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青霉过敏反应常导致严重的后果,本文介绍了一例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全力抢救得以生还,主要经验是多科合作,持续胸外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持久的康复治疗。

  • 标签: 青霉素 过敏反应 心源性休克 抢救
  • 简介:摘要青霉是临床上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抗菌药物,其本身的毒性很小,但是很容易出现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药物过敏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临床上为了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规定在青霉使用之前要对患者进行皮肤敏感试验。本文主要青霉常见的过敏反应进行简要叙述,对影响青霉皮试结果的判断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判定体会。

  • 标签: 青霉素 过敏反应 皮试结果 判断
  • 简介:<正>青霉G具有抗菌力强、疗效高、毒性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青霉G静脉滴注(静滴)局部刺激轻、能迅速提高血药浓度,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然而青霉G水溶液极不稳定,其治疗作用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保证青霉G静滴安全有效,现就几个容易忽视的问题提出讨论如下,供参考。

  • 标签: 青霉素G钾盐 静脉滴注 血药浓度 青霉素O 治疗作用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霉在骨折模型制备过程中控制感染的疗效。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作股骨骨折模型,术后给予所有实验动物青霉肌注三天,A组术后给予40万U青霉肌注,1次/天;B组术后给予40万U青霉肌注,2次/天;C组术后给予40万U青霉肌注,1次/天,同时每日行切口换药1次。术后3周对3组实验动物手术切口局部行分层穿刺后行细菌培养。结果A、B、C3组分别有9、2、1只菌培养可见有菌落生长。经过统计学分析B、C两组抗感染效果明显优于A组。结论日2次肌注青霉或日1次肌注加换药可有效地预防兔骨折模型制备过程中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模型,动物 新西兰大白兔 股骨 骨折 青霉素
  • 作者: 王钦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1-03-13
  • 出处:《中国健康月刊》 2011年第3期
  • 机构:王钦琳【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16-01青霉素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临床应用仍相当广泛[1],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应用所发生的过敏休克大多是速发型的,迟发型的一般症状较轻,但本例迟发反应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将威胁生命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药典收载的青霉钾或钠,其无菌检查法采用的是青霉酶法。该法虽然简便,但青霉酶的制备比较麻烦,许多实验室不具备制备它的条件,而且市场上又没有现成的供应,这往往影响了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考虑由于青霉钾盐或钠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大,可以形成溶液,因此拟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无菌检查法

  • 标签: 薄膜过滤法 无菌检查法 青霉素钾盐 金黄色葡萄球菌 灭菌生理盐水 厌气菌
  • 简介: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霉V钾片中青霉V钾的含量。方法:固定相:ODS柱,流动相:水-乙腈-冰醋酸(650:350:5.75),检测波长:254nm。结果:青霉V钾的线性范围250-1500μg/ml,C=0.001038A+10.16173,r=0.9999.回收率为99.98%,RSD=0.63%。结论:操作简单,方法准确,重现性好。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青霉素V钾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早期梅毒患者施予苄星青霉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6例早期梅毒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阿奇霉素的38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苄星青霉的38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疗效97.37%、皮疹消除时间(11.26±3.35)d好于A组患者81.58%、(17.83±4.98)d,P<0.05。结论苄星青霉在运用到对早期梅毒患者开展治疗后,能够较优地消灭梅毒螺旋体,促使患者的临床表现获得好转,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早期梅毒 治疗 影响 苄星青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梅毒血清抵抗治疗中联用青霉、中医辨证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梅毒血清抵抗患者取样73例,皆为我院2020.01-2021.03接诊,随机分为试验组(n=37,青霉+中医辨证治疗)和参照组(n=36,青霉治疗),比较血清转阴率、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结果:经治疗,试验组血清转阴率59.46%(22/37),比参照组16.67%(6/36)高,复发率2.78%(1/37),比参照组19.44%(7/36)低,满意度(89.64±5.77)分,比参照组(84.15±5.89)分高,P<0.05。结论:梅毒血清抵抗治疗中联合应用青霉、中医辨证疗法可优化临床疗效,提升血清转阴率、患者满意度,降低复发风险,值得借鉴。

