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7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刊布的日本藏《摩尼诞生图》是元代闽浙地区所绘制的摩尼教绘画,堪称稀世之珍。本文在日本、西方、中国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此图与各种释迦诞生图、《过去现在因果经》等有关佛经的细节作了比较:特别细致地与最近刊布的福建霞浦文书《摩尼佛·下生赞》的描述作了比较。唐代《摩尼佛教法仪略》是摩尼诞生故事的渊堰,五代、北宋出现了《下生赞》《太子下生经》等演绎这个故事的文献。《摩尼诞生图》就是根据流传于江南的这个故事而制作的。摩尼教徒为了在江南佛教盛行地区向民众传教,制作《摩尼诞生图》的过程中,模仿了佛传图,参照了佛经,因此此图有明显的佛教色彩。

  • 标签: 摩尼教 《摩尼诞生图》 霞浦文书 佛传图
  • 简介:后现代主义以来.整个艺术世界的内部构造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此之前,我们对艺术的要求和理解还只是再现、表现和更符合美学原则的形式构成。即便是改良,也多是对艺术内部“程序调整”的小敲小打。而在当下.一件作品是否具有社会意义上的“当代性”,已经被引申为考察“真正”艺术发生的主要价值标准.如果它不具备某些“前卫”特质.那么将被毫不留情地排斥在艺术之外。这种当代性.

  • 标签: 作品 艺术世界 空间 后现代主义 内部构造 形式构成
  • 简介:2017年5月6日至17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南风北韵——郭志艺术作品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共展出郭志精以阳作的60余件大写意花乌巨幅作品,充分展现了郭志光在积极探讨花鸟画书写与表现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受到首都美术界专家学者及广大观众的好评。

  • 标签: 花鸟画家 郭志光 作品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家博物馆 赏读
  • 简介:陶之古朴,瓷之华美,以及玻璃之晶莹剔透,历来受到艺术家的青睐。玻璃、陶瓷器械的问世和传世,在文物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近代科技的应用,使欧洲玻璃、陶瓷精益求精。百年前世纪之交的新艺术运动,更使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艺术家纷纷参与生产过程,将自己的审美意趣融入到作品中,体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上海博物馆所藏欧洲玻璃品类丰富,工艺精湛,其中不乏名品佳作,是诸多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作品,它们综合地演示着欧洲19世纪的艺术风尚。历时悠久的玻璃器械,经历了吹制技

  • 标签:
  • 简介:前中期,景德镇御厂的瓷器生产是景德镇窑口生产的主体,它承担着为皇室和内府等机构提供御用和部用瓷器的重要职责。弄清明代景德镇御厂的匠作生产、管理与瓷器的设计、制作,便可基本理清景德镇以至整个明代瓷器生产的主要面貌。因而,对御厂设计、生产、制作及其组织管理等作一条分缕析,以廓清其荦荦大端,甚有必要。

  • 标签: 景德镇 明代 御器厂 匠作管理 瓷器
  • 简介:书法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书写材质和工具不断发生变化。"笔墨纸砚"并列是到了一定阶段之后的"合流"。书写工具作为一种媒介,必须和人之间有亲近感,毛笔变成身体的一部分,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心手双畅。如今却要面对人的工具化乃至书法的工具化的现实,比如宣纸的裁剪、拼贴,形式制作,用巨大的毛笔作为道具来表演。

  • 标签: 器以载道 临摹 书写工具 工具化 亲近感 书法
  • 简介:关于女声的“喉安放”,在声乐教学中较少提及,主要原因是女声的喉头较之男声喉头要小很多,喉头的“位置”也比男性高,声乐教师用眼睛几乎难于察觉她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容易忽视此问题。本文主要从女声在演唱中的“喉头位置”、声音“位置”、感觉及音色;声带震动的变化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

