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在新制度主义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解释了“西方世界的兴起”,而且对我国改革开放也有广泛的适用性。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深刻的制度变迁.其变迁的原因与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改革开放面临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因。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中的制度变迁对于进一步推动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摆脱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路径依赖.不断推动制度的创新。

  • 标签: 制度变迁 改革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
  • 简介:以我国小煤矿产生发展过程(1982年-2008年)为分析的时间维度,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作为理论分析工具,剖析我国扶持规范、整顿关闭小煤矿这一制度变迁过程,由此可以从中找到当前我国小煤矿"关而不死"的客观依据和下一步制度设计的现实路径。

  • 标签: 整顿关闭 制度变迁 治理对策
  • 简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深刻的制度变迁的过程.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取向的市场化路径.笔者认为,在入世之后我国国有企业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从政府的角度来完善制度供给主体和从企业的角度促进制度需求主体的发育,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辅助性措施,是我们在国有企业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 标签: 国有企业 制度变迁 中国 现代企业制度 职工 技术创新
  • 简介:西方公务员制度起源于19世纪后期,是为适应工业社会和政府管理的现代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体现了功绩主义取向的核心价值,它构成了20世纪西方各国官僚行政体制的基石。二战后,英美相继改革公务员制度以适应新的时代环境,随着后工业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西方国家陆续掀起“新公共管理”主导的政府改革浪潮,公务员制度在当代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核心价值正在发生动摇。

  • 标签: 公务员制度 改革 官僚制 功绩制
  • 简介:中国199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作用明显,但其他如拉动民间投资与消费等方面不尽人意.文章通过对影响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制度安排的分析和中国近几年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认为目前的中性财政政策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应注意从有关影响政策效应的制度安排上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改革,在政策手段上减少公共支出,多运用税收调控方式.

  • 标签: 财政政策 制度变迁 效应分析
  • 简介:摘要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储备,分配等问题也越受到了越来越多不同层级相关人员的重视,国家政策也逐渐向土地储备这一问题上靠拢,今年下发的《关于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等相关问题的通知》便是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四个部门联合制定的,文件内容重心倾向于对土地储备相关的内容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例如土地储备中的储备主体的归属,储备规模的扩大,筹资渠道的明确,所筹资金的使用等,都做出了创新型的规定。本篇文章我们着重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土地储备管理新规做出分析和评判,供大家参考。

