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单个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发生碟形和楔形垂直吸收并处于稳定期时的骨内应力变化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应用MSC-NASTRAN软件建立种植体周围不同形状、不同深度骨缺损的垂直骨吸收稳定期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垂直及斜向载荷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单个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发生少量垂直吸收后并处于稳定期时,随着骨缺损深度的增加,垂直载荷下骨内最大Von-Mises应力值有很小幅度的波动;斜向载荷下骨内最大Von-Mises应力值会增大,但幅度不大.同等骨缺损深度的碟形和楔形吸收的骨内应力情况相差较小.结论:在骨皮质保持完整及种植体不松动的情况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发生少量的垂直吸收时,骨内应力情况随缺损深度增加变化不大;而且相同条件下两形状垂直骨吸收的骨内应力情况较相近.

  • 标签: 种植体 垂直骨吸收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布
  • 简介:本文报道一新的腮腺切除V形切口的设计,该切口仅涉及耳前和耳后切口,没有发际线或上颈部切口。可用于接近几乎所有表面腮腺区域.包括上部和前部,瘢痕最小。为了评估该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美容效果,前瞻性地招募15例(2015年9月-2016年9月)患者,将部分腮腺切除术作为良性腮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腮腺切除术 颈部切口 V形 美容效果 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
  • 简介:牙瘤是最常见的一类牙源性肿瘤。本病例展示了锥体束CT在对巨大上颌骨牙瘤进行定位,并确定其与上颌窦及磨牙位置关系时的优势,这对于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很大帮助。

  • 标签: 混合牙瘤 锥形束CT 牙源性肿瘤
  • 简介:目的建立山东地区成人正常(牙合)软组织侧貌唇突度6分析法的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范围.方法按照同一标准严格筛选出山东地区成人正常骀123名,男性60名,女性63名,年龄19~26岁.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包括Steiner(S1),Ricketts(E),Burstone(B),Sushner(S2),Holdaway(H),Merrifield(Z)6分析法的11项测量指标-S1UL,S1LL;EUL,ELL;BUL,BLL;S2UL,S2LL;HLL,H角;Z角.计算各测量指标的均数与标准差,对男性与女性样本间进行t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建立了山东地区成人正常(牙合)软组织侧貌唇突度6分析法的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范围;男性与女性相比,仅在S2UL和H角两项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男性大于女性.结论山东地区成人正常胎软组织侧貌唇突度具有其地域性特点,部分测量指标具有男女性别间差异.

  • 标签: 正常(牙合) 头影测量 成人 唇突度
  • 简介:本文初步报道了应用频率可调式压电骨刀进行牙槽嵴增宽和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新技术,这是以往其它任何手术方法均不能实现的。此技术包括将唇/颊侧骨瓣与腭侧骨瓣分离来增宽牙槽嵴以及在两皮质骨瓣间即刻植入种植体两部分。本文中报道的病例逐步演示了牙槽嵴增宽和种植体植入的全过程,此病例牙槽嵴为Ⅰ-Ⅱ型骨质,整体高均保持2-3mm厚度。为促进愈合,遵循组织工程的原则,在种植体植入后两骨瓣间剩余扩展间隙内填入生物活性玻璃合成骨移植材料和富含血小板的自体血浆混合物,分别作为骨诱导因子和骨引导因子。种植区域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膜覆盖。术后3个月重新暴露,经仔细观察,发现牙槽嵴植骨区已矿化,厚度稳定约5mm,种植体已形成骨结合。

  • 标签: 压电骨刀技术 种植学 应用 牙槽嵴增宽术
  • 简介:目的评估两面部软组织三维图像重叠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选择适宜方法分析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半表面配准法和定点十区域组合重叠法对10名研究对象即刻与3分钟后和即刻与3天后(T0-T1/T0-T2期)扫描图像进行重叠,比较其配准误差.两重叠方法均由两名操作者重复进行两次.结果利用上述两配准方法分别对不同时间点的图像重叠,所得配准误差分别为(0.448±0.074)mm、(0.516±0.094)mm,具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操作者重复进行两次,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但半表面配准法更准确.

