患者者,其中RA患者108例,包括活动期59例,非活动期49例,其中男38例,女70例,年龄20~69岁。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100例,风湿疾病的诊断标准均按1989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诊断标准进行。正常对照组选用女性100名,年龄17~50岁。结果RA组抗原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对RA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可能成为RA的一种新的诊断指标。

  • 标签: GPI 风湿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U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对急性感染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动态变化影响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入住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PICU的急性重症感染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80例G6PD缺陷患儿(观察组)及80例无G6PD缺陷患儿(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入科时、治疗12 h及24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进行监测,同时对其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及预后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入科时血清细胞因子和CRP水平明显增高[TNF-α:(65.57±19.09) pg/ml比(46.53±20.34) pg/ml;IL-6:(98.90±29.02) pg/ml比(89.89±25.54)pg/ml;IL-10:(87.66±21.84) pg/ml比(76.34±19.01) pg/ml;CRP:(60.18±22.24) mg/L比(41.43±19.51)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 h及24 h观察组细胞因子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脓毒症(82.50%比67.50%)、MODS(73.75%比58.75%)发生率增高,治愈好转率(81.25%比92.50%)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6PD缺陷儿童急性感染时更需要警惕炎症反应、脓毒症、MODS发生,治疗难度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急性感染 细胞因子 C-反应蛋白 儿童
  • 简介:目的:与定量比值法比较,探讨全自动直接定量法检测红细胞葡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的可行性。方法:同时采用定量比值法(即硝基四氮唑蓝定量法)和全自动直接定量法,检测219例肝素抗凝静脉血标本的红细胞G-6-PD活性。结果:定量比值法检测G-6-PD缺乏的阳性率为9.13%,全自动直接定量法检测的G-6-PD缺乏阳性率为9.58%,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量比值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卫生条件有限的基层医疗单位;全自动直接定量法快速准确,是一种可批量检测的理想筛选方法。

  • 标签: 定量比值法 全自动直接定量法 葡糖-6-磷酸脱氢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农村幼儿园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和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幼儿园中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和策略。希望通过相应策略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村幼儿园幼儿的语言发展,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语言发展 3-6岁幼儿 发展特点 影响因素 策略
  • 简介:有关儿童社会认知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很久远,如皮亚杰1932年对儿童社会性游戏规则的研究就被认作关于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早期研究。但是,社会认知这一概念的提出及系统研究则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直至80年代它才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随后又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 标签: 社会认知 儿童 教育建议 培养 心理学研究 教育工作者
  • 简介:幼儿到底是如何阅读的?是如何在不借助书面语言的情况下理解图书、懂得图意的?其中的阅读理解过程受哪些因素影响?有何特点、规律?对此我们知之甚少。至今为止,对早期图书阅读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阅读的内容选择、阅读指导方面以及重要性的研究,而对阅读过程的学习心理缺乏研究。因此带来我们在阅读指导上的盲目性,在阅读环境创设上的无计划性。我们通过对影响岁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研究,来试图探索幼儿阅读理解的特点、规律,从而为建立相应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图书阅读指导提供心理学依据,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服务。一、课题目标(一)探索幼儿是如何理解图书的1.对画面人物的理解(包括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

  • 标签: 幼儿教育 3-6岁幼儿 图书阅读理解 影响因素 感性经验 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