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到2012年11月我院护理工作中发生的2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对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年限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造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结果用药错误占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的概率最高为76.93%;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和9年以上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分别为80.77%和11.54%;在护理人员学历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调查中,中专>大专>本科,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受护理人员操作水平、工作年限和学历的影响,通过强化安全制度管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可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人员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针对非正常死亡事件增多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公安机关应把预防和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通过抓工作机制、抓信息掌控、抓局面控制、抓善后引导,达到有效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目的,取得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实效。

  • 标签: 公安机关 非正常死亡事件 处置
  • 简介:关键事件会对个体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影响留守儿童的关键事件一是外出父母是否与孩子建立起情感依恋,二是代养人能否补偿亲情需要,三是学校、老师、同学等能否成为留守儿童的“重要他人”。父母、代养人及学校、老师、同学等应关注留守儿童情感发展,给予帮助与指导。

  • 标签: 留守儿童 情绪性问题行为 关键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网络公共事件愈发呈现出高发多发的态势。从现有网络公共事件研究文献可总结提炼出两大核心议题:网络公共事件的议题建构与抗争动员模式研究;网络公共事件、网络话语与公共领域的重建研究。网络公共事件释放出来的倒逼力量无比强大,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权力关系结构、公民行动者与国家(政府)之间的互动交往模式。网络公共事件既有益于事实真相的澄清和公平正义的彰显,也极易引发网络舆论危机和舆情风险。深刻把握网络公共事件背后的运作机理和媒介生态,全新考量政府、网络与公民间的关系并积极构建多元化协同治理框架,成为当前破解问题的必由路径。

  • 标签: 网络 网络公共事件 舆情生态 治理路径
  • 简介: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原因主要有:从众心理是群体性事件中最突出的心理行为,责任分散效应强化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流瀑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要培养公民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习惯,提高社会组织和机构自我管理的能力,重视科学疏导群体心理能力建设,加强社会的法治保障。

  • 标签: 群体性事件 心理学
  • 简介:当前,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各类社会事件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中,网络经常成为第一信源和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引导主流舆论方向。了解网络奥情特点,掌握网络舆情发生、演变与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内容、生成路径与发布载体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分析与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特点 演变规律
  • 简介:摘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要明确班级突发事件有哪些,进而预防、减少或避免它的发生。若突发事件发生后,我们也要找到相应的方法去解决。本文针对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提出几点原则。

  • 标签: 班主任 突发事件 原则
  • 简介:10月16日傍晚,南昌公安微博公布了新建县“两女童洗衣机死亡”事件调查结果,两女童死亡排除他杀。然而,人们对这件意外死亡事件的关注还未停止,血的教训引发的追问还在继续。

  • 标签: 死亡事件 洗衣机 女童 调查结果 新建县 公安
  • 简介:浙江省温岭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值得思考,如:公安机关的办案程序是否存在违法之处?颜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涉案当事人被宣告无罪后,受害方有无其他的救济途径等。

  • 标签: 法律责任 事件 温岭 幼儿园教师 法律问题 办案程序
  • 简介:“虐猫事件”“切糕事件”“躲猫猫事件”“表哥事件”……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百万点击率”网络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现代网民在社会发展与监督中日益增强的地位,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道奇观。本文将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网络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 自媒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来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共计36起护理不良事件,其中有2起不良事件给予经济赔偿,34起给予协商解决,个别护理不良事件对医院产生了负面影响。认真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源1。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美国FDAMAUDE数据库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1月10日速即纱(Surgicel)不良事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不良事件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可吸收止血纱布监测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持。方法对收集到的52份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速即纱安全性。结果速即纱不良事件临床表现主要以感染、不完全吸收和过敏反应居多,可能原因为纱布自身物理特性、患者自身体质、手术环境及无菌操作技术等。结论重视可吸收止血纱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利用,为公众用械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可吸收性止血纱布 速即纱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分析
  • 简介:“宽门窄塔”分别矗立于蜀都大道西段长顺上街金河路和同仁路口,宽门和窄塔以近6万块定制青砖砌成,充满质朴古韵和时尚现代的城市特色。一高一矮、一宽一窄两个“门”字形的建筑造型,成为蜀都大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在近日的财富论坛期间,宽窄巷子、人民南路一天府大道轴线等点位,将向世界各地贵宾展示成都风貌。

  • 标签: 路口 成都 城市特色 建筑造型 财富论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妊娠凝血4项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正常早期妊娠妇女180人作为研究组,健康未孕女性100人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凝血4项和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FIB、D-D、F1+2、TAT升高,GMPl40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T、APTT、TT、AT-Ⅲ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妊娠早期妇女的凝血功能就开始有了变化,血液处于适度的高凝状态,可以有效的预防产时出血,起到生理性保护作用。

  • 标签: 早期妊娠 凝血4项 血栓前状态 分子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人员进行血液传染病的标志物检测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前来我站献血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价值判断。结果本组共30196例献血者,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反应的有119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呈阳性反应的有210例,人类免疫性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呈阳性反应的有5例,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呈阳性反应的有89例,共有427例成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41%。结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能够对献血者血液中的传染病标志物进行检验,减少因献血带来的血液污染,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对于预防传染病和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液传染病 标志物检测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工作正常进行而在每一次实验过程中必须采取的各种措施,也是实施实验室质量保证的一部分,它表明每一步操作的最终结果可以了解本次实验是否有效,所有试验条件是否正常,以及所有试验结果是否可靠,那么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过程中,要保证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质量,使其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准确性和各实验室之间的结果有可比性,必须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质量控制(1)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定,同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保持实验室的环境、设施和设备完好;(2)试剂的准备和正确使用质控品,以确保室间质量控制的开展;(3)在加样、孵育、冼板、显色和测定等环节要严格按标准化操作,做好室内的质量控制。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检测结果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