  • 标签: 重叠方法 半表面配准法 定点+区域组合重叠法 准确性 可靠性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3不同的牙胶充填技术,对比AH26和AHplus在体外进行充填根管的封闭性能。材料和方法940颗单根管牙用冠下法/步退法预备根管(2.5%的次氯酸钠超声冲洗).用冷牙胶侧压充填法、混合牙胶充填法及Thermafil充填法充填根管。离体牙分别存放1天、1周、2周,1个月和6个月后,用墨水浸90小时.纵向剖开牙根.立体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渗透的扩展程度,用Kruskal-Wallis方法和Mann-Whitney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尖渗漏:每一个观察时间点,AH26组和AHplus组各组组内均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两封闭材料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冠方渗漏:在1天、1周和2周观察点.AH26组和AHplus组的Thermafil牙胶充填法渗漏值均比混合加压法高:AH26在1周内只有Termafil充填法比冷侧压法高,AHplus在l周内冷侧压法比混合加压法高。结论1周至6个月的任何一个观察期内.AH26组和AHplus组采用同样的牙胶充填技术时,根尖和冠方根管封闭效果相同。

  • 标签: 充填根管 封闭性能 plus 牙胶 THERMAFIL 统计学分析
  • 简介:目的:文献中已经提出了许多关于牙龈退缩分度的方法.但是这些分度方法都未见有经过有效的统计学的分析和验证。因此,这些分度方法在不同临床医师中应用时.是否都同样有效还不详。本研究旨在研究一新的牙龈退缩分度方法在检查者自身和检查者问的一致性.并评估其在不同临床医师中的一致性。材料和方法:通过以下3个方面评估提出的这一新的分度方法:牙龈角化组织量(〈2mm或≥2mm).是否存在牙颈部的非龋性病变以及是否存在邻面附着丧失。采用盲法分析3位检查者的KaPPa统计值(一致性检验)。结果:使用该新分度方法对120例牙龈退缩患者进行评估,牙龈角化组织变量的检查者自身一致性值为074~096.非龋性牙颈部缺损变量的检查者自身一致性值为067~094,邻面附着丧失变量的检查者自身一致性值为0.70~092。牙龈角化组织变量的检查者问一致性值为070~085.非龋性牙颈部缺损变量的检查者自身一致性值为054~059,邻面附着丧失变量的检查者自身一致性值为054~077。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和人群,新提出的分度方法在调查者中的一致性为中度到高度。因此.该方法可以判定牙龈退缩的严重程度。

  • 标签: 一致性检验 牙龈退缩 检查者 分度 非龋性牙颈部缺损 附着丧失
  • 简介:以往研究采用两标记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STRO-1,检测牙髓组织中具有问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本研究目的是研究成人正常牙髓和牙髓损伤愈合期间α—SMA和STR0—1的表达谱特征。健康牙髓通过机械暴露后,采用MTA或者氢氧化钙盖髓,从而在暴露的牙髓表面诱导

  • 标签: 干细胞标记物 Α-SMA 人牙髓 免疫组化分析 损伤愈合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创新的直接法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提高丙烯酸树脂暂时修复体的精确性。把常规托盘做修改使患者能够完全咬合,在牙体预备前用这种改良的开放托盘制取精确的过渡印模;在牙体预备之后,将盛有丙烯酸树脂的过渡印模放回到患者口内,通过咬合使其进入已标记的印模材位置。这种压力过渡印模技术可以作为一提高暂时修复体精度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 标签: 直接压力 暂时性修复方法 全口咬合 开放托盘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3不同截骨方式下牙支持式外科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中颅颌面部各解剖部位的位移情况。方法:建立3不同截骨方式的牙支持式外科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上选取21个解剖结构,加载横向7mm扩弓量,比较分析颅面部各个解剖部位在X(矢状向)、Y(水平向)、Z(垂直向)方向的位移分布情况。结果:矢状向:上颌骨各解剖结构都有明显向前位移的趋势,而且随着手术范围的增大,颅颌面部各解剖结构向前移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水平向正面观,颅颌面复合体呈金字塔样打开,鼻腔底部有明显扩大;面观,支抗牙颊尖的位移最大,牙的位移大于相应区域牙槽骨的位移,手术范围的增大可以使上颌骨后部有明显的扩展。垂直向观,上颌骨正中区域的腭板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上颌骨的侧方结构如支抗牙和牙槽骨都向上移动。结论:牙支持式扩弓器行横向扩弓时会出现牙的代偿和骨骼的倾斜和旋转。随着手术范围的增大,支抗牙和牙槽骨区域水平向的位移也随之增大。

