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FC)对胶质瘤U25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原癌基因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FC对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技术观察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FC浓度的增加,对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显示,随着FC作用剂量的增加,Fas/FasL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FC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原癌基因Fas/FasL的表达无影响。

  • 标签: 蛇毒 神经胶质瘤 FAS FASL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早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其与卒中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7例,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卒中组发病后系列时问点血浆hs--CgP和E--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按照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型组(n=15)和重型组(n=32),比较两组血浆hs-CR,P和IL-6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预后患者血浆hs--CRP和IL-6水平的差异。结果卒中组发病5h时血浆hs--CP~P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h、12h、24h、48h、5d及7d血浆hs-CRP较对照纽明显升高(均P≤0.01)。卒中组各时间点血浆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重型组血浆hs-CRP水平在12h、24h、48h、5d及7d时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0.046,0.012,0.030,O.007,0.041);重型组血浆IL-6水平在f2h、24h、48n、5d及7d时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0.002,0.001,0.006,0.026,0.043)。不同预后组之间血浆hs--CP.P和IL--6水平差异不明显。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hs—CRP和IL-6水平升高,且与临床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低密度脂蛋白(LDL)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入选发病3天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7例,检测急性期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进行评分并分组,并进行6个月至1年随防以记录脑梗死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单相关分析及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不同严重程度组间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LD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显著正相关(r=0.278,P〈0.001;r=0.386,P〈0.001;r=0.316,P〈0.001);随访期脑梗死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比较显示超敏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可反映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脑梗死复发关系密切。

  • 标签: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复发
  • 简介:目的研究粤西汉族人群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基因启动子区-723C/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佛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自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粤西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102例(病例组)和同期粤西地区汉族健康体检者101例(对照组)的GPX-3基因启动子区-723C/T基因多态性,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卒中危险因素及-723C/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比例,血糖水平,-723C/TC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23C/T基因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没有任何危险因素亦不携带风险基因型者比较,有危险因素又携带CC基因型者脑梗死发病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粤西地区汉族人群GPX-3基因启动子区-723C/T位点存在多态性,C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CC基因型为脑梗死的易感基因型,也是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脑梗死 基因启动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史及头颅CT或MRI明确疾病诊断。抽取69例急性脑梗死、115例脑出血患者、41例正常对照者静脉血各4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含量,并结合不同的病程、不同影像学评分和不同的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急性期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死急性期CD19^+-CD25^+B淋巴细胞百分比、IgG、补体C3含量均较恢复期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5)。脑梗死恢复期各项体液免疫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影像学评分患者之间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评分与各体液免疫指标间无相关(P均〉0.05)。结论脑梗死与脑出血存在着同样的体液免疫功能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应激、病变部位及病变范围有关。脑梗死病灶越大,体液免疫改变越明显;随着应激的消逝,体液免疫功能逐渐恢复。

  • 标签: 脑梗死 流式细胞仪 B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