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氨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和调脂联合降压组,治疗3个月后对治疗前后降压疗效及昼夜血压变化进行比较并作出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单纯降压组白天收缩压下降值为(17.1±3.5)mmHg,舒张压下降值为(7.9±2.5)mmHg,夜间收缩压下降值为(15.5±4.2)mmHg,舒张压下降值为(7.2±3.2)mmHg;而调脂联合降压组白天收缩压下降值(19.6±4.1)mmHg,舒张压下降值(10.5±3.1)mmHg,夜间收缩压下降值(19.2±4.0)mmHg,舒张压下降值(10.5±2.8)mmHg,调脂联合降压组及单纯降压组血压水平均较前下降,但调脂联合降压组患者夜间血压降低较单纯降压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氨地平能有效降低血压;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减少昼夜血压波动,改善昼夜节律消失现象。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贝那普利 氨氯地平 非杓型高血压
  • 简介:目的评价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围术期口服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冠脉微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进行直接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28例和吡格雷组26例,分别于PCI治疗前口服替格瑞洛片180mg或硫酸氢吡格雷片600mg,PCI治疗后口服替格瑞洛片90mg,每天3次或硫酸氢吡格雷片75mg/d,并于PCI治疗前、后进行血管造影检查,以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计数(correctedTIMIframecount,cTFC)和心肌blush分级(myocardialblushgrade,MBG)评价冠脉微血管功能。结果两组分别有28例和25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PCI治疗前cTF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两组TIMI血流分级、MBG和cTF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合并血栓抽吸术为标准将患者进行亚组比较,结果表明血栓抽吸并不影响cTFC(P〉0.05);两组ST段缓解率分别为84.85%±23.16%和70.93%±33.6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PCI治疗围术期口服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冠脉微血管功能不优于吡格雷,但确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微血管功能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 简介:目的评估2006、2011年中国东部城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早期吡格雷的应用变化情况,并探讨影响其使用的因素。方法基于"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回顾性AMI研究"所收集的2006年和2011年东部城市具有代表性的AMI患者的临床信息,评估住院早期(入院24h内)吡格雷的应用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住院早期吡格雷应用的因素。结果共计32家医院的4548份AMI病历纳入研究。中位年龄为64岁,女性患者占31.8%。2006-2011年,AMI患者住院早期吡格雷使用率从58.1%增加到86.8%(P〈0.0001)。多因素模型分析中,吸烟患者住院早期吡格雷应用率高于非吸烟患者(OR=1.51,95%CI:1.22-1.86,P〈0.0001);相对入院时未合并胸部不适患者,入院有胸部不适的患者更易接受吡格雷早期治疗(OR=2.12,95%CI:1.66-2.71,P〈0.0001);院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OR=6.47,95%CI:3.24-12.92,P〈0.0001)患者吡格雷使用率高于未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结论过去6年间,我国东部城市AMI患者住院早期吡格雷应用得到显著改善,但其应用率与指南推荐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仍存在进一步改善空间。

  • 标签: 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医疗质量 东部城市
  • 简介:  目的:评价氨地平、苯那普利单独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氨地平组(A组,41例,接受氨地平治疗);苯那普利组(B组,45例,接受苯那普利治疗);联合治疗组(C组,40例,接受氨地平和苯那普利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血压及血浆NO、ET测定,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NO、ET水平对照。结果:较之对照组,三组高血压患者NO水平显著降低(P〈0.01),ET水平显著升高(P〈0.01)。三组治疗后血压、E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A组及B组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C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三组血浆NO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均〈0.01);A组及B组血浆NO水平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C组NO升高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结论:氨地平和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和血浆ET水平,同时升高血浆NO水平,而两药联用疗效更佳。

  • 标签: 高血压 氨氯地平 苯那普利 一氧化氮 内皮素
  • 简介: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2月~2015年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126例1级、2级高血压患者,根据UACR分为:正常对照组(UACR〈30mg/g)46例、微量蛋白尿组(30mg/g≤UACR〈300mg/g)43例、临床蛋白尿组(UACR≥300mg/g)37例,3组均给予厄贝沙坦氢噻嗪降压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末UAC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正常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3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128.93±8.77)mmHgvs.(157.66±9.23)mmHg;(130.18±8.56)mmHgvs.(158.35±8.88)mmHg;(131.54±9.07)vs.(158.66±9.15)mmHg]、舒张压[(79.37±6.15)mmHgvs.(98.93±5.26)mmHg;(80.64±5.84)mmHgvs.(99.24±5.35)mmHg;(80.94±5.59)mmHgvs.(99.36±5.21)mmHg]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量蛋白尿组患者UACR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143.27±55.73)mg/gvs.(167.22±62.84)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UACR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18.67±3.97)mg/gvs.(19.53±4.57)mg/g;(348.61±23.52)mg/gvs.(356.17±27.35)m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噻嗪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降低微量蛋白尿患者的UACR,对正常范围蛋白尿患者及临床蛋白尿患者的UACR短期作用不明显。