  • 标签: 牵引成骨 三维有限元 位移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研究金瓷冠和氧化锆基全瓷冠的边缘和内部适合性。材料和方法:制作40个标准化的钢制后牙代型,随机分为4组(n=10)①金瓷组:②NobelProcera氧化锆组:③Lava氧化锆组:④VITAIn-CeramYZ组.并在其上制作后牙全冠。所有牙冠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于代型上,并沿颊舌向截断。使用扫描电镜测量间隙大小.并使用WiI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α=0.05)分析。结果:金瓷组和所有氧化锆组之间在边缘适合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轴壁的适合性没有差异(P=0.057)。各组之间牙尖和殆面窝的适合性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P=0.0012.P=0.0062).在各截面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全部氧化锆组的边缘适合性均小于金瓷组。Procera氧化锆组的间隙最小。

  • 标签: 边缘适合性 CAD/CAM系统 氧化锆 金瓷冠 Kruskal-Wallis检验 全瓷冠
  • 简介: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10年4月24~25日在京隆重举行。会议期间宣布了《关于表彰先进专科分会、先进地方医学会、优秀期刊的决定》,共有6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被评为优秀连续型电子出版物。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电子出版物 会员代表 连续型 电子版 杂志
  • 简介: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10年4月24~25日在京隆重举行。会议期间宣布了《关于表彰先进专科分会、先进地方医学会、优秀期刊的决定》,共有6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被评为优秀连续型电子出版物。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电子出版物 会员代表 连续型 电子版 杂志
  • 简介:该文旨在评估内镜辅助下经口咽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下颌骨髁突根部和颈部骨折中的应用。6例年龄小于16岁的患者(男1例,女例;年龄7-15岁,平均13.4岁1共有9侧下颌骨髁突根部和颈部骨折,骨折断端移位均大于45°。骨折分类根据常规X线片、CBCT或CT影像。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颌骨髁突 经口咽入路 骨折断端 青少年儿童 治疗方法
  • 简介:本回顾性病例研究的目的在于报道将钛网、可吸收膜和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hPDGF-BB)联合应用于垂直向牙槽嵴骨增量的临床结果和组织学评估。以19名采用自体骨和无机小牛骨为移植材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将移植材料与rhPDGF-BB充分混匀后.放置于骨缺损部位.恢复骨缺损区骨量与邻近牙槽嵴顶等高。随后将预塑形的钛网固定在移植部位.覆上可吸收胶原膜,严密对位缝合伤口.确保伤口无张力。术后,17名患者软组织愈合良好,1名患者在组织愈合早期发生了伤口裂开.1名患者在组织愈合后期出现胶原膜暴露。进行取出钛网手术的时候,随机收集3名软硬组织愈合良好患者的骨组织进行活检.对钛网下的再生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新生的骨组织平均高度为8,6±4.0mm。该研究表明在引导性骨再生术中.将钛网、可吸收生物膜与rhPDGF-BB联合应用对实现垂直向牙槽嵴骨增量具有显著效果。该方法扩大了种植手术的适应证.也使牙槽嵴伴严重骨缺损患者的三维美学结构能够恢复成为可能。

  • 标签: rhPDGF-BB 可吸收膜 牙槽嵴顶 联合应用 病例研究 手术方法
  • 简介:本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后牙间接粘结性修复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以及有关这方面的最佳科学研究和长期临床证据。本文提出的治疗理念基于以下几个基本思想:①使用粘结性材料垫底/衬洞[“双重粘结”技术(DB).“最优化窝洞设计”(CDO)]:必要时使用②龈下颈部边缘的即刻重建[龈壁提升(CMR)]:随后进行③印模制取.以尽量保留牙体组织.简化临床操作.最后使用高填料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进行粘结[粘结层固化可控化(CAC)]。并简要介绍修复体就位的辅助技术.如声波/超声波震动和(或)粘结材料加热技术。文中介绍的临床步骤有助于牙医解决嵌体/高嵌体牙色修复中的诸多临床问题,包括牙体预备、隔湿、取印模和粘结等每一个关键步骤。此种临床步骤既适用于全瓷修复材料.也适用于复合树脂.从理化性能和操作性方面来看.目前尚未有任何一材料被证实可以胜任任何临床情形的修复。虽然嵌体/高嵌体的粘结修复并不是完美的牙釉质一牙本质结构的复制品,但就目前来讲,我们还是将这种间接修复方式视为一生物替代性修复,主要归因于该修复体的均质材料性质。

  • 标签: 粘结修复 临床证据 替代治疗 高嵌体 循证理念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