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本文通过实验从几个方面考察 Ce2( CO3) 3沉淀、煅烧条件的变化对氧化铈物理性质的影响。当 CeCl3溶液浓度为 140g/l,沉淀时间 60分钟,沉淀温度为 45℃,滤饼洗涤洗水温度 45℃,水洗搅拌 5分钟,澄清 20分钟,水洗 4次, 1000℃煅烧 2小时,可生产符合客户要求标准的 CeO2,即生产的 CeO2松装比重在 0.62~ 0.71g/cm3,比表面积在 2~ 5m2/g。

  • 标签: 氧化铈 实验条件 松装比重 比表面积
  • 简介:4月5日,宁波市海岛面积、岸线长度量算课题成果通过了评审验收。评审组由省内有关的专家组成。该课题是全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的子课题,是我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中各专题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资源。目的在于搞清海岛的数目,位置,面积、岸线和海涂的数量与性质,

  • 标签: 海岛资源 宁波市 面积 评审 岸线 量算
  • 简介:国土面积量算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精确的国土面积数据为国家制定“国土整治”重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十分必要。浙江省国土面积包括陆域、岛屿、海涂、内海、领海等五个组成部分。

  • 标签: 国土整治 面积量算 浙江省 陆域 海域 国土面积
  • 简介:基于Oracle的区域水准数据库并采用C/S结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本文设计和开发了基于该数据库的信息管理软件平台。将大面积区域水准资料经过规范化整理及数据恢复处理后通过软件导入数据库,并通过数据检索、浏览、编辑、备份、恢复等功能实现了对水准数据的有效管理。

  • 标签: 区域水准 数据库 管理系统 数据恢复
  • 简介:地籍测量的核心问题就是测量各宗土地权属范围的界址点坐标及计算各宗土地的面积。其测量精度最终反映在界址点的点位精度上,而界址点的点位精度直接关系到面积精度,那么界址点点位精神与面积精度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呢?

  • 标签: 面积精度 任意多边形 界址点坐标 简便 宗地 点位精度
  • 简介: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通过湖泊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气候变化状况。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多源、多时相的数字遥感影像、地形图和DEM数据,并结合其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乌兰乌拉湖37a来湖泊面积变化及其与自然要素(气温、降水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从湖泊补给的构成角度分析了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自1976--2012年期间,乌兰乌拉湖范围总体上有所扩张,期间经历了先萎缩、后扩张的过程。1976年乌兰乌拉湖的面积为555.97km2,1994年其面积为496.50km2,这期间湖泊在逐年萎缩,递减幅度为3.12km2/a;从1998年开始,湖泊面积开始迅速扩大,1998年湖泊面积为499.83km2,到2012年湖泊面积达655.25km2,扩张速率为10.36km2/a。乌兰乌拉湖水域面积变化主要集中在湖的南部河流入湖口处。1976--2012年期间,乌兰乌拉湖流域的年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升高。1998年以来,乌兰乌拉湖水域面积扩张的原因有二:年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冻融水量增加。在湖泊主要年补给水量构成中,湖面年降水量、流域年降水径流量、冻融水年补给量分别约占23.3%、43.7%和33.0%。

  • 标签: 乌兰乌拉湖 面积变化 气候变化 湖水补给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需要做好新增耕地面积测算工作,进而清楚新增耕地面积,从而构建完善的土地规划方案。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土地开发、利用等多项工作,调整土地结构,促进农业发展。

  • 标签: 新增耕地面积测算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问题 测算建议
  • 简介:摘要:结合当前地基处理中强夯法应用的具体情况,结合工程案例,从自身参加建筑项目地基工程的实践经验出发,探讨了如何大面积深厚素填土地基处理中应用强夯设计及施工应该注意的问题,并通过综合性的强夯效果分析,表明了强夯法能具有较大的加固深度要求,满足加固深度达到10m,能满足预期的地基加固处理要求。

  • 标签: 强夯法,填土地基处理,强夯设计,强夯施工
  • 简介:摘要:我国建筑工程正在快速的发展中,并且逐渐趋向于大规模化,所以,在建筑工程的质量上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有效地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建筑企业在不断地追求着建筑框架结构的优化,保证建筑工程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现在,加强框架结构设计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大面积预应力 框架结构 设计
  • 简介:摘 要:为了适应新型技术企业发展的需要,建筑的单层次地坪面积越来越大,传统的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超大面积地面施工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我们在青岛南黄埠安置区项目工程地下车库地面施工时,使用的是从国外购入的所谓激光精密整平仪这类设备来对面积范围较广的地面进行一次就能成型的施工,这样一来,原来经常出现的空鼓、起包、裂开、不平整等等一系列的现象便可迎刃而解,从而彻底达成了超平地面施工的目的,地面的平整度以及水平度趋于向好,而且从整体来看美观度大大提升,施工成本也得到了大幅降低,本篇论文从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激光整平一次成型的施工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剖析。

