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配伍丹参酮注射液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I组与II组各82例,I组为联合用药加常规组,II组为常规治疗组,对比两组中病人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与血液流变指数变化状况。结果本次治疗I组患者共76例有效,有效率92.68%,II组共55例有效,有效率67.07%,I组疗效高于II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比黏度均有所下降,I组比II组的下降现象更为明显,P<0.05。结论医师联合采用参麦注射液与丹参酮注射液为冠心病施治,可有效减轻病患症状,促进患者血液流变指标转归,使患者康复。

  • 标签: 冠心病 参麦注射液 丹参酮注射液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考察替硝唑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消旋山莨菪碱、地塞米松、KCl(100mg/mL)、维生素C、西米替丁)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替硝唑注射液与上述5种注射液配伍后6h内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在室温条件下,替硝唑注射液与上述药物配伍0~6h内其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6h内替硝唑注射液与上述5种注射液配伍稳定。

  • 标签: 替硝唑注射液 紫外分光光度法 配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下注射抗凝剂腹部U型托盘注射定位仪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时间为2018年8月~2019年2月,涉及患者为100例,在随机分组的方式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无规律、无特定点进行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则利用腹部U型托盘注射定位仪进行腹部皮下抗凝剂注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同时在整个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实施皮下注射抗凝剂治疗的患者,在注射过程中,采用腹部U型托盘注射定位仪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精确注射部位、注射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皮下注射 抗凝剂 腹部U型托盘注射定位仪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68%,复发率为4.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1%,复发率为17.07%,两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χ2=11.93,P<0.05);两组复发率亦存在显著差异(χ2=15.38,P<0.05);两组患者皮下萎缩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1.19,P>0.05),实验组皮内白色药物沉淀与瘢痕表面色素减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56,χ2=9.35,P<0.05)。结论综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优于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具有复发率低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 标签: 局部注射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增生性瘢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流程再造在预防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渗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实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13598例患者,经随机双盲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99例。观察组实行注射流程再造,对照组实行常规注射流程,对比两组渗漏、肿胀情况。结果两组注射位置的渗漏发生率、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高压注射用造影剂再造流程,能够在第一时间观察到患者造影剂渗漏情况,还可预防造影剂渗漏情况的发生,以及对组织构成的不良影响。

  • 标签: 注射流程再造 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渗漏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3例给予单独的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91%,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值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心肌功能,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慢性肺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通过硬膜外针直接注射与硬膜外导管注射局部麻醉药两种方式对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9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80例健康待产妇,年龄(27.1±3.0)岁,年龄范围为20~32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针组和硬膜外导管组,每组40例。通过硬膜外针与硬膜外导管分别对两组产妇进行分娩镇痛,记录比较两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及对产妇与胎儿的影响。结果硬膜外针组最终有36例产妇纳入研究,硬膜外导管组最终有35例产妇纳入研究。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针组疼痛缓解时间[(9.27±5.40)min]与感觉达到平面T10的时间[(7.35±4.76)min]均快于硬膜外导管组[(12.12±4.12)min、(11.00±3.3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与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针麻醉镇痛效果和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均优于导管麻醉,且不影响分娩镇痛质量,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及安全性。

  • 标签: 分娩镇痛 硬膜外针 硬膜外导管 镇痛起效时间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下鼻甲注射治疗萎缩性的疗效。方法用复方丹参注射下鼻甲黏膜下注射,左右各1毫升,每周两次,四周为一疗程,治疗1~2疗程。结果痊愈1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痊显率53.3%,总有效率86.7%。结论此法起效快,方法简便,毒副作用小,药价低,患者容易接受,疗效较理想。

  • 标签: 萎缩性鼻炎 复方丹参注液 下鼻甲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良式注射方法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 -2020年 2月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 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注射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5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皮下注射,实验组应用改良式注射方法。结果:实验组无皮下出血人数高于对照组( x2=3.2458,P=0.0012)实验组总出血量率低于对照组( x2=4.2010,P=0.0002),( P< 0.05)。结论:应用改良式皮下注射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降低注射疼痛,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改良式注射方法 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钙 下肢静脉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68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各为34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8%,心功能改善情况较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经治疗后,研究组6min步行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两项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相联合治疗慢性心衰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治疗效果 慢性心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2010年9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和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实验组),每组各4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3.2%,显著高于单纯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患者的72.7%,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且操作较为简便,临床应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丹参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联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和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包括硝酸盐、β-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观察用药前后下述指标变化(1)心绞痛发作次数;(2)硝酸甘油消耗量;(3)心电图的ST-T改变情况;(4)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及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7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1.2%和6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改善心肌缺血,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
  • 简介:患者,男,56岁,因食道癌多发转移,住院1天后病人出现呕血,遵遗嘱给予止血敏注射液3g加入0.9%的氯化钠250ml静滴,注射用奥美拉唑40mg加入5%的葡萄糖100ml中静滴,当这两种药物在衔接静滴时出现反应。当奥美拉唑滴完换上止血敏,护士用手挤莫非氏滴壶时。可能是将带有奥美拉唑的液体挤入带有止血敏的那一组液体中当时没有出现反应过了15分钟后,带有止血敏的那一组液体变为浅粉色。立即更换液体、更换输液器患者也没有出现反应。

  • 标签: 止血敏 注射用 配伍禁忌 更换液体 奥美拉唑 食道癌
  • 简介:掌腱膜挛缩症是一种侵犯掌腱膜,并延伸至手指筋膜,最终导致掌指及指间关节挛缩的进行性发展的疾病。1831年upuyeren较全面的描述了此病。并提出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我院于1990年至2001年应用曲安缩松—A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该病26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局部注射治疗 曲安缩松 注射液 掌腱膜挛缩症 进行性发展 术后复发率
  • 简介: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常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慢性溶血性贫血,在我国南方地区常见而临床症状严重的疾病,其中重型G-地贫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规范输血和驱铁治疗才能使患者长期存活,保证生活质量。我院血液科于2004年9月开始使用携带式微量注射泵皮下注射磺酸去铁胺(DFO),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输注泵 注射 皮下/方法 去铁胺/治疗应用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