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在满足环保排放标准的条件下,降低火电机组脱硝成本,本文针对某300MW燃煤机组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建立了度电脱硝成本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将脱硝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度电固定脱硝成本包括折旧成本、会计成本、催化剂更换成本、大修成本、人工成本、补偿电价、其他成本,度电变动脱硝成本包括电耗成本、喷氨成本、排污成本。以度电脱硝成本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支持向量机与粒子群耦合算法建立了脱硝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对脱硝系统进行了全负荷段优化。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能精确预测度电脱硝成本,最高相关系数可达99.9011%;经模型优化后,脱硝所需喷氨量降低至0.1578t/h,度电脱硝成本显著降低,系统经济性得到提高,可用于指导电厂经济运行。

  • 标签: 选择催化还原 度电脱硝成本 算法 优化运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的急诊流程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7例,给予优化的急诊流程,并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于我科就诊的给予优化前的急诊流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例为对照,对比分析优化前和优化后两组的抽血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优化急诊流程后溶栓/取栓时间、护士抽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急诊科就诊至头颅CTA/MRI时间均低于优化前,致残率、致死率明显低于优化前,60分钟内溶栓率明显高于优化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优化的急诊流程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或取栓的等待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优化的急诊流程
  • 简介:为提高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的水平,发挥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在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选取部分中医药院校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公开发表的论文成果,针对长期以来制约中医药院校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认同感、研究方法运用和管理制度3个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优化中医药院校高等教育研究的策略,以期为提高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质量提供助力。

  • 标签: 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 学术论文 制约因素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目前,抗菌药物在临床的使用十分广泛,但其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用药的随意性等。抗菌药物的随意使用使药物的药效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并且耐药性也相对升高,使得许多医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升高。本研究对目前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医院药师在优化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探究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制度,旨在为抗菌药物的临床正确有效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 标签: 医院药师 基层医院 抗菌药物 优化作用
  • 简介:目的探析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急诊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期间进行抢救的6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优化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优化组患者予以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优化组患者急救时间为(29.1±3.8)min,分诊评估时间为(0.6±0.1)min,急诊停留时间为(9.4±1.2)min,护理满意度为97.0%,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48.7±3.6)min、(2.1±0.2)min、(18.5±2.9)min、75.8%,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更好,可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借鉴与应用的护理方式.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优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取得显著的抢救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程优化护理 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医学科学迅猛发展,人类已迈入智能化时代。与此同时,护理学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基础牢固、技能过硬、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已成为一般高等院校的育人目标。课前准备,俗称备课。备课既能反映出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优化课前准备,也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 标签: 教学质量 分析研究 护理学
  • 简介:摘要:优质护理服务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 ”,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护理服务。 ICU护理团队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改进护理工作方式、改善病房管理、优化专科护理的基础上注重护理人员细节护理理念的培训,使 ICU基础护理流程得以优化,有效推进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

  • 标签: ICU基础护理流程 优质护理服务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8月到2018年5月之间的急性心肌梗死植患者共60例参与研究调查,以计算机的excel表格分配形式,将患者归类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的护理模式,共有患者30例,观察组在常规话的护理基础上优化护理流程,共有患者30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实际与住院时间,跟踪患者出院后的心率失常、发热、胸痛等并发症状况,对比病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较短,住院的时间也相对较少,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救的过程中,施行优化护理流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抑制,舒缓患者的病痛与心理压力,缩减治疗后的并发症几率,使得治疗的效果极大提高。

  • 标签: 优化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急救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是实现和保证医院有序发展的重要性工作,档案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信息服务效能的高低。本文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实践出发,指出了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围绕如何创生和优化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 标签: 医院 人事档案管理 创生 优化
  • 简介:目的分析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的最优剂量。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于2013年6月~8月间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疑似冠状动脉病变住院患者9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28~87(58.7±6.2)岁。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7ml/kg)、B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6ml/kg)和C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5ml/kg),推注浓度为350mgI/ml,注射速率均为5.0ml/s,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评价CT图像质量。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C组右冠状动脉远段和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左前降支近段、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平均CT值均比A组和B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Ⅳ级图像957个(92.7%)、Ⅲ级图像54个(5.2%)、Ⅱ级图像21个(2.1%),图像质量较高。B组中3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成像显示≥50%狭窄共219段,左冠状动脉主干2段,右冠状动脉71段,左回旋支57段,左前降支89段,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96.1%、98.0%、86.3%。结论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的最优剂量为0.6mg/kg,推注浓度为350mgI/ml,此剂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度较高。

  • 标签: 对比剂 多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图像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ICU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ICU病房收治患者5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26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ICU基础护理流程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开展临床护理,观察比例两组患者的接受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ICU病房收治患者应用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开展临床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眠质量评分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降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着加以推广运用。

  • 标签: 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 ICU病房 创建 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了从独子藤中提取雷公藤红素的关键提取参数,包括提取时间(10–20min),提取温度(30–60°C),超声功率(60–90W)和液料比(10–30mL/g)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Design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响应面法,进一步考察了溶剂种类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的溶剂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中,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采用二阶多项式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928。确定了独子藤中雷公藤红素的较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0min,提取温度46°C,提取功率60W,液料比30mL/g,按此条件雷公藤红素的提取率可达3.116mg/g。预测值和实验实测值之间相关性很强。结果表明,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独子藤中雷公藤红素的方法高效且可靠。

  • 标签: 雷公藤红素 响应面设计 响应面优化 超声辅助提取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