  • 标签: 女声 喉器 音色 听觉
  • 简介:在艺术创作中,绘画之"道"与技术之""的关系一直是艺术家争论的问题,道与到底是什么?对艺术产生怎样的影响?孰轻孰重,谁先谁后,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艺术创作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重彩画创作中道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的感染力来源于艺术自身的表现,而艺术的表现则需要借助于一些辅助性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材料。

  • 标签: 艺术创作 技术训练 绘画能力 重彩画 明道 辩证
  • 简介:琴本是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之际,琴的私人化及非礼用的色彩渐趋浓郁;汉魏六朝期间,文人善鼓琴者日渐增多,文人与琴的亲近不仅在于琴“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具有解忧消愁、陶冶性情的功用,更主要的是,在魏晋玄学思想的熏陶下,琴与玄思哲理相关联,渐渐融为魏晋风度的组成部分,使琴与文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成为魏晋六朝文人追求人格独立、精神富有与自我觉醒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的象征与寄托。

  • 标签: 玄学 文人 闲情范式 汉魏六朝
  • 简介:2017年11月11-12日,中国美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举办了题为“与列斐尔前行:算法时代的都市论日常生活批判”的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来自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澳人利亚、日本以及中国两岸三地的学者齐聚一堂,沿着城市-空间思想家亨利·列斐尔[HenriLefebvre]的思考,迎着今天中国大陆的城市化和即将到来的全球城市社会前景,努力描述出城市化中的世界和全球化中的城市性的脚卬.集聚我们在全球各地的这一方向上的思想和实践。

  • 标签: 中国城市化 列斐伏尔 作品 权利 日常生活批判 中国美术学院
  • 简介:在浩瀚的戏曲艺术大海里,多少表演艺术家用心血凝铸的万斛珍珠,闪灼着五彩缤纷的毫。有的集珠成品,贮进了神圣的艺术殿堂,有的口传身授,溶入了后起者的心灵;然而,更多的却散积在艺海里边,或消融于巍巍礁林,或沉埋在莽莽沙滩……这严竣的历史敦促我们这些浮游在艺海里的有心人,品味,珍惜,拾缀,积累,然后将它公诸于世,让那奇异的珠光照射曲苑艺廊,为我们民族的精神宝库增添奇光异彩。

  • 标签: 艺海 美学思想 川剧艺术 曲苑 口传身授 艺术殿堂
  • 简介:德国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与沈阳的鲁迅美术学院,是与著名美术教育家全显的艺术学习和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两个学院教育机构。描述这两地学院的历史文脉和学术特征,比较两所学院在美术思想和学术风气方面的巨大差异,分析艺术家独立自持的立场对其艺术生命所起到的保障作用,为深入研究全显美术教育思想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和史实分析。

  • 标签: 全显光 美术教育 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 简介:在审美历史主义视域下,从共时性与历时性两个维度描述歌仔戏百余年传播史,绘制其公共观演进程与时代精神变迁的互文关系,能够敞开现代性话语对民间社会的渗透轨迹,解析当中繁复多变而又颇具异趣的社会历史地层。“由歌而戏”的歌仔戏,出身草莽而流播乡野,积极响应历史现代性征召,一度跻身都会商业剧场,跨界联姻新兴电子媒体,其历经坎坷的发展历程,体现为连续性与断裂性相伴而生的文化症候。歌仔戏具有“声色之美”与“嬉戏之趣”的感性娱乐功能,契合庶民阶层的道德伦理与审美理想,并且在新旧交汇的跨文化语境中注入新质的人文关怀。

  • 标签: 歌仔戏 审美理想 公共观演 民间记忆
  • 简介:花卉草木、鸟兽虫鱼与人类生活紧密相伴,是人类观看自然的感觉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人类最早感受自然美的客体对象。人类在观看花卉草木与鸟兽虫鱼等自然物中,生成和发展了人的审美知觉能力,帮助形成人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中国的花鸟画正是这种对自然生物的观察和对花卉鸟虫之形象美感受的视觉图像。对草木花卉、鸟兽虫鱼的艺术表现,记录了人类对自然之物的审美观察和形式表达方式。这种艺术表现从何时开始,也就是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从何时开始。

