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基础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加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优质护理。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肠粘连、腹胀发生情况。(2)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排便时间、排气时间。结果(1)研究组术后发生肠粘连1例、腹胀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肠粘连3例、腹胀4例,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排便时间、排气时间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骨折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对缩短排便、排气时间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骨科 胃肠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胃肠功能紊乱患儿的整体护理措施和效果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肠功能紊乱患儿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药物治疗,遵医嘱对患儿进行适当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前不良反应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之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总满意率为94.12%,对照组患儿家长总满意率为73.5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功能紊乱患儿实施整体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不良反应,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效果显著。

  • 标签: 胃肠功能紊乱 整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研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者急诊治疗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急诊收治的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者中选择50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采用胃肠减压、抗感染、全场外营养等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加以使用外源性白蛋白进行治疗,各25例,分组依据为硬币法。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也提示观察组更佳(P<0.05)。结论对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者急诊治疗当中应用外源性白蛋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胃肠功能衰竭 急诊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肠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促进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进而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是更为合适的护理方式。

  • 标签: 护理干预 肠道手术患者 胃肠功能
  • 简介:腹部手术后,由于麻醉和手术的刺激,抑制了胃肠功能,可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由此可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影响病人康复.笔者临床应用生大黄液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生大黄 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通过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恢复效果和满意度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外科腹部手术病人由于创伤、术中牵拉、腹腔暴露、麻醉、恐惧等因素,导致术后肠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一般在术后12-24小时内患者肠蠕动完全消失,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术后48-72小时整个肠道恢复正常,开始排气或排便,若超过72小时不能自主肛门排气则容易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现代医学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迟缓及肠麻痹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虽然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但会影响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改善,消弱其肠道屏障能力,降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腹部手术病人的术后护理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也是术后患者康复的关键。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相关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恢复术后胃肠功能的护理方法也多种多样,现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0月腹部手术病人86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诊疗方法及其疗效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儿科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4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针对不同原发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保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等的功能,改善微循环,补充足够热量和补充电解质。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46例患儿中显效36例,有效4例,无效6例,其中2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有效率86.96%,无效率13.04%。死亡者均为1岁内婴儿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应用新斯的明、碳酸氢钠、H2受体拮抗剂及多巴胺等药物,改善了患儿的胃肠功能障碍、微循环及胃肠功能,大部分患儿未发生严重的多脏器功能损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小儿 胃肠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及护理。方法纳入本研究的病例均是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共有76例,患者到院就诊治疗时间为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随机将其划分成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病例数均为3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同时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治疗且加施针对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对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联合中西医治疗,同时施予全面且具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结直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治疗 结直肠术后 护理 胃肠功能 恢复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剖宫产呈上升趋势,根据产妇对产后康复要求的日益提高,如何尽早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产科护理中重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剖宫产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分析,供大家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与影响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资料与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3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病人120例,分为PCIA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平均年龄23.8+6.3岁、平均体重为62.2±7.5kg。采用的麻醉方式手术前患者均未长期使用镇痛药物,并术前使用苯巴比妥0.1g和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的方式。诱导具体药物是少量吸入异氟烷麻醉,咪唑安定0.1mg/kg,舒芬太尼0.5ug/kgmg/kg,、异丙酚2mg/kg。先面罩给氧后采取气管插管,使用麻醉机控制患者呼吸,术中麻醉深度用丙泊酚,琥珀胆碱,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手术使用时间维持在90分钟以内。患者麻醉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返回病房。采取镇痛方法PCIA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使用PCIA泵,PCIA泵镇痛液包括芬太尼0.5~1.0mg,格拉斯琼9mg,曲马多500mg,加0.9%氯化钠至100ml,维持剂量锁定在15ml/1小时,术后2-3天停止镇痛。对照组术后回病房后,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肌肉注射曲马多75—100mg/次。评估指标及方法评估两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及病人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并记录患者第一次肛门排气和排便的时间。评估术后分时段患者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病人对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及满意度PCIA组为优良51例,尚可9例;无效0例。其对照组为优良42例,尚可12例,无效6例,两种镇痛方式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排气和排便的时间PCIA组比对照组早(P<O.05)。结论1、PCIA在剖宫产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肌肉注射镇痛,2、PCIA术后镇痛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经静脉自控镇痛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谈论不同处理方法对肝胆患者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配,把患者依次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手术后给及肠内营养恢复法,观察组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恢复方法来进行手术后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营养指数和治疗效率。结果经过预后护理,观察组的手术恢复情况较好,肠内营养指数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较高,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58.00%,观察组显著要好于对照组,具有一定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胆患者,手术前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手术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肠胃恢复功能,手术后患者精神状态较好,患者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运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肠内营养 肠胃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伤后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in jury, AGI)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同济医院创伤外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多发伤患者430例,排除伴发腹部损伤、既往患有胃肠道相关疾病等患者。依AG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GI组与N-AGI组(不伴AGI)。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检验结果及首次的ISS、APACHE Ⅱ、SOFA、GCS评分等,比较两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AG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65.3%的多发伤患者伴发AGI(281/430)。AGI组与N-AGI组患者相比,在PCT及IL-6水平,ISS、GCS、APACHE Ⅱ和SOFA评分,以及休克指数、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比例、ICU治疗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休克、ISS≥16分、APACHEⅡ≥16分、SOFA≥5分、GCS≤8分、IL-6>50 pg/mL是多发伤患者伤后发生AGI的高危因素。结论多发伤患者伤后AGI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伤后早期存在缺血、缺氧及凝血功能异常及机体应激有关。

  • 标签: 多发伤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回顾性研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优质护理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鹤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68例行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分别为34例。对比两组产妇产后胃肠功能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胃肠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改善产妇各项胃肠功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产妇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剖宫产 术后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脾通气合剂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6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6h开始饮水,不采取其他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措施,研究组在术后24h开始口服健脾通气合剂,比较两组产妇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初乳出现时间等。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泌乳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缓解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应用健脾通气合剂,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前泌乳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产妇术后恢复和母乳喂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胃肠功能恢复 健脾通气合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其中包括穴位按摩与中药热敷)在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方面中的实际效果。 研究对象:随机在我院普外科 2017年 4月到 2018年四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患者中抽取 132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研究方法:将 132位患者等量分成两组,其中 66位患者组成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剩余 66位患者组成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的 66位患者实施普通术后护理,而观察组不仅需要实时普通术后护理,而且需要进行中医综合护理,即中医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双侧足三里合谷穴的中医手法按摩以及中药热敷等。 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本次研究的观测指标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 66位患者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较短;且观察组患者结合护理后康复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讨论:中医综合护理在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大范围推广。

  • 标签: 中医综合护理 胃肠功能障碍 术后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到本院来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102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人;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式,对比二者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情况要好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率方面,观察组也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进行治疗时中医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更好,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 标签: 中医治疗 糖尿病 胃肠功能紊乱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原发胃肠疾病胃窦癌20例,结肠癌14例,胃溃疡16例,胃穿孔6例,幽门梗阻6例,上述患者均经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行复方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显示胃肠蠕动出现减弱或消失,胃内容物潴留,排空迟缓;另对其中8例患者进行胃肠镜检查,发现残胃炎、胃肠蠕动较差,但胃镜可通过吻合口。结论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预后差,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治疗疗效确切,可改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手术后 胃肠功能障碍 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