  • 标签: 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 治疗方法 青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青霉类抗生素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学情况。方法 本次研究从2020年1月-12月院内住院患者中抽取62例,均在使用青霉类抗生素后出现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青霉类抗生素及临床表现。结果 阿莫西林导致的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在46.78%,其次是青霉V钾片(32.26%)、哌拉西林钠(12.90%)、青霉钠(8.06%),能支持药学观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的占比最高,在48.39%,其次是尿血、尿痛、肾炎、水肿、皮炎,占比33.88%,心跳变快占比11.29%,头痛、烦躁、咳嗽占比4.84%,白细胞计数降低占比1.61%,能凸显出青霉类抗生素对患者身体的消极影响。结论 青霉类抗生素的药物种类较多,导致不良反应后的临床表现也较多,掌握相关资料,能提高临床使用青霉类抗生素时的谨慎度,并管控好药物使用剂量,尽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青霉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青霉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控制青霉中的聚合物含量对保证药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对青霉类抗生素聚合反应的认知尚不全面,因此需对其相关机制进行分析。方法本文选择苯唑西林钠,作为侧链为苯甲异恶唑类青霉和侧链具有较强的吸电子基团青霉的代表,采用理论计算进一步验证前期文献提出的基于青霉母核的聚合反应途径,并探讨侧链结构对其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聚合反应Ⅰ(青霉母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β-内酰胺环的反应)是优势聚合反应途径,提示青霉侧链结构对聚合反应具有明显影响。

  • 标签: 青霉素侧链结构 聚合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评估金黄膏外敷联合青霉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68例下肢丹毒患者作为实验对象(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06%、复发率为5.88%,对照组依次为76.47%、14.71,且治疗后疼痛情况和WBC、CRP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金黄膏外敷+青霉治疗下肢丹毒效果确切,可以有效缓解下肢丹毒患者的疼痛感,明显改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指标,且降低复发率。

  • 标签: 下肢丹毒 金黄膏外敷 青霉素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苄星青霉、头孢三嗪以及阿奇霉素对于早期梅毒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90例不同期的早期梅毒患者采用苄星青霉、头孢三嗪以及阿奇霉素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疗程的治疗,发现三组患者在早期梅毒的一年内都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运用头孢三嗪进行一期梅毒的治疗时,其所需治疗时间最短,治疗效果也相对比较明显(P<0.05)。运用这三种方式对一期梅毒治疗的平均时间与二期梅毒的平均治疗时间基本一致。结论传统的苄星青霉对于梅毒治疗依旧有着较好的效果,而对于青霉过敏的患者则可以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并且能够在进一步排除交叉过敏的情况下,采用头孢三嗪来进行梅毒的治疗。

  • 标签: 梅毒 苄星青霉素 头孢三嗪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青霉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来我院求诊的淋菌性尿道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35例选用青霉治疗,对照组35例选用甲砜霉素片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74.3%,治疗组疗效更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腹泻,2例呕吐,不良反应为11.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霉在治疗淋菌性尿道炎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信赖。

  • 标签: 青霉素 甲砜霉素片 淋菌性尿道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炎琥宁粉针配合青霉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1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41例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4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炎琥宁粉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炎琥宁粉针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 标签: 炎琥宁粉针 青霉素 小儿支气管肺炎
  • 简介:患者,女,43岁。因咽喉肿痛,咳嗽,于2001-09-16来我所诊治,诊断为“急性咽喉炎”,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青霉等过敏史,青霉皮试呈阴性,给予青霉80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5月17日10时行常规治疗,当液体滴入约100ml左右时,患者由间断性咳嗽转为阵发性痉挛性剧咳,伴干呕,值班人员发现症状异常,疑为青霉过敏所致,立即停止液体输入,给予5%葡萄糖250ml维持通道,严密观察病情,约5分钟后,患者自诉胸闷、气促、心慌,继之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冰冷,

  • 标签: 咳嗽 青霉素 过敏性休克
  • 简介:1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霉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的特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月期间大期刊记录的青霉引发的特殊不良反应,随机选取患者 20例,分析青霉在临床应用中所导致的特殊不良反应。青霉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可导致多种特殊不良反应,如急性腹痛或腹泻、腹型过敏性紫癜、全身水肿、系统性红斑狼疮、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腓肠肌痉挛、剥脱性皮炎、顽固性呃逆等。结论:青霉在应用的过程中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特殊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和相应的处理,从而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青霉素 临床应用 特殊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