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水坝桥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坝桥梁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危险地段只能靠人工去检查检查,催生了对攀壁检测器的市场需求。该设计通过对爬墙机器的改进,采用连续负压吸附原理,使之能够在垂直壁面和大坝斜面远行,且能够完成对壁面裂缝情况的探测。

  • 标签: 水坝桥梁 负压吸附 裂缝探测
  • 简介:以木质素、二乙烯三胺和甲醛为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改性木质素胺吸附剂,考察了不同吸附条件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木质素)∶n(二乙烯三胺)∶n(甲醛)=1∶1.5∶4.5条件下,改性木质素胺吸附剂对Pb2+吸附效果最好;在吸附温度为45℃、吸附剂用量为1.2g/L、溶液pH值为5.0、吸附时间为24h的最佳吸附条件下,合成的吸附剂对Pb2+的去除率为59.82%,吸附量为49.85mg/g。该吸附过程为慢性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McKay二级吸附动力学。改性木质素胺对Pb2+吸附过程是受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的共同影响,其中颗粒内扩散是主要的控制步骤。

  • 标签: 木质素 木质素胺 吸附 PB2+
  • 简介:以改性锰矿为吸附剂,以含有单一的锌溶液以及铜、镍和铜氨络离子与锌的混合溶液为吸附质,研究了Cu2+、Ni2+和铜氨络离子对改性锰矿吸附Zn2+的竞争吸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当溶液中存在多种二价重金属离子时,各离子之间存在竞争吸附,Cu-Zn体系中Cu2+拮抗Zn2+的吸附,即抑制对Zn2+的吸附;而在Ni-Zn体系中,在低pH值下Ni2+协同Zn2+的吸附,促进对Zn2+的吸附,在高pH值下Ni2+拮抗Zn2+的吸附;铜氨络离子-Zn的体系中铜氨络离子对Zn2+表现出显著的拮抗吸附.

  • 标签: 改性锰矿 竞争吸附 铜氨络离子 拮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自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原子弹和人的脊梁骨、国家的自主权联系到一起说事,是因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那段中国历史,太生动、太深刻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 标签: 原子弹 苏联 法国 大使馆 钱三强 美国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尽管在我们身边涌现出了很多环保先锋,可是,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乱扔白色垃圾、排放废气、乱砍滥伐……导致我们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天空不再那么蓝了,草地不再那么绿了,河水也不再那么清了……

  • 标签: 碳原子 日记 生活环境 白色垃圾 地球
  • 简介:《分子》、《原子》两节内容出现的基本概念较多,加之微观抽象,难以透彻理解,所以学习时,既要通过熟知的客观事实认识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又要掌握学习基本概念的一些技巧。

  • 标签: 分子 原子 学习指导 初三 化学 知识点
  • 简介:一、明确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 标签: 分子 原子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 微粒 物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40年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时,本文作者在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二局任参谋,并在一个临时组成的代号为177的专门办公室工作。曾多次去周恩来、林彪、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处呈送绝密件。本文讲述了40年前作者所了解及经历过的有关原子弹爆炸时机选择的决策过程和原子弹爆炸日期与时间确定的内幕故事。

  • 标签: 张爱萍 原子弹爆炸 爆炸试验 核试验场 保密电话 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向日本的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在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举国欢腾、世界震撼,全世界炎黄子孙热血沸腾,场景感人至深。

  • 标签: 原子弹 毛泽东 人类历史 核试验场 西部地区 罗布泊
  • 简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不断加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关注科技前沿”已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向.在应试策略上,由于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独立正确的表达能力,所以在复习中,应紧扣课本,加强对每个概念、规律、现象的理解,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记忆深刻、辨明是非、正确解题的目的.

  • 标签: 物理命题 原子 表达能力 高考改革 联系生活 应试策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