  • 标签: 混凝土 地面 激光整平。
  • 简介:基于卫星观测数据,评估了23个CMIP5耦合模式对北半球3—4月积雪面积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预估了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北半球3—4月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整体上看,CMIP5耦合模式对北半球3—4月积雪面积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模式基本能再现北半球3—4月积雪面积的分布特征,但对高原等复杂地形地区积雪的模拟偏差较大并且低估了北半球积雪的减少趋势,这些可能是由卫星资料本身的缺陷以及模式参数化方案的不同造成的。多模式集合预估结果表明,未来几十年北半球3—4月积雪将继续减少并且集中发生在欧亚大陆中西部地区。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对未来北半球积雪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在RCP8.5情景下,未来北半球积雪减少最显著;在RCP4.5和RCP6.0情景下,在21世纪前半叶北半球积雪减少趋势与RCP8.5情景相当,但是在21世纪后半叶积雪的减少趋势明显小于RCP8.5情景;在RCP2.6情景下,北半球积雪减少趋势最小。所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未来北半球积雪的生存至关重要。

  • 标签: 积雪 CMIP5 预估
  • 简介:矿物的比表面积是决定矿物表面反应能力和吸附容量的重要参数,但因其测定方法多样、分析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致使分析结果有时会偏离实际值。为全面认识和更好地利用比表面积数据,本文在对比表征矿物材料比表面积的几种常用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探针气体吸附等温线的比表面积测定方法。以方解石粉体、石英粉体、蒙脱石等常见矿物材料和铁锰结壳为例,根据各类材料的比表面积测定数据,研究了探针气体种类、脱气温度和吸附平衡时间等测试条件的影响。并从表面能量非均质性和孔隙结构的角度,提出了在应用测定结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比表面积 矿物材料 表征 探针气体吸附等温线
  • 简介:摘要:大面积混凝土耐磨固化地坪常见于工业厂房及机库等工程中 ,由于使用功能的需要 ,其裂缝、平整度和表面强度等 质量要求较高。 本文就主要对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控制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大兴新机场 大面积耐磨固化地坪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应用Landsat7ETM+遥感数据与同期野外实测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基于多季相遥感影像,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苇分布数据,建立芦苇LAI最优估算模型,并进行其遥感反演及空间格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芦苇总面积为38200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9.5%,其中,缓冲区的芦苇面积为16200hm2,实验区的芦苇面积为11900hm2,核心区芦苇面积为10100hm2;以遥感影像缨帽变换(TC)后的绿度(GREEN)分量、ETM+第5波段饵;)和第3波段饵,)为白变量的多元线性模型为芦苇LAI反演的最优估算模型(p〈0.01,R2=0.741)。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苇LAI介于0.12~5.85之间,呈现东高、西低和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保护区核心区的芦苇LAI最均一,实验区的芦苇LAI空间变化最明显。

  • 标签: 芦苇沼泽 叶面积指数(LAI)双台河I=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面向对象分类方法 多季相遥感影像
  • 简介:选取拒马河为研究对象,采用SWAT模型和River2D模型,利用IPCC第五次报告中的BNU-ESM-RCP4.5模式的模拟数据,对2018~2060年紫荆关水文站附近3km长的拒马河河段河道内径流量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栖息地面积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6~2015年期间,河道内年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径流量减少0.1×108m~3,2018~2060年期间,年径流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径流量增加0.05×108m~3;河道内年生态需水量为4.11×108~7.42×108m~3,模拟的2018~2030年期间河道内年径流量难以满足其生态需水量的需求,而2031~2060年期间的年径流量基本能够满足生态需水量的需求;除秋季外,其它季节的径流量难以满足生态需水量的需求;2018~2060年期间,河道内的麦穗鱼最适物理栖息地面积呈增加趋势,且秋季其栖息地面积明显增加。

  • 标签: 径流量 生态需水量 麦穗鱼 栖息地 河道 BNU-ESM模式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工程中受限空间下复杂树形结构吊装工况分析 邢佳健 贾聪亮 李晨 王得荣 阮炜杰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钢结构工程公司, 上海 200120 摘要: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47万㎡,总用钢量12.9万吨,其中中央大厅钢结构具有工期紧体量大、吊装空间受限、结构形式复杂、基础承载力小等特点。本文通过对中央大厅钢构件吊装工况进行分析,研究复杂结构钢结构工程在受限空间下的吊装工况,确保此部分钢结构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项目工期目标顺利完成。 关键词:受限空间;复杂结构;吊装工况 1 工程概况 1.1工程总体概况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是商务部继上海、广州之后,与天津市政府共同合作打造的第三个国家级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展馆。该项目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总建筑面积47万㎡,建筑高度33.9m,结构类型为地下混凝土,地上全钢结构,结构体系为桁架+树形结构,钢结构总用钢量12.8万吨,钢结构主要分布于中央大厅、交通连廊、展厅。 1.2中央大厅钢结构概况 中央大厅钢结构主要包括:中央入口大厅树状钢结构,内连桥钢桁架,东西两侧连桥和内部附属用房钢结构四部分,总用钢量1.8万吨,材质主要为Q355B。树形钢结构由32个树形钢结构组成,内连桥由平面桁架组成,东西连桥及附属用房为钢框架结构,连桥及附属用房分布有钢筋桁架楼承板,外露部分涂刷丙烯酸聚氨酯面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