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1999~2001年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过敏反应187例,从性别、年龄、发生时间、用药途径、临床表现加以分析,并统计出较易发生过敏反应的前5位药物.结果:中药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用药途径有关,注射用药较易引发过敏反应(109例).过敏反应发生时间最短为用药后3min,最长为停药后7d,多数发生在用药过程中(167例).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122例),其次为过敏性休克(26例),过敏性鼻炎(7例),过敏性哮喘(6例),过敏性紫癜(5例),药物热(17例)等.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应引起注意并及时预防.

  • 标签: 中药 过敏反应 合理用药 统计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1月—2011年6月上报的285例药品不良反应为对象,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共149例,占总例数的52.28%;以静脉滴注方式引起的ADR为249例,占总例数的87.37%。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共116例,占总例数的40.70%。结论:不良反应监测对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氨曲南是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多数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好作用,它在我国使用有10余年,广泛用于各种严重感染。本文对1994-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献报道的氨曲南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收集氨曲南导致ADR13例,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偶见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及造血系统损害。

  • 标签: 氨曲南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的不良反应.方法:对国内近几年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头孢噻肟钠的变态反应发生率最高,血液系统、肾脏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危险性高.结论:加强用药观察和监测,掌握头孢噻肟钠的不良反应,从而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 标签: 头孢噻肟钠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常发生的致敏反应,对药物及药物的使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结论:中药注射剂的致敏反应是可预知的。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过敏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通过了解药物的选择应用,认识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用药,发挥药物最大疗效。

  • 标签: 药物 选择 滥用 危害
  • 简介: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掌握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14例ADR报表分别从报告人、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发生的ADR较多,占57.9%(66例);抗感染用药引起的ADR最多,占68.4%(78例);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为常见,占92.1%(105例);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最为常见,占47.4%(54例).结论ADR监测工作应常抓不懈,以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ADR)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引起不良反应药品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4年西苑医院记录的171例不良反应病例情况.结果17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中药注射剂71例(20种),占41.5%;抗生素典56例(19种),占52.7%.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46例,占85.38%.提示临床医生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及抗生素,特别是静脉给药时,要严密监测,有不良反应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注射剂、抗生素,尤其是静脉用药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 抗生素 静脉给药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某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输血患儿4960例,回顾性分析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类型,分析影响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4960例输血患儿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3例(0.46%),其中发热12例(52.17%),过敏6例(26.09%),血清胆红素升高3例(13.04%),输血过快引起呼吸困难和胸闷2例(8.70%)。有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2次和发血至输血时间≥30min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2次和发血至输血时间<30min患儿[0.62%(19/3045)比0.21%(4/1915)、1.87%(15/803)比0.19%(8/4157)、0.74%(16/2167)比0.25%(7/2793)、0.80%(15/1874)比0.26%(8/3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和发血至输血时间为影响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874、2.197、3.061、2.485,95%置信区间1.162~3.265、1.254~3.671、1.437~4.896、1.309~3.987,均P<0.001)。结论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应根据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 标签: 小儿输血 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 简介:药物治疗的疗效、剂量和毒性反应的个体和种族差异是临床实践和药物开发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药动学和药效学两方面论述遗传因素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并综述了个体化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药效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遗传多态性
  • 简介:为了解西咪替丁的罕见不良反应,查阅了1993~2000年国内公开发行的部分医药学期刊及书籍的有关报道,收集到西咪替丁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视觉损害、膀胱刺激征、头痛及心率、呼吸加快、心律失常、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精神异常等.

  • 标签: 西咪替丁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H2受体拮抗剂
  • 简介:目的:分析双黄连针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不良反应的防治办法。方法:总结近年来双黄连针剂不良反应病例179例,分析双黄连针剂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结果:双黄连针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与制剂的质量、药物的应用及患者的个体因素均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应重视双黄连针剂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双黄连针剂 不良反应 中药制剂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 简介:患者女,36岁,因乏力、腰痛加重来院就诊。实验室检查示尿RBC3~5个/HP、尿蛋白(++)、BUN10.1mmol/L、SCr176μmol/L,诊断为慢性肾炎。给予肾康注射液6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滴注约5min时,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喘憋明显、流泪、流涕、耳鸣、结膜充血、双肺哮鸣音。给予吸氧、肾上腺素及地塞米松后症状缓解。

  • 标签: 肾康注射液 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
  • 简介:我院于1997年开展ADR监测报告工作.至2002年底间共收集ADR报告71份,其中男41例,女30例,年龄8~82a,60a以上者29例;ADR因果关系评价结果,肯定43例,很可能20例,可能8例;ADR分型为B型的有47例,其余24例为A型,A型:B型=24:47.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抗生素 过敏性休克 药品种类 临床表现
  • 简介:本文运用Excel软件对我院698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发生ADR的原因和防范措施,以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ADR ADR相对发生率 监测 防范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07年至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6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9例ADR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34.4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59.48%),口服药次之(32.71%);ADR涉及药品155种,以抗感染药物为主(48.75%);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附件137例(37.13%),其次为消化系统56例(15.18%);新的或严重的ADR28例(10.41%)。结论应重视和加强ADR的监测,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