  • 标签: 制度变迁 土地储备管理 规定创新
  • 简介: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创新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国家的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等相关问题的通知》,主要针对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方面等问题做出了相关规范,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为了适应新的形式,我们要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进行管理和分析,加强国家政治的落实。本文呢对土地储备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国家的土地储备管理制度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制度变迁;土地储备;管理新规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自实行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的发展,导致一系列的企业与工程不断兴起,这些企业和工程对土地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土地需求日益增长,在过去,很多企业和工程征收占用农业用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样的做法开始展现出一定的弊端,并不利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土地的利用很不合理,为此,国家改变了土地的储备管理制度,我们也要从新的管理制度的较粗出发,顺应国家的时事政策。    一、土地储备管理的意义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开始针对土地制度成立了相关的土地制度,在一九九六年八月成立了“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为增强土地管理的调控能力,国务院于二零零五年五月三十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在后来又发布可关于整顿和规范土地秩序方面的通知,其内容主要是针对土地的回收利用,取得土地市场的主动权,根据这样的政策,土地储备管理制度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国土资源部联合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这一办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将地方化的土地储备制度上升到国家化的高度,确定了我国土地的调控手段,为我国的土地市场运作调控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二、土地储备管理变迁的过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以来,我国的城市化不断发展,房屋建筑行业越来越火爆,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这也就导致了土地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大,很多农业用地被用来建造房屋,农田在不断减少,粮食产量也不断减少,闲置用地利用的不合理也导致我国的土地资源不断紧张,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十分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机构,合理的对国家的用地进行分配调控,提升我国的土地利用率。在发展上,土地储备管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前期摸索阶段    前面有说到,在一九九六年八月,我国成立了“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这一机构的成立,说明了我国针对土地管理工作正式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管理,这一机构的成立在摸索阶段就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到二零零一年,通过成立的六百九十九家管理机构共收购了二百三十三万亩土地,出让五点八万亩土地,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储备管理制度构建了一个良好的运营模式,分化了土地主体,不过,由于是最初的摸索阶段,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文献和地区的统一性。    (二)土地储备管理工作由国家政府主导    经过了几年的探索,在二零零一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从试行收购制度的提出可以明白,政府已经开始主导土地收购工作了,这样的阶段下,国家机构传达的任务主要是针对闲置的土地进行回收,从而起到稳定土地市场的作用,然后实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还有,国家政府的主导开阔了筹资渠道,在财务核算上完善了财务核算制度,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取的收入中,应将固定的比例划分出来,并对其进行出让,构建土地收益基金。财政和国土部门于二零零七年下发了《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的使用要求。    (三)土地储备管理工作的最终阶段    国土资源部联合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于二零零七年共同出台了《土地管理办法》,这一办法的出台表明了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进行到可最终阶段,在最终阶段的发展上,需要完善各种制度,通过构建健全的制度规范管理。在进行完善的这一过程中,国家出台了类似《土地管理办法》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在融资方面,需要将民间的土地储备融资计入政府的债务中,土地储备不再以不盈利为经营理念,另外,土地储备资金的来源不能完全依靠贷款,金融机构的信贷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三、土地储备管理新规带来的好处    (一)提高了土地储备管理的有效性    将土地进行储备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的土地管理上,土地储备的规模是土地储备计划的重中之重,在管理方式上应该量力而行,土地储备计划是土地储备资金的重要计算依据。在传统的土地管理中,缺乏对地区债务偿还能力的考虑,在实行新规后,应预防风险的发生,将土地储备变成可控制的,提高土地储备资源的有效性。    (二)转变筹备资金的方式    在传统的土地储备管理上,筹资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因为土地储备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靠土地的收入和出让,通过国家的债务权限补充缺少的部分,没有办法通过金融机构筹集所需的资金,这样的方法将贷款转变成了债券,以长远的目光来看,政府通过债券的形式筹备资金是最为有效的,这将会还是土地筹备所需资金的重要方式,需加强这一阶段的监管力度,保证土地储备管理的顺利运行。    (三)实现土地储备管理的形式转变和政治脱离    形式转变指的是将土地储备机构从原来的性质杂数量多转变为一县一个,隶属于县级管理单位,政治脱离指的是脱离部门、脱离业务、脱离领域。从事政府融资、基础设施等剥离出去,不承担和企业不相关的业务,其他机构不可从事土地储备管理工作。着样通过转变和脱离从部门职能定位的方向,解决了以往工作业务混乱的问题,让土地储备机构都由一个部门来管理,把握自己的职能和权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十分有必要,在新规定的要求下,我国的土地储备管理工作发生了革命性的阶段变化,从前期的摸索阶段,到中期的政府主导阶段,再到后来的最终完善阶段,我国的土地储备管理制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大大提高了我国土地储备管理的有效性,提高了我国闲置土地的利用率,转变了我国土地储备资源管理的筹资方式,实现了土地储备管理工作的独立性,为了不断提高我国的土地储备管理体制的工作效率,国家还应确定该工作的法律属性,提高工作的约束力,促进土地储备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馬鹏,刘海红 . 从制度变迁角度看土地储备管理新规 [J]. 区域治理, 2018 , 17 ( 52 ): 44.     [2] 黄彩凤 . 从制度变迁角度看土地储备管理新规 [J]. 中国市场, 2018 , 15 ( 20 ): 128-129.     [3] 庞有源 . 从制度变迁角度看土地储备管理新规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7 , 13 ( 24 ): 73-74.     [4] 毕继业,杨亚东,田亮 . 从制度变迁角度看土地储备管理新规 [J]. 中国土地, 2016 , 11 ( 7 ): 32-34.     [5] 张裕利 .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转型研究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 , 22 ( 11 ): 81. 

  • 标签:
  • 简介:摘要:土地是农民和农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土地不仅是农民生活生存的依赖,而且还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农村土地能够为我国公民提供各类食用物品,是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进步的基础。我国对于土地制度变迁通过二十年的探索,已经积累了各种经验,虽然一些原有的政策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农村发展需要,但是仍然有经验可以借鉴,此外,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进行土地制度创新已经势在必行。

