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3 个结果
  • 简介:采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2年生柿树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生理参数光响应过程,探讨柿树光合光响应特性对土壤水分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柿树光合生理参数影响显著,随着土壤水分降低,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先升后降,光补偿点先降后升,光饱和点呈下降趋势;维持柿树高光合作用和高水分利用效率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8.8%~76.7%,适宜光照强度为800~2000μmol/(m2·s);柿树对强光利用能力较强,而对弱光利用效率较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8.8%时,柿树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限制,而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到25.5%时,柿树光合作用转变为非气孔限制,通过对气孔、非气孔因素判定,可知柿树是一种抗旱非常强植物。研究结果可为柿树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柿树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气孔限制
  • 简介:本文根据水法提出维持江河合理流量和维护水体自然净化能力法定重要内容,应用水资源保护理论技术,初步提出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合理限度与发展模式评价方法,分析蓄水式水电站和径流式水电站水环境效应。凡涉及到影响饮水安全水电站,建议对其规划作进一步论证。

  • 标签: 水能资源 发展模式 福建河流
  • 简介:界定了水土保持水资源与水环境效应概念;采用基于物理机制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型),以黄河流域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例,对水土保持水资源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使广义水资源量增加72.6亿^m3,增幅27.1%,使狭义水资源量减少9.0亿m^3,减幅14.4%,使狭义水资源构成发生了变化,即地表水资源量减小、不重复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增加。以北京市为例定量分析了水土流失区域综合治理对水质影响。结果说明,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非点源污染,保护水源水质,保障饮水安全重要手段。

  • 标签: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土保持 水资源效应 水环境效应 非点源污染 综合治理
  • 简介:福建省建瓯市地处丘陵地带,中小河流多,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河网密度大。2010年建瓯市被列为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来,投入资金1404.93万元用于中小河流治理,但在中小河道治理过程中还存在项目规划统筹不足;工程措施未呈多元化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综合治理,统筹项目规划;因地制宜,多种措施并举;创新模式,强化项目监管;多方筹措,确保资金投入;加强管护,确保设施发挥效益等措施。

  • 标签: 中小河流治理 问题 措施
  • 简介:西气东输工程是连接我国西部、中南、东南沿海地区重要骨干管道工程,沿线地貌类型复杂多变,因此采取适宜生物植被恢复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十分必要。就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新疆段建设造成水土流失问题,根据工程所在区域地貌,结合项目区土壤、气候、植被等因素,在不同立地类型区,系统介绍该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于确定线性开发建设项目植物措施设计和植物种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西气东输 水土流失 植物措施
  • 简介:水土保持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以及生产建设各行业,任务艰巨、关系复杂。做好其顶层设计十分重要。水土保持顶层设计就是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指导下,构建自上而下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并通过不断协调各种关系和调整实施方案,最终达到既定长远、战略总体目标和任务。2015年国务院以国函〔2015〕160号文批复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明确水土保持目标和任务。据此,针对水土保持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审视水土保持区域、部门、行业特点,科学分析中央与地方、部门与行业、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经济与生态、保护与利用等各种重要关系,提出水土保持落实顶层设计,分级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对策与建议,重点是建立相关部门协作协调合作机制,健全我国水土保持规划体系,落实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与任务,完善和拓展投入机制。

  • 标签: 水土保持 顶层设计 水土保持规划
  • 简介:长汀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区域之一。花岗岩由于本身岩体特性,形成风化壳结构松散,抗侵蚀能力弱。发育在花岗岩上土壤剖面具有显著层次结构,各层次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都有很大差异,不同层次土壤抗侵蚀性能也因此有很大差异。坡度、坡长等地貌因素也对水土流失有较大影响。经过多年有效治理长汀水土流失面积大为减少,但和全省其他地方相比,水土流失仍然严重。本文对前人研究治理长汀水土流失过程中,关于地质地貌对水土流失影响方面所取得一些经验进行归纳,并提出一定建议,以期对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

  • 标签: 花岗岩风化壳 地质 地貌 坡度
  • 简介:由水土流失引起生态型缺水,已受到社会越来越多人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泉州市生态型缺水现状和原因,探索解决生态型缺水途径,企盼能为解决泉州市水资源缺乏问题有所帮助。

  • 标签: 生态型缺水 现状与原因 解决途径 泉州
  • 简介:山洪灾害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以湖南湘江武水流域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水文模型集成系统为山洪预报提供了新思路,在解译了研究流域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基础上,采用HEC-HMS水文模型对武水流域各场次洪水进行模拟预报,利用DEM及流域出口信息划分子流域计算单元,利用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提取流域信息,采用SCS径流曲线法进行产流计算,采用SCS单位线法计算直接径流,利用马斯京根法进行河道汇流演进,运用指数退水模型模拟流域基流,并以2000—2008年17场实测洪水数据进行参数率定,用2009—2014年10场典型洪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率定期17场洪水洪峰流量相对误差绝对值均〈20%,模拟合格率达到100%,峰现时差均≤1h,绝对平均Nash效率系数为0.816,率定出水文参数准确有效;验证期10场洪水,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合格率达90%,峰现时差均〈1h,Nash效率系数均〉0.7。HEC-HMS水文模型在武水流域模拟效果较好,可应用于该流域山洪预报工作,且相较于多峰洪水,单峰洪水模拟效果更佳。

  • 标签: HEC-HMS模型 GIS 山洪预报 武水流域
  • 简介:述评悬线式、针头式、管网式、喷头式4种降雨模拟器特性及其应用现状与前景。悬线式和针头式降雨模拟器具有降雨强度下限低、均匀好等优点,但在模拟降雨时,控制面积小,雨滴粒径偏大而且单一,所以应用渐少。管网式与喷头式降雨模拟器所产生雨滴粒径与能量分布与天然降雨更为接近,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试验研究中。目前,智能化、自动化、大型化降雨模拟大厅不断涌现,同时根据雨滴发生基本原理搭建手控、简易降雨模拟器仍有其强大生命力。

