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应用于子宫腺肌病中的有效及安全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内接收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00例,予以随机组别划分,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为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治疗干预,观察组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治疗干预。就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和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子宫体积、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更高,但术中出血量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结果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结果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分值更低(P<0.05)。结论:针对子宫腺肌病,将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应用于此具有较高的实效和安全,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疼痛感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动脉阻断 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 子宫腺肌病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其病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方法对辽宁省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入院时血清HbA1c水平分为HbA1c正常组50例和HbA1c升高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析HbA1c水平与病情的关系。结果HbA1c升高组合并糖尿病比例高于HbA1c正常组(P〈0.01)。脑梗死体积越大HbA1c水平越高(P〈0.05)。HbA1c升高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高于HbA1c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于HbA1c正常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bA1c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预后较差。HbA1c水平对于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评判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糖化血红蛋白 神经功能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非动脉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60眼临床确诊为非动脉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和对照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辅助激素、甲钴胺、醋甲唑胺、高压氧舱治疗,15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用药后观察患者眼底视乳头水肿消退的情况及隔3天查视力,1个疗程治疗后复查视野。结果:经过1-3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视野及视乳头水肿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3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其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非动脉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有显著改善,有效率明显提高。

  • 标签: 前列地尔注射液 非动脉炎性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减轻慢性不可预见刺激(CUS)致大鼠抑郁行为是否与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功能及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G),模型组(MG),丙戊酸钠灌胃正常组(VAPC)和丙戊酸钠灌胃模型组(VAPM)。以开场试验和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大鼠焦虑抑郁行为;采用常规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大脑皮质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海马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CG组相比,MG组大鼠开场试验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明显降低,强迫游泳试验不动时间显著延长,MDA含量升高,SOD及CAT活力明显下降,海马BDNF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给予丙戊酸钠可明显阻遏上述变化,但对正常大鼠无明显影响。结论:CUS致大鼠焦虑抑郁行为与体内氧化及抗氧化失衡,海马BDNF表达减少有关;丙戊酸钠能阻遏这种变化,从而显示减轻CUS所致大鼠焦虑抑郁行为作用。

  • 标签: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见刺激 丙戊酸钠 氧化应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护理对神经内镜下经鼻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经鼻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62例,均为我院内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常规手术护理方式治疗(对照组,n=31)与应用针对护理方式治疗(观察组,n=3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时长,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肠功能恢复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经评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1%,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镜下经鼻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应用针对护理方式治疗,可缩短病程,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神经内镜 经鼻经蝶垂体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神经根阻滞方案对冻结肩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感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在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随机纳入70例冻结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进行肩关节镜手术后,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采用选择神经根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VAS评估)、肩关节功能(Constant Murley )情况。结果 在术后6小时时,两组患者的疼痛感觉水平相当(P>0.05),但在12小时以及24小时时,研究组的疼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 冻结肩 肩关节功能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护理管理在院科工作中的重要。方法:选择我院院科工作的人员,进行强化管理前后的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2021年1月开始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2022年1月开始实施强化护理管理模式,两者之间通过医院的护理管理的工作合格率以及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工作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感染率对照组也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对比可以得出强化护理管理,不仅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医院的感染率,可以在院科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管理 院感科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做好易因素的分析。方法:选取本次参与的肺结核患者共计60例,依据是否感染肺部真菌进行分组,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资料、信息以及影像学的检查,并做好结核抗体测定、肝功能、痰结核菌涂片、痰液培养等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体征、CT征象比较,其中研究组患者咳嗽、发热、胸痛、咳血、胸闷、湿啰人数分别为27例、5例、6例、18例、8例、12例,经CT表现中,患者存在空洞、支气管扩张、胸腔积液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常规组患者中肺结核再次治疗中为22例、10例,所占比例分别为73.33%、33.33%,经比较,其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血清蛋白水平以及抗生素等均需要进行关注。

  • 标签: 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易感因素
  • 简介:摘要: 研究目的:对如何加强医院院科护理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与讨论;方法:通过对医院院科的日常工作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医院院科工作的误区,对未来院科的工作提出有效措施。结论:以上研究表明,医院院科的护理管理工作对整个医院来说意义重大,加强院科的护理管理、不断规范管理技巧对院科的工作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 标签: 护理管理 院感科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重点分析院医务人员监督在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概率改善方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人数共计200例,分别实施院医务人员监督(研究组)和常规感染管理(对照组),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以及对感染防控的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在感染防控的认知程度评分方面,管理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院医务人员监督后评分均更加优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对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研究组患者发生感染概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疗期间,医务人员为其实施院医务人员监督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概率,提高患者自身防控水平,优势显著。

  • 标签: 院感医务人员监督 医院感染 常规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干预对肿瘤患者社会疏离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我院日间病房100名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文化干预组和对照组。传统文化干预组在传统文化宣教、剪纸、穴位按摩艾灸、穴位敷贴、八段锦等方面得到了干预。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使用社会疏离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对受试者的社会疏离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传统文化干预组社会疏离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传统文化干预 社会疏离感 肿瘤患者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对重症医学科持续血液净化院质控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于本院开展持续血液净化救治重症医学科患者4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病患纳入时间自2022年1月~2022年12月。根据院质控管理模式不同分组为参照组(n=20)、研究组(n=20),参照组开展常规院质控管理,研究组施行院质控细节管理。组间对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 结果:研究组ICU重症医学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30.00%,管理满意率100.00%高于参照组80.00%,P<0.05。 结论:细节管理用于ICU重症医学科持续血液净化院质控中,对减少患者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细节管理 持续血液净化 院感质控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1例56岁女性患者因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拉米夫定100mg,1次/d.3年后患者出现四肢麻木.肌电图检查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治疗2个月,未见好转.停用拉米夫定,改为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口服.2个月后,患者四肢麻木症状明显好转.

  • 标签: 拉米夫定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担。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受损神经元和轴突不能再生,因为成熟的神经细胞是不能分裂的,损伤后神经细胞只能被胶质细胞所填充而形成胶质瘢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年动物脊髓损伤后,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脊髓损伤 修复 神经细胞 胶质细胞 经济损失
  • 简介:目的观察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8例外伤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病例进行了神经外膜束膜缝合术、神经外膜束膜松解术、神经移植术。结果本组18例全部随访.23条神经,随访6个月至5年,结果优9例11条神经,良7例9条神经,可2例3条神经,优良率达86.9%。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上肢 周围神经损伤 显微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