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下肢缺血预处理(DLIP)对未成熟心肌间质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动物Langendorff灌注模型.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n=8),仅灌注K-H液90min;I/R组(I/R,n=8),建立灌注模型,灌注K-H液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E组(n=8),动物麻醉后反复3次阻断双下肢血流5min,松开5min,建立模型,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然后各组全心停灌45min,恢复灌注15min改为工作心30min.以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心肌羟脯氨酸(HP)及血清内皮素(ET)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E组在心功能恢复、HP含量方面高于I/R组(P<0.05),ET含量低于I/R组(P<0.05).结论DLIP对未成熟心肌间质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 标签: 双下肢缺血预处理 DLIP 心肌间质 心脏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经Enterprise支架辅助治疗的1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可能原因,以及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143例(共205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未破裂动脉瘤43例,复发动脉瘤12例,破裂动脉瘤88例,共使用Enterprise支架170枚。治疗过程中,共出现2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4%;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经积极救治后恢复良好出院;急性血栓形成13例,经替罗非班和(或)尿激酶,微导管、导丝接触溶栓,11例即刻血流完全恢复,1例溶栓失败,1例血流缓慢,术后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例死亡(术前Hunt.Hess1V级);血管痉挛3例,经减少血管壁刺激及罂粟碱灌注后好转;术中支架导引导丝断裂,支架到位困难1例;术中最后1枚弹簧圈填塞困难,凸人载瘤动脉1例;术后非动脉瘤性出血2例,1例经保守治疗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经开颅手术后病情稳定,遗留失语及一侧肢体偏瘫。结论应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提高术中操作技巧,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Enterprise支架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法洛四联症(TOF)的病变特点,总结其手术治疗经验及术中所遇到的特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间实施的244例TOF手术情况,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OF根治术236例(包括合并畸形的手术),其中根治术同时行双向格林手术、室缺补片打孔术、右室至肺动脉带瓣血管外通道术共5例,介入+根治(Hybrid)手术4例,非体外循环下体肺分流术8例。结果术后早期(30d内)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1.64%。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心功能衰竭2例,灌注肺、呼吸衰竭2例。其他主要并发症30例。随访1-13个月,晚期死亡1例,死于右室-肺动脉外通道堵塞。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指征,根据不同病变采取不同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法洛四联症 外科手术 心肺转流
  • 简介: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26例,其中确诊为冠心病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188例作为对照组,确诊为稳定性冠心病并发心血管事件患者138例作为观察组。比较Lp-PLA2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Lp-PLA2、肌酐、TG及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6.80±39.40)μg/Lvs(220.20±27.50)μg/L,P=0.000;(71.28±18.04)μmol/Lvs(58.91±10.63)μmol/L,P=0.003;(1.82±1.22)mmol/Lvs(1.31±0.59)mmol/L,P=0.008;(2.63±0.94)mmol/Lvs(2.25±0.74)mmol/L,P=0.043]。观察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9.7%vs24.5%,P=0.009;58.0%vs18.1%,P=0.031;22.5%vs10.6%,P=0.015)。多元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Lp-PLA2水平是影响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OR=3.012,95%CI:1.203~7.511,P=0.018)。结论Lp-PLA2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降低Lp-PLA2水平能够有效缓解病情。