  • 标签: 降雨模拟器 土壤侵蚀 研究进展
  • 简介:2009年6月于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采用PSYPRO露点水势仪连续4个月测定分析了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叶水势与其他因素(肥料、树种、喷施浓度、土壤含水量等)之间影响作用。本试验以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中主要采用生态经济型树种山杏(Prunussibirica)、杨树(Populus)、核桃(Juglansregia)为研究对象,以自制抗蒸腾叶面肥、市场上已推广施用叶面肥以及清水对照为主要依据,运用正交试验探讨自制肥料在提高植物叶水势值方面的效果,比较各树种在不同土壤含水量和喷施浓度处理下叶水势日变化进程趋势和波幅。研究结果表明:清水处理条件下山杏和杨树叶水势全天波幅能维持在较低范围内(分别为1.12Mpa和1.19Mpa),有高水势延迟脱水抗旱机理表现,而核桃在清水处理条件下叶水势日波动幅度最大,全天波幅高达1.59Mpa,显示出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机理,即其叶组织抗脱水能力较强。最终研究结果证明山杏或核桃、自制叶面肥A、稀释800~1200倍、土壤含水量为12%~22%时对提高植物叶水势值效果最为明显。

  • 标签: 叶水势 正交试验 叶面肥 喷施浓度 土壤含水量
  • 简介:开展生态自我修复工程动态监测,要科学地选取监测区域,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及侵蚀量、生物多样、林草生长量、土壤状况、区域小气候、社会经济状况等.要采用相应监测方法并提交监测成果.

  • 标签: 生态自我修复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 简介:本文就辽宁省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城市水土保持技术体系课题研究,探索出城市水土保持思路,通过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试点实践,总结经验,着重分析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成效,提出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和实践.

  • 标签: 城市水土保持 辽宁 生态建设 宣传工作 政策法规建设 生态环境
  • 简介:崩积体是崩岗重要组成部分,因土质疏松,极易被侵蚀。细沟侵蚀特征是探讨崩积体侵蚀机制重要内容。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多场次降雨条件(1.00、1.67、2.33mm/min分别降3次雨)对崩积体30°坡面(5m×1m)细沟侵蚀产沙过程及发育形态特征影响。结果表明:1)1.00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3次降雨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而1.67和2.33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前2次降雨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但第3次降雨后期产沙率急剧增大;2)各降雨强度条件下,沟头溯源作用、细沟平均宽度及深度随着降雨场次增加而增加;3)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细沟特征存在差异,1.00和1.67mm/min降雨强度时,随着降雨场次增加,坡面的细沟数及细沟密度增加,宽深比减小,但在2.33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结果恰好相反;4)各降雨强度条件下细沟侵蚀量及其增加幅度均增大,细沟侵蚀愈剧烈。

  • 标签: 崩岗 崩积体 模拟降雨 细沟侵蚀 多场次降雨
  • 简介:在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基础上,针对土壤侵蚀机制、土壤侵蚀模型、水土保持措施防蚀功能、水土保持环境效应,以及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等方面,提出了2020年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和技术重点研究领域和对策建议.

  • 标签: 水土保持措施 土壤侵蚀模型 关键技术 环境效应 中国 中国
  • 简介:政和县星溪里小流域在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前,由于森林过度砍伐,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十年九灾,堪称当时政和"小黄河".1995年被列入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小流域项目后,进行"山、田、水、林、路"综合治理,做到因害设防,合理配置各项措施达到群体防护功能,从而有效地拦蓄了地表径流,削减了洪水流量,大大缓解了洪水危害.2001年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

  • 标签: 水土保持 小流域 综合治理 防洪减灾
  • 简介:地球上受冻融作用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70%,在我国,受冻融作用面积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98%。冻融作用对土壤水分、密度、有机质和土壤机械组成等因素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在东北典型黑土区,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研究冻融作用与土壤水分关系。结果表明:冻融作用使土壤水分由土水势高下部向土水势低上部迁移,增加了土壤冻结层含水量;土壤水分迁移使得下部未冻结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其降低程度受下部土壤含水量和浅层地下水埋深影响;冻结过程中土壤水分迁移导致土壤膨胀变形,而土壤膨胀变形是发生土壤冻融侵蚀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冻融侵蚀防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土壤水分 冻融侵蚀 冻融作用 东北黑土区
  • 简介:随着岩溶区公路建设项目的不断开展,公路建设已成为对岩溶区自然植被产生破坏和影响重要因素,公路建设对岩溶植被影响预测和评价已尤显其重要。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岩溶自然植被及其生境综合代表—地貌植被组合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中发现,不同植被类型以及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小生境条件下,自然植被对公路建设干扰承受能力以及其自我恢复能力都有较大差异。

  • 标签: 植被恢复 稳定性评价 岩溶地区
  • 简介:九阜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39种,其中12种是国家Ⅰ、Ⅱ级保护种类,16种为福建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11种为兰科植物,本文详述了九阜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品种及现状,并提出相应保护措施。

  • 标签: 九阜山 野生植物 珍稀 濒危 保护
  • 简介:针对福建连江东南沿海丘陵山地适生树种稀少现状,开展对台湾相思引种造林调查。连江黄岐半岛现有林保存情况说明,台湾相思在沿海丘陵山地引种保存率高、生长快、适应强,能抗“台风”、病虫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是沿海丘陵贫瘠山地较为理想水土保持树种。

  • 标签: 黄岐半岛 相思树引种 水土保持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