  • 标签: 花卉草木 自然美 鸟兽虫鱼
  • 简介:2006年,为纪念越剧百年华诞,我写了百年越剧的几点启示,正题为《芬芳的泥土清香的花》今年,有感于中国话剧的百年华诞,亦有几点启示鼓荡胸臆,且渐渐凝结成一行铭心刻骨的大字,那便是"思想的雷电精神的"。一、《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第一部话剧,其实这并不重要;中国第一部话剧首演于1907年,其

  • 标签: 中国话剧 几点启示 军旅话剧 新文化运动 黑奴吁天录 雷电
  • 简介:在“福建当代艺术家学术邀请展”系列展览中,“新人展”是特别为部分新近进入当代艺术视野的艺术家举行的专题展,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队,代表人物为庄长达、林铖刚、周雄波、陈鸿志等,大多毕业于90年代晚期,他们当中大多数早在学生时期就举办过个人作品展,展示出个体的艺术才智。

  • 标签: 艺术家 福建 艺术视野 代表人物 90年代 个人作品
  • 简介:在新中国的音乐史上,辛沪光是其中少有的几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女作曲家之一.她的作品涵盖独唱、重唱、合唱、器乐独奏、重奏、齐奏、清唱剧、舞剧、音乐剧、交响乐、电影音乐等多个领域.凭着对草原文化的热爱以及长期扎根于内蒙古的生活实践,蒙古草原丰富而鲜活的音乐艺术早已深深地融入到了辛沪的血液中,她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旋律音调与西洋的作曲技术理论相结合,创作出了交响诗《嘎达梅林》、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等众多中国音乐的代表作.正如她所说:“虽然我是汉族人,但现在,我连做梦梦到的都是蒙古族旋律.”

  • 标签: 草原文化 音乐创作 鸿雁 南方 女儿 作曲技术理论
  • 简介:庭生平著科仪书二十多种,对于科仪音乐的整理和发展都有显著成就,故被时人誉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是科仪音乐史上继陆修静后的一代宗师。杜所撰大量科仪书中,以《道门科范大全集》和《太上黄录斋仪》58卷最具代表性,包括多种大斋的仪轨,运用范围有所增广。本文着重研究《道门科范大全集》中的相关音乐资料,从中可见出唐代道教仪式音乐的一般特点和结构规律。

  • 标签: 道乐史料 杜光庭 道门科范大全
  • 简介:这两段鄂伦春舞的旋律,不断地唤起了我半个世纪前的回忆。《鄂伦春舞》是当代舞蹈大师贾作开山之作。时间要推到1948严冬,贾作老师正在担任内蒙古歌舞团舞蹈队长时,深入鄂伦春民族生活而创作的男女群舞(汪滔作曲),1949年——我在北京大学民间歌舞社就演出过这个节目,那时曾为出场的托盘式和双脚跳擦步苦练了一番,印象特别深,但却不知道这是贾作老师的作品,还以为是民间歌舞。几十年后当我读了《贾作舞蹈艺术文集》(199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才恍然大悟,原来近半个世纪之前,我已是贾派舞蹈的表演者了,

  • 标签: 贾作光 民间歌舞 舞蹈艺术 现代舞 歌舞团 群舞
  • 简介:前面介绍权吉浩的钢琴作品《长短的组合》的时候,我“明确”地认为现代钢琴音乐的现代化之路主要还得“仰仗于对音高组织与节奏布置两大要素的变革”。我之所以对声名卓著的凯奇的“预制钢琴”充耳不闻或者熟视无睹,是因为我始终认为,这一类的思路与做法,永远不可能为真正意义上的钢琴音乐赢得明天,当然,钢琴音乐要不要“明天”是另外一回事。

  • 标签: 钢琴独奏曲 曹光平 女娲 远古 钢琴音乐 思路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