  • 标签: 中国农村 土地制度 土地变迁
  • 简介: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创新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国家的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等相关问题的通知》,主要针对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方面等问题做出了相关规范,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为了适应新的形式,我们要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进行管理和分析,加强国家政治的落实。本文呢对土地储备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国家的土地储备管理制度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制度变迁 土地储备 管理新规 
  • 简介:自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西方国家近现代的政党思想就开始在中国传播。甲午战争后,国内开始出现了政党萌芽。自辛亥革命后,我国先后产生了几种政党制度,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的土地上成功地生根发芽,并成为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政党制度。文章通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认为:多党合作制度的成功源于它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匹配、协调、融合的制度均衡状态,而其他政党制度的失败则恰恰与之相反,多党合作制度的产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党力量博弈的结果,而它变迁的轨迹则由于路径依赖和学习机制的影响。

  • 标签: 政党制度 多党合作政党 产生 变迁 制度分析
  • 简介:多源流分析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政策分析工具,可用来解构影响公共政策设置及调整的因素,从而有助于透视公共政策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本文通过运用多源流理论对我国房屋拆迁制度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进行剖析,透视我国房屋拆迁制度的政策变迁历程。

  • 标签: 房屋拆迁 制度 政策议程 多源流理论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通过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速度滑冰的体育权利博弈进行探讨,指出速度滑冰运动的制度变迁过程是强制型的制度变迁,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制度变迁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的变迁阶段变迁内容不同,同时我国速度滑冰的制度变迁过程存在路径依赖的特征,使速度滑冰项目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遇到变迁阻力。速度滑冰运动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要积极克服路径依赖的困境,做好自身的变革。根据速度滑冰的发展趋势选择合理的制度变迁路径,在制度的引领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速度滑冰运动发展体系,促进速度滑冰运动的全面发展。

  • 标签: 制度变迁理论 速度滑冰运动 路径依赖 创新
  • 简介:在倡导人类社会包含性发展大潮之中,妇女需要提高政治地位以更好的发展,而政治更需要妇女的参与才能促进善政和善治。全文站在一个全面梳理、总结和展望的历史节点,以一系列动态数据来展示湖北省妇女参政的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发生的重大变化,展现妇女参政的行动在参与、代表以及领导层面发生了何种变化,以及妇女参政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生长点。

  • 标签: 妇女参政 政治制度 制度变迁
  • 简介:昭和银行危机和战时金融管制决定了战后日本金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银行为中心,昭和银行危机和战时金融管制决定了战后日本金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银行体系为中心,战后初期形成的金融制度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 标签: 依赖适应 制度变迁 变迁路径
  • 简介:  50多年来,西藏在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上实现了巨大飞跃,彻底告别了封闭的庄园制自然经济,正在向现代市场经济迈进.200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1.21万元,相当于1951年1.291亿元的194.59倍,人均GDP由114元增长到2005年的9114元,经济结构趋于合理,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50年前的97.7%下降到19.1%,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至25.3%和55.6%,更重要的是人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从1951年总人口113.25万上升到了2005年的271.92万(如图一所示).对于以上所述西藏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变化,笔者认为西藏社会的制度变迁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 标签: 制度变迁 变迁分析 经济发展进程
  • 简介: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制度变迁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历时多年的改革并未从根本上形成能够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农村金融供给机制。那么。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制度变迁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轨迹?为什么多年来针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制度变迁并未解决农村金融发展的根本问题?如何促进农村信用社进一步的改革与制度变迁?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梳理农村信用社多年改革与制度变迁的轨迹,总结其改革与制度变迁的特征并分析其中的问题,最后就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改革与制度变迁提出一定的思考。

  • 标签: 农村信用社 制度变迁 政府强制性
  • 简介:汉武帝时期进行了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一系列制度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变革主体看到了进行制度变迁的潜在利润,并且预期收益会大于预期成本.而且作为西汉政府代言人的桑弘羊的个人偏好和其知识存量也是促进这次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工商业 制度变迁 桑弘羊
  • 简介: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制约机制影响劳动力变迁。中国劳动力流动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研究我国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对创新我国劳动力流动制度有重大启示。

  • 标签: 中国 劳动力流动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劳动力变迁
  • 简介: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家庭承包为前提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微观经济组织搞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统购统销和二元社会结构支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微观经济组织重新塑造为市场主体。从70年代末开始,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崭新的产权关系。农村财产关系的变革,使农户享有地产和其它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和部分处置权。产权关系的变革,是中国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的真正秘密。对家庭承包制的评价,经历了两次重要的飞跃。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家庭承包制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的要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生命的生命力。

  • 标签: 农村改革 产权制度 家庭承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