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以清代永定河芦沟桥志桩尺寸记录为骨干资料,结合近现代器测水文资料,使用分段建模的方法恢复了1766-2004年永定河芦沟桥断面的汛期径流量序列,序列表明永定河径流量在逐年尺度上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但其洪峰规模自19世纪以来不断减小,19世纪中期与20世纪初期是最为明显的丰水时段,而1920年代后径流量便明显萎缩,枯水期一直延续至现代。进入1920年代后,流量变化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存在的30年准周期消失,水量变化呈现无周期特征。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标PDO的比对发现,两者在30-40年尺度上具有明显的反相关关系,天然状态下,太平洋温度升高对应于永定河流域较为干旱的时段。海温异常造成的季风强度变化会导致华北地区降雨格局出现变化,进而影响到永定河芦沟桥以上河段的汛期水量,表明处于季风区北部边缘的永定河水系对于太平洋海温变动具有更大的敏感性。

  • 标签: 永定河 汛期径流量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 简介:本文利用文献记载建立了五代至北宋时期(中世纪温暖期)的降水等级指数,指数表明这个时期华北地区大范围降水比较多见,在百年尺度上有两次峰值,第一次出现在970s年代,第二次出现在1080s年代。降水等级的波动与黄河决溢次有数很好的相关关系,尤其是降水的峰值年代与黄河决溢的峰值年代完全匹配。因此华北地区汛期大范围强降水是当时黄河决溢的主要原因。中世纪温暖期华北地区出现了降水增加、洪涝多发,是整个时期的基本特征,而两者年代际的变化并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但有寒冷事件记载代表冬季寒冷的年份通常夏秋汛不发生大范围降水

  • 标签: 历史时期 黄河泛滥 华北降水 中世纪温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