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卒杂志》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承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医学专业高级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脑血管疾病相关基础、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诊疗技术及临床指南。本刊旨在加强医学信息交流,提高医学学术水半,服务于广大医药科技卫生工作者。

  • 标签: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杂志 卒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术性期刊 稿约
  • 简介:背景和目的:本指南提供有关各种确定和潜在危险因素证据概述,并提供降低卒中风险推荐。方法:写作组成员由委员会主席根据每位作者先前在相关课题领域中工作提名,并经美国心脏协会(AHA)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批准。写作组采用系统文献回顾(涵盖时间段为2001年最后一次回顾发表到2005年1月),参考先前已发表指南、个人文件和专家意见来概括现有的证据,指明现有知识差距,如果合适,则根据标准AHA标准做出简明推荐。写作组全体成员在撰写过程均有很多机会对推荐进行评论并认可这份声明最终版本。在AHA科学咨询与协调委员会批准之前,本指南已进行过广泛同行评议。结果:对评价个体首次卒中风险流程图进行评价。根据进行干预可能性(不可干预、可干预或潜在可干预)和证据强度(证据充分或证据不太充分)。对首次卒危险因素或风险标记物进行分类。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出生体重低、人种/种族和遗传因素。证据充分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主动或被动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和某些其他心脏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绝经后激素治疗、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肥胖和体脂分布。证据不太充分或潜在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综合征、酗酒、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障碍、偏头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蛋白(a)升高、脂蛋白相关磷脂酶升高、高凝状态、炎症和感染。对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卒中一级预防资料进行回顾。结论:有大量证据确定增加首次卒中风险各种特殊因素和提供降低这种风险策略。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卒中 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神经内科进修医师头晕诊断学教学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医师2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BL教学和以授课为基础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和总成绩显著提高(P分别为0.005和0.013);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PBL教学法是适合于进修医师头晕诊断学教学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进修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在文献检索培训和基础理论铺垫基础上开展PBL教学,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头晕 进修医师 神经内科 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清IL-1β表达水平与脑水肿变化相关性。方法通过自体血注入法成功制作稳定雄性高血压大鼠脑出血模型(ICH组,行为学判定异常,30只)和对照组(30只),在脑出血后8、16、24、48、72和120h采用右脑半球干湿法测定脑含水量和ELISA测定外周血血清IL-1β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采用二次项非线性回归分析,了解二者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H组脑出血后大鼠立即出现行为学异常,但在120h已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ICH组大鼠血清IL-1β在16-72h出现明显高水平表达,脑含水量在24-72h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120h时,两项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L-1β表达水平与脑水肿二者变化规律存在正相关性(r=0.906,P〈0.001)。结论ICH组大鼠血清IL-1β变化趋势与脑含水量变化趋势一致,血清IL-1β可作为ICH后脑水肿程度一个判定指标,为治疗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脑出血 脑水肿 高血压 白细胞介素-1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脑磁图在伴发癫痫颅内肿瘤手术应用。方法应用CTF脑磁图系统对20例伴发癫痫颅内肿瘤患者行术前致痫灶定位,术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和皮层脑电描记指导致痫灶处理。结果16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致痫灶均获处理,术后癫痫停止发作20例;随访24~36个月,术后1月及15月各1例再次出现癫痫发作,余18例无发作,9例停药。结论伴发癫痫颅内肿瘤,脑磁图能够较好定位致痫灶,在切除肿瘤同时指导致痴灶处理。

  • 标签: 脑磁图 颅内肿瘤 致癎灶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通过建立和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我院原有"HIS"系统病区住院病人动态日报基础上建立了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在临床护理质量指标的管理、压疮跌倒风险前瞻性评估、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建立等方面,提供了护理质量管理监控平台,优化了护理管理流程,提升了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电子信息 护理质量 监控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急性脑膨出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急性脑膨出原因包括迟发性颅内血肿21例,弥漫性脑肿胀13例,长时间脑疝(2h以上)4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3例,术中低血压或低氧血症2例。出院后半年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0例。结论术前详细了解受伤机制,认真研究影像学资料对术中脑膨出预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病因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开颅手术 急性脑膨出 原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基底动脉末段动脉瘤显微外科术采用基底动脉临时阻断(TBAO)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2例基底动脉末段(基底动脉分叉部和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非巨大动脉瘤显微外科术采用TBAO与非TBAO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单次阻断不超过5min比较安全,超时或重复阻断则病残和死亡率增加;TBAO应慎重地用于术前不良分级、老年和多发性动脉瘤患者,阻断同期使用低血压(平均动脉压<70mmHg)应视为禁忌.结论基底动脉动脉瘤早期外科治疗采用TBAO较非TBAO疗效好.

