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对多排纵向涡发生器对竖直平板自然对流的强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Rayleigh数范围内,直角三角翼纵向涡发生器的翼高、翼宽以及多排布置的阵列方式是影响强化换的主要因素.在高宽比一定的情况下,存在最佳翼高.发现多排布置时LVG阵列方式的不同会影响换效果;且要使得整个板的强化换效果达到最佳,应选择沿竖直发热板长度方向间隔的布置多排LVG,并适当拉大间隔距离.

  • 标签: 涡发生器 纵向涡 强化换热 自然对流换热 Rayleigh数 强化效果
  • 简介:为了了解微重力条件下、水平温度梯度作用时,上部为固壁的环形腔内双层流体系统中液层厚度比对流动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隐式重启Arnoldi方法(IRAM)对环形池内5cSt硅油/HT-70双层流体的热对流过程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获得了不同液层厚度比下系统流动的临界Marangoni数、临界波数、临界相速度,并通过计算特征向量,得到了临界Marangoni数附近液一液界面的热流体波形态。

  • 标签: 环形腔 热毛细对流 双层液体 线性稳定性分析 液层厚度比 IRAM
  • 简介:本文在分析再蒸汽管道压降和流速现行选择规范及工程优化实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1)再蒸汽系统比压降计算及效益评估方法;(2)冷、热管段流速和压降分配的优化准则;(3)超临界机组再蒸汽系统压降优化选择法则等问题。并通过典型计算示例.对确定超临界机组再蒸汽系统的推荐压降提供了参考数据。

  • 标签: 再热蒸汽管道 流速 压降 比压降 优化
  • 简介:本文在分析再蒸汽管道压降和流速现行选择规范及工程优化实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1)再蒸汽系统比压降计算及效益评估方法,(2)冷、热管段流速和压降分配的优化准则,(3)超临界机组再蒸汽系统压降优化选择法则等问题。并通过典型计算示例,对确定超临界机组再蒸汽系统的推荐压降提供了参考数据。

  • 标签: 再热蒸汽管道 流速 压降 比压降 优化
  • 简介:为确定铁基载氧体化学链解实验系统的输送管路中,高温态铁基载氧体与炭黑混合物流动过程可能存在的副反应,利用重分析仪对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分别及混合后与炭黑的化学反应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炭黑与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的反应开始温度分别为520.0、653.0、667.0℃;炭黑与铁基载氧体混合物的反应中,氧化铁起到主要的作用,最大失重速度为0.290mg/min,温度在731.8℃,因此,不同态铁基载氧体与炭黑混合输运时,混合物温度需低于520.0℃,并降低氧化铁的残余比例。

  • 标签: 炭黑 载氧体 热重分析 反应特性
  • 简介:应用蒙特卡洛直接模拟(directsimulationMontCarlo,DSMC)方法数值分析具有三角粗糙元表面平行平板微通道内气体二维流动与换。模拟表明:微通道内粗糙元对流动与换有明显的扰动;粗糙微通道内的壁面速度滑移小于光滑微通道,并随粗糙元变大,速度出现更为严重的跳跃.甚至出现漩涡,增加了通道内的压力损失;随粗糙元变大,气体在壁面处滞留时间变长,增加了单位质量气体与壁面之间的换

  • 标签: 蒙特卡洛直接模拟 粗糙 微通道 流动 换热
  • 简介:为利用太阳能获得稳定持续的高温空气工质,除了有效集外,还需要解决因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导致输出工质温度波动的问题。在性能优良的太阳能集系统中采用蓄热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给定的设计目标,研究将固-固相变蓄热材料季戊四醇应用到太阳能集蓄热一体化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表明:按集蓄热一体化思路设计的实验装置,集单元能够输出最高温度超过220℃的高温空气,蓄热单元能够将高温空气的温度稳定在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附近。并且随着蓄热管级数的增加,空气出口温度稳定的时间就越长,为利用太阳能获得稳定持续的高温热媒工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太阳能 高温空气 相变蓄热
  • 简介:该文对包头东华热电有限公司2×300MW供热机组工程经济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述。

  • 标签: 供热机组 热经济性 分析
  • 简介:建立了考虑泵空间到环境热源的漏、工质循环的内部不可逆性以及工质与热源之间传热Q∞△(Tn)服从传热规律时的不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泵循环模型,导出了循环泵率和泵系数的一般关系;并导出了线性唯象传热定律时循环泵率和泵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性能极值、循环中工质的最佳工作温度和换热器传热面积的最佳分配关系;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传热规律、漏和内不可逆性对循环性能的影响规律,比较了传热面积最优分配前后循环的最优性能.

  • 标签: 吸收式热泵 内不可逆性 传热规律 循环性能 热漏 基本优化关系
  • 简介:对超临界CO2在水平细微管内层流流动与换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冷却和加热条件下,细微管(d<1.0mm)内有代表性的速度、温度剖面,以及Nusselt数随流体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超临界CO2在水平细微管内层流流动时,由于流体热物性随温度剧烈变化,浮升力的影响非常显著,加强了管内换;且由于流体强变物性特点,只要流体和壁面存在温差,速度及无量纲温度分布就不断变化,充分发展流不可能达到.研究结果对超临界CO2高效紧凑式换热器的设计与优化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临界CO2 层流流动 数值模拟 水平 NUSSELT数 无量纲温度分布
  • 简介:提出了后回式布雷顿一两平行逆布雷顿联合循环模型。对该联合循环进行了能量分析,导出了联合循环热效率和比功的表达式,以热效率和比功为目标对该联合循环的性能进行了优化,分析了回器有效度和其他参数对最优热效率和最优比功的影响。分析表明,以热效率为优化目标时,该联合循环的最优热效率随着回热度的增加而增加,其相应比功随着回热度的增加而减小;以比功为优化目标时,回热度对该联合循环的最优比功的影响很小,其相应热效率随着回热度的增加而增加。

