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显微外科技术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发展与神经导管材料密切相关。神经导管的构建特别是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材料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目的:探讨生物材料构建的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数据分析。方法:SCI数据库中2001/2010检索有关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神经导管(nerveconduit);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nerveinjury);神经再生(nerveregeneration);壳聚糖神经导管(chitosan/chitinnerveconduit);高分子神经导管(polymer/macromoleculenerveconduit);胶原神经导管(collagennerveconduit)",共检索文献183篇。结果与结论:神经导管修复法是在神经断端之间留有一段间隙,利用神经导管在神经的远端和近端之间桥接,并创造相对密闭的环境,以充分发挥远端神经的趋化作用,同时阻隔外部的影响,减少瘢痕的产生。目前,已被用于制备神经导管材料分为非神经组织、非生物降解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探索寻找理想的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始终在进行中。

  • 标签: 神经导管 生物材料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壳聚糖神经导管 高分子神经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行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和急诊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64例,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Ⅱ组采用异感定位,局麻药均为1%利多卡因25ml+0.375%罗哌卡因10ml。结果Ⅰ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结论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施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比易感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麻硬膜外麻醉(CSEA)用于输尿管镜下碎石术的价值。方法46例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患者采用CSEA麻醉,上段结石选择T11-12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中下段输尿管结石选择T12-L1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于L2-3椎间隙行麻穿刺成功后,注入重比重0.5%布比卡因12-15mg,根据麻醉平面调节体位,平面调节于T6-8,平面低者硬膜外给予适量0.75%布比卡因或2%利多卡因。监测感觉平面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100%,外科医师对输尿管上段和肾盂结石的麻醉满意率90%(9/10),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麻醉满意率97%(35/36)。结论CSEA是目前输尿管镜下碎石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 标签: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 输尿管镜 碎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联合麻醉技术在股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股骨骨折手术患者7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硬联合麻醉术,对照组应用传统的连续硬膜外麻醉技术,每组患者均为38例。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要好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数量也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骨折手术中应用硬联合麻醉技术的综合效果好于传统的连续硬膜外麻醉技术。

  • 标签: 股骨骨折 腰硬联合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联合麻醉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应采用的合适的体位。方法对102例我院硬联合麻醉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按体位进行随机分组研究(观察组予垫枕随意卧位,对照组予去枕平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头痛、头晕、呕吐等不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卧位不适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无去枕平卧对预防头痛的影响很小,而垫枕随意卧位使患者更舒适。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子宫切除术后 体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颅脑外引流器在大池持续引流中的应用是一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脑脊液大池持续引流中应用颅脑外引流器作为外接装置的常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结果颅脑外引流器在持续大池脑脊液引流过程中与传统的使用输液器+玻璃瓶具有更简便、全密封、无逆流、可控性强的优点。结论常规应用颅脑外引流器是大池持续引流通畅、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腰大池 脑脊液 持续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从我院择期行经皮肾镜碎石手术的患者选80例,采用T11~Tl2穿刺置管硬膜外麻醉,L2-3麻针穿刺向蛛网膜下腔注入等比重液。麻醉起效时间(3.0±0.5)min,最大感觉阻滞平面面在T6以下,镇痛良好,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认为采用硬联合麻醉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安全、有效、起效快。

  • 标签: 麻醉 腰麻 硬膜外麻醉 经皮肾镜 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中应用于剖腹产的实际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实施剖宫产术的49例孕妇,行-硬联合麻醉,观察患者麻醉效果起效时间麻醉操作时间,产妇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价。结果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用药量少,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操作时间短、镇痛效果良好。结论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与镇痛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腰&mdash 硬联合麻醉 剖腹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实践,就如同一魔杖,给孩子和教师带来学习的享受和快乐。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相整合呢?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欲望;丰富素材,触动灵感;互评共促,提高能力和拓展空间,分享成果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信息技术 作文教学 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采用一次性管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一次性管进行治疗)和对照组(行传统的多次管进行治疗),最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且随访6-12个月,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隐裂伴牙髓病患者行一次性管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隐裂牙 牙髓炎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前后牙齿冠比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个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的直丝弓矫治病例,共120颗上前牙,分为三组,分别是尖牙组,侧切牙组,中切牙组。据正畸治疗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以托槽为参照系,测量正畸治疗期间牙根吸收和牙槽嵴吸收的量,并计算治疗前后的冠比。结果经过正畸治疗后,上前牙冠比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正畸治疗引起上前牙冠比明显增大,但仍处于临床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 标签: 正畸治疗 口腔医学 牙齿冠根比
  • 简介:中国文化这棵苍天大树,上下五千年,之所以枝繁而叶茂,主要是由于其脉的深入和扎实,更由于有着无比丰厚的文化营养的滋润。而2011年12月由岳麓书社出版的《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就是孕育、滋养中国文化脉的"营养钵"之一。具体体现在其营养成分的丰富性、多元性与互补性、规范性与发散性及再生性等几个方面。

  • 标签: 虞舜大典 中国文化根脉 营养钵
  • 简介:摘要目的对碘仿在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方法临床复诊的254例作管治疗的患者均采用碘仿+FC(甲醛甲酚合剂)棉捻消毒管一周后,将碘仿+管糊剂调合成糊状导入管作管充填。结果经三年多的连续观察,有效率为96.32%。结论碘仿在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碘仿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感染性管是指含有坏死或坏疽牙髓管被病原性微生物感染所致的腐败管,有被及管外致根尖周围组织病变,这种病变基本上是炎性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及病因去除,机体的抵抗力能够将根尖周围病变修复愈合。如果反复感染,易造成根尖周围组织的更大破坏,给治疗增加困难。

  • 标签: 感染性根管炎 治疗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rtisomol糊剂治疗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的术后反应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15个患牙随机分为4组,A组134例,B组121例,患牙髓炎;C组137例,D组123例,患慢性根尖周炎,A、C组用Cortisomol糊剂加牙胶尖充填管;B、D组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充填管,观察各组术后1周内疼痛反应情况及术后1年的疗效。结果不论牙髓炎还是慢性根尖周炎,Cortisomol糊剂充术后1周内疼痛发生率均低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1年后的疗效均为Cortisomol糊剂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牙髓炎患牙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根尖周炎患牙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rtisomol糊剂用于管充填可以减少术后反应的发生,临床疗效较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充材料。

  • 标签: Cortisomol糊剂 根管治疗 根管充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管治疗牙隐裂导致牙髓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8例牙隐裂伴对牙髓病变的病例分一次性管治疗组和分次管治疗组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效果显著,一次法与分次法管治疗牙髓病变后两组管充填术后疼痛减轻率分别为93.7%和95.3%;术后1年复发率率观察组分别为4.7%,1.6%。结论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一次或分次次以上完成管治疗全冠修复有很好的远期疗效。

  • 标签: 根管治疗 牙隐裂 牙髓病变 疗效
  • 简介:本实验首次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商陆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正交实验法对最佳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当温度为60℃、蒸馏水用量300ml、提取3次、每次3小时的条件提取时,γ-氨基丁酸的提取率最高。提取次数对γ-氨基丁酸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而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蒸馏水用量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商陆 Γ-氨基丁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