  • 标签: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高血压 尿微量白蛋白 尿肌酐
  • 简介:目的探讨氨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复方片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细胞因子人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影响。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4例。观察组患者口服氨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复方片,同时口服依折麦布;对照组患者口服氨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复方片。比较两组用药后的疗效、安全性及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CRP、IL-4和IL-10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为(3.3±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为(1.3±0.3)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为为(1.4±0.2)mmol/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CRP、ET-1浓度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TNF-α、CRP、ET-1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10、IL-4浓度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IL-10、IL-4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复方片联合依折麦布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血脂浓度,有可能更好地发挥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依折麦布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复方片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芬酸钠缓释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双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实验组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沉指标为(45.6士5.8mm/h)、C-反应蛋白指标为(21.6士3.0mg/ml)、类风湿因子为(53.2士10.4u/m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较高,采用双芬酸钠缓释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雷公藤多苷片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粉针剂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自由基、纤溶活性、一氧化氮的干预作用。方法:测定80例EH患者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物(t-PA),t-PA抑制剂(PAI)及一氧化氮(NO),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予左旋氨地平75mg/d降压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粉针剂400mg加入25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后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DA、SOD、t-PA、PAI及N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MDA、SOD、t-PA、PAI及NO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DA[(5.66±1.30)μmol/L∶(3.86±0.88)μmol/L]、PAI[(5.67±2.15)AU/ml∶(2.65±1.10)AU/ml]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均〈0.01),而SOD[(87.4±21.6)U/L∶(138.2±18.9)U/L],t-PA[(0.67±0.3)IU/ml∶(1.23±0.46)IU/ml],NO[(7.58±2.66)μmol/L∶(12.86±3.61)μmol/L]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均〈0.01)。结论:丹参粉针剂能提高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促进纤溶活性及增加一氧化氮合成、释放。

  • 标签: 高血压 丹参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一氧化氮
  • 简介:已有研究证实,首个口服可逆性ADP受体拮抗剂AZD6140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所获得的平均血小板抑制水平高于吡格雷。美国学者Cannon等的DISPERSE-2研究主要比较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使用吡格雷与AZD6140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期有效性。

  • 标签: 氯吡格雷 安全性 有效性 耐受性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口服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联合体外膜肺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治疗成人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myocarditis,FM)并发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6例成人FM并发CS患者,在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以及IABP辅助下,血流动力学仍呈恶化趋势,而应用静脉-动脉模式ECMO支持,回顾性分析其住院期间及出院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年龄(29.50±5.54)岁,其中男1例(16.7%),女5例(83.3%)。ECMO支持时间(154.67±56.40)h,IABP支持时间(179.00±62.92)h。在6例患者中,5例(83.3%)患者成功脱离ECMO辅助循环并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至今,患者的心功能正常。1例患者未能撤机,死于并发症。结论在药物及时治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基础上,IABP联合ECMO辅助循环治疗可能在FM并发CS患者中起协同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体外膜肺氧合
  • 简介:目的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对Willis完整性与脑梗塞发生率的关系,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减少脑梗塞的发病率。方法2012年12月~22016年4月脑部磁共振检查黔南地区少数民族患者平扫+血管成像共355例,年龄19岁至92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男性247例,女性108例,采用GEl.5THDI磁共振,8通道头颅线圈,行T1WI、T2WI,水抑制像,弥散加权成像,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脑血管成像fMRAl成像。结果黔南少数民族地区成人Willis不完整性率为70%,略低于国内报道的73%。Willis不完整性检查组脑梗塞发生率为76%,Willis完整性检查组脑梗塞发生率65%,说明willis不完整性与脑梗塞发病率成正比。结论Willis存在变异,其代偿能力与脑梗塞有关。

  • 标签: WILLIS环 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 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