  • 标签: 能量分析 回热式布雷顿循环 逆布雷顿循环 热效率 比功 优化
  • 简介:对一种新型简化cpc(非追踪式复合抛物线聚光板)式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太阳能高温空气集系统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实验数据对该传热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该系统由多个集单元组成,每个集单元包括一个简化cpc集热板,一根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在玻璃集热管内安装一个u形铜管.流动空气在各级u形铜管内被逐级加热.计算研究表明:系统空气最大出口温度可达到200℃,系统平均集热效率达到0.3以上,整个系统表现了良好的高温集特性.同时,计算也表明当系统工质流量增加时,只要系统增加更多的集热管以增加系统总功率即可满足工质温度达到200℃的设计要求.研究提出的新型简化cpc式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太阳能高温空气集系统是一种有工业实用前途的太阳能集器;研究提出的传热模型模拟效果也可以满足一般性工程计算需求.

  • 标签: 太阳能 高温集热器 数值模拟 传热模型
  • 简介:对飞秒激光抽运探测反射实验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传感层进行了研究,发现铝传感层的蒸镀速率对飞秒激光抽运实验有着很大的影响。分别在3种不同类型的硅片和玻璃片基底上用不同的蒸镀速率蒸镀了100nnm的铝膜蒸镀速率控制在2×10^-10到15×10^-10m/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反射(XRR)研究了蒸镀铝膜表面的形貌及铝膜的厚度。基于飞秒激光抽运探测反射方法对基底的热导率进行了测量,发现随着蒸镀速率的增大,不同基底测量得到的热导率呈现一致的规律。结果表明,蒸镀速率越大,铝传感层的晶粒越大,传感层的体积热容越小,当蒸镀速率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晶粒的不规则度越来越大,反过来又影响体积热容的大小,从而影响了飞秒激光抽运探测反射。

  • 标签: 飞秒激光抽运探测热反射 传感层 蒸镀速率 晶粒尺寸
  • 简介:计入工质与高低温侧换热器、回器和中冷器的阻损失以功率为优化目标,借助数值计算,研究了变温热源条件下内可逆闭式中冷回布雷顿循环输出功率最大时,高低温侧换热器、回器和中冷器的热导率分配以及中间压比与总压比的关系;分析了工质与热源间的热容率匹配对双重最大功率的影响.

  • 标签: 有限时间热力学 布雷顿循环 功率 换热器 中冷器
  • 简介:针对燃煤烟气SO2脱除技术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困境,以固体碳材料为还原剂的碳SO2还原制硫磺技术具有重要发展前景,其中抑制非目标副产物的伴生是实现SO2定向还原的关键。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对碳还原SO2反应进行平衡产物量的计算,并通过固定床-FTIR实验分析反应的气相产物,探究了硫产率、副产物CO、COS和CS2的生成规律。基于温度对反应热力学平衡的影响,结合副反应,来推断出合理的反应机理。在摩尔比n(C)∶n(SO2)≤1.0时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C+SO2→S+CO2,副产物CS2生成量级仅为10-4,理论硫产率可维持在0.9以上。过量的碳会促进COS由主反应物一步生成,高温、碳过量会促进COS向CS2的转化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对实际应用时最佳工况的选取以及单质硫选择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碳热还原 化学热力学 吉布斯自由能 固定床 FTIR
  • 简介:建立了真空管集的太阳能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对其进行了求解。从造水量和耗能量两方面分析了定负荷和变负荷系统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定负荷时的年造水量稍大于变负荷时的年造水量;定负荷时,在1、2、6、11、12月份需要电辅子系统加热,耗电量大,在其他月份需要冷却子系统排走太阳能供热系统提供的多余热量,增加了单位造水总能耗。变负荷时系统造水量在40%-110%范围内变化,与定负荷系统相比耗电少,对热能利用较充分。

  • 标签: 太阳能 海水淡化 低温多效蒸发 真空管集热器 变负荷
  • 简介:通过实验研究了一种利用简化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ompoundparabolicconcentrato,CPC),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和同心套管组成的太阳能中高温空气集设备,可以满足工业过程对150℃至200℃的中高温度空气需求。该太阳能空气集系统由8级集单元串联而成。各单元都包括一个简化式CPC、一个双层玻璃真空管和一根铜套管。套管被安装在玻璃管内,空气在套管内逐级加热。对各种天气条件和流动参数对集系统出口空气温度、系统功率和集热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中高温集热性能。即使出口空气温度达到210℃,系统平均集热效率仍然达到20%;秋天晴天系统出口空气温度可达210℃,秋季阴雨天也可达168℃。试验结果确认这种简化CPC式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和套管的组合装置是一种有工业实用前途的太阳能高温空气集器。

  • 标签: 太阳能集热器 双层玻璃真空管 空气加热器 套管 CPC
  • 简介:由于疏水系统对汽轮机防进水保护的重要性,在通常的疏水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的疏水点、疏水通流量、控制要求都过于保守,而导致机组在疏水工况下,特别是极热态启动和甩负荷工况下,对本体疏水扩容器和凝汽器造成很大的冲击,给机组的安全运行留下了隐患。因此,对主蒸汽、再蒸汽管道疏水系统的合理优化,可以大大提高机组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标签: 疏水系统 启动工况 甩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