  • 标签: 脂蛋白类 磷脂酶A2 冠心病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 简介:目的观察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近期心肌损伤、心肌灌注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行PCI治疗的UA患者56例,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术前7d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40mg/d,术后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24h、3d检测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isoenzymeofcreatinekinase,CK-MB)、血肌钙蛋白(troponinI,TnI)、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浓度;术前、术后即刻评估TMI心肌灌注分级(TMImyocardialperfusion,TMP)情况,并记录术后随访3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术后24h血CK-MB、TnI浓度明显升高,术后3d较前有所下降;治疗组血清CK-MB、TnI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46);两组术后NO水平明显升高,以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PCI治疗前、后治疗组TMP0/1级的发生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19);术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7%低于对照组21.4%,治疗组整体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病情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治疗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能改善UA患者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可能降低术后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减轻病情严重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损伤 阿托伐他汀
  • 简介: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已证实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RIPre)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降低围手术期心肌再灌注损伤作用。但RIPre具有特定的保护窗,因此研究者们采用多次肢体RIPre来延续该保护窗,从而为心血管疾病探索出一条新的预防及康复手段。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心肌再灌注损伤 康复
  • 简介:干细胞移植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但是,移植后干细胞的低存活率、低分化率限制了其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为此,研究者们通过不同的方法预处理干细胞,改善其性能,从而提高干细胞移植后的治疗效果。本文对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少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技巧。方法给5例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率〉98%的患昔行CAS治疗,对术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斑块碎裂1例,保护伞导致的病变血管急性闭塞2例,保护伞撤出困难1例,支架到位困难1例。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中和术后卒中发作或死亡。结论正确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是避免术中致残、致死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免疫及心肌炎性调节作用。方法纳入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CI治疗,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照组(n=41,常规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kinaseisoenzyme-MB,CK-MB)及肌钙蛋白(troponin,TnI)等心肌炎性指标和CD4^+T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miRNA)-21表达情况,并观察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d的TNF-α浓度低于对照组[(0.26±0.05)pg/mLvs.(0.44±0.11)pg/mL,P〈0.05]、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13.26±3.48)pg/mLvs.(10.43±2.52)p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观察组hs-CRP、CK-MB及TnI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1周及2周miRNA-2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1表达水平与IL-10和TNF-α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观察组术后心绞痛和谷丙转氨酶(ALT)异常升高发生率分别为2.04%和4.0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前干预,能显著减少心肌炎性损伤和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这可能与阿托伐他汀上调miRNA-21表达,抑制TNF-α浓度,促进IL-10分泌有关。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强化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免疫 心肌炎性反应
  • 简介:2010年8月28日至9月1日,欧洲心脏学会(ESC)2010年年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220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出席了此次学术会议,进行了学术交流。在此次会议期间,公布了ESC的《心房颤动处理指南(2010版)》。这一新的关于心房颤动(房颤)的指南是在2006年指南的基础上,

  • 标签: 欧洲心脏学会 心房颤动 指南 学术交流 ESC 会议
  • 简介:目的探讨对于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二尖瓣置换术(mitralvalvereplacement,MVR)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ricuspidvalveplasty,TVP)对其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二尖瓣病变伴有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MVR组(40例)与MVR+TVP组(4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中体外循环资料。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心脏进行评估,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2年的相关情况,观察三尖瓣瓣环收缩期末内径(tricuspidvalveannularendsystolicdiameter,TVAESD),三尖瓣瓣环舒张期末内径(tricuspidvalveannularenddiastolicdiameter,TVAEDD),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annularplanesystolicexcursion,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ventricularfractionalareachange,RVFAC)。同时对比两组围术期病死率、2年存活率和三尖瓣关闭不全程度患者比例。结果术后2年MVR+TVP组的TVAEDD和TVAESD显著小于MVR组,而RVFAC显著高于M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MVR+TVP组三尖瓣关闭不全和心功能改善患者比例显著优于MVR组;MVR+TVP组术后2年的存活率显著高于MVR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行MVR患者同期行TVP有助于患者右心功能和三尖瓣功能的恢复,从而有利于减少MVR后远期出现的三尖瓣关闭不全。

  • 标签: 二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成形 三尖瓣关闭不全
  • 简介: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CIPC)对神经元神经钙调磷酸酶(CaN)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CIPC组、尼莫地平组、环孢素A组及LY294002组,每组18只。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计算脑梗死体积;检测CaN及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脑缺血组比较,CIPC组、尼莫地平组和环孢素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5组Ca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脑缺血组比较,CIPC组、LY294002组CaN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CIPC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环孢素A组Ca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除LY294002组外,余各组p-AKT蛋白表达与CaN蛋白相反。结论CIPC降低神经元CaN表达,提高p-AKT表达,提供神经保护。尼莫地平和环孢素A增强了神经保护。LY294002抵消了CIPC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缺血预处理 神经元 蛋白激酶类 磷酸化酶激酶 尼莫地平
  • 简介:近年来随着心脏起搏器植入数量逐年增加,植入后并发症越来越多,其最严重并发症为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率达1.01%[1],大部分囊袋感染的处理较为棘手,根本方法是拔出电极,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我科成功保守处理3例起搏器囊袋感染坏死病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囊袋感染 植入后 临床分析 坏死感染 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