  • 标签: 基底动脉动脉瘤 临时阻断 显微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7基因(EGFL7)、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脑胶质瘤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脑胶质瘤和8例脑外伤内减压脑组织EGFL7和PTEN表达。结果EGFL7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恶性胶质瘤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度恶性胶质瘤组(P〈0.01)。PTEN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PTEN蛋白表达相应降低(P〈0.01)。EGFL7与PTEN在各级胶质瘤组织表达呈负相关(r=-0.382,P〈0.01)。结论EGFL7基因可能直接参与了胶质瘤发生、侵袭过程;PTEN基因突变或丢失、灭活导致PTEN蛋白表达缺失或减弱在胶质瘤发生、侵袭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EGFL7表达与PTEN表达具有明显负相关性,EGFL7高表达与PTEN表达下降在胶质瘤浸润发展过程起协同作用。

  • 标签: 胶质瘤 EGFL7 PTEN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例正常脑组织和73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其中WHOⅠ级8例,Ⅱ级15例,Ⅲ级23例,Ⅳ2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R蛋白及AR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间AR表达差异。结果各级别胶质瘤组织AR蛋白阳性率和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均P〈0.05)。胶质瘤WHO分级与AR阳性细胞率呈显著正相关(m=0.584,P〈0.001),胶质瘤WHO分级与AR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885,P〈0.001)。结论AR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密切相关,提示AR可能在脑胶质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脑胶质瘤 雄激素受体 荧光定量PCR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mRNA水平 receptor
  • 简介: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监测是利用传感器和监护仪对ICP连续监测并记录方法。ICP测量首先由德国人Leydene于1866年阐述,1951年Guillaume和Janny开始在实验对脑室脑脊液压力进行连续监测,1960年以后由Lundberg等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增高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调节引流高度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脑室出血或继发性脑室出血32例,均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根据引流高度分成抬高引流组(17例,引流管高度在外耳道上25cm)和常规引流组(15例,引流管高度在外耳道上10cm)。结果抬高引流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血肿消失时间是5~8d,平均(6.41±1.06)d;常规引流组血肿消失时间是7~10d,平均(8.33±1.11)d;两组血肿引流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抬高引流组组没有并发颅内感染;常规引流组有1例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经抗生素治疗、腰大池引流后好转。结论脑室出血外引流高度在外耳道上方25cm,辅以尿激酶灌注,有助于脑室系统内血肿消散。

  • 标签: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高度 效果
  • 简介:脑梗死占脑卒中80%~85%,其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都很高,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增多,其发病率亦逐年增加。在脑梗死早期,及时诊治对抢救患者生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波谱(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技术发展,磁共振成像已由大体形态学向功能、代谢及分子诊断水平迈进,对了解各种疾病生化、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诊断、判断疾病预后和治疗效果均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MRS在脑梗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梗死 磁共振 波谱
  • 简介:一、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septi,NAc)神经解剖学基础和功能研究1.NAc解剖定位:NAc亦称伏核.是中脑一边缘多巴胺系统环路重要核团,属于前脑边缘核团.其前后径约10mm,左有径约15mm,上下径约5mm.其位于纹状体腹侧,底部与腹侧苍白球(ventralpallidum,VP)相毗邻,是边缘系统连接纹状体、锥体外系运动接门。

  • 标签: 伏隔核 阿片 药物成瘾
  • 简介:创造性思维是从事创造性活动,进行创新活动时思维方式,而早期教育是人类教育起点,早期教育应更加注重创造性思维培养,本文简要介绍了创造性思维特征,早期教育对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详细论述了如何在早期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

  • 标签: 早期教育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性活动 创新活动 起点
  • 简介:目的比较开颅手术两种方法封闭额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术额窦开放病人临床资料。对照组85例病人接受标准额窦关闭法封闭额窦,观察组104例病人接受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通过比较病人术后脑脊液漏、额窦炎以及颅内感染发生率,评估两种方法处理术额窦开放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及额窦炎发生率分别为1.92%、2.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11.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6)。对照组病人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35%,观察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结论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是一种快速、有效、可靠封闭额窦方法。

  • 标签: 开颅手术 额窦 开放 额窦 封闭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测验在义务兵征兵体检应用.方法将心理测验作为体检一部分,用MMPI、PHI和16PF量表评定参加征兵体检并初检合格应征青年,以测验结果作为确定是否入伍一个依据.结果PHI与16PF可以较好反应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有很好检测效果,与精神检查发现,病史调查结果相一致.结论在招收义务兵时进行心理测评可以筛选出精神异常者和心理素质较差者,初步确定了测查程序、工具选择、选拔标准,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测验 义务兵 征兵体检 应用 研究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外伤性颅内血肿和急性脑积水等是现今神经外科中发病率较高疾病,随着神经外科微创理念发展及CT等辅助检查技术水平提高,各种微创技术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我院自2007年10月~2009年3月利用微创穿刺外引流术、配合血肿溶解技术对98例急诊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出血脑室铸型,术后突发脑积水等)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 标签: 神经外科急症 微创理念 穿刺技术 外伤性颅内血肿 高血压脑出血 急性脑积水
  • 简介:目的观察卒后抑郁(PSD)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探讨百优解抗抑郁治疗对卒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例),分别在病程2周、1月、3月、6月、12月行PSD诊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同时完成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1)脑卒中患者约44.70%出现抑郁症状;(2)卒类型和性别与PSD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3)PS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关.(4)PSD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半球利性均无相关性(P>0.05);(5)百优解能明显改善病程3、6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月时不仅抑郁症状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尤为显著.结论卒后抑郁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长期并发症,并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速度和程度.抗抑郁治疗能在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同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神经功能 神经康复 PSD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