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营养状态达标及不耐受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观察对象:重症监护室肠内营养支持患者,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展开研究,纳入7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多学科合作护理)与对照组(n=35,常规治疗)两组,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营养达标率比较,观察组患者(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68.57%);肠内营养支持不耐受发生率,观察组患者(8.57%)低于对照组患者(34.28%),(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针对重症监护室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不耐受发生率,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 重症监护室 肠内营养支持 营养状态 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身的营养情况也越来越重视,本次实验研究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营养支持结合姑息护理对其营养状态、胃肠激素水平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1月到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共计110例,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平均分为传统护理组和营养姑息护理组(每组各55例),经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态评分、胃肠激素水平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经过数据分析,营养姑息护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97.35±3.42);传统护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83.57±3.79);对比显示发现营养姑息护理组患者的营养状态、胃肠激素水平和生存质量情况都更好,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在姑息护理上结合营养支持,可以监管患者的入口食物,保持肠内正常消化,该护理措施能够提升患者的营养状态,调整胃肠激素水平,改善生存质量,值得大范围推广,建议提倡。

  • 标签: 营养支持结合姑息护理 消化道肿瘤 应用效果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及认识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营养状况、认识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和认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高血压合并营养不良 老年 认知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患者,探究应用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以及个人营养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8例恶性肿瘤辅助化疗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34)在护理方面应用常规护理的干预手段,对照组(n=34)应用综合护理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以及数据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营养良好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与生理机能三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数据统计分析可知,观察组SAS、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患者来说,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荐应用综合护理的干预手段,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该护理手段的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等不适情绪,提升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明显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营养风险 恶性肿瘤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应用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86例,通过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比较患者康复情况、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应用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确切。

  • 标签: 结直肠癌 老年患者 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针对性营养干预应用在术后肠梗阻患者中对其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22.8-2023.11我院收治的术后肠梗阻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案差异将入选者划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入选4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针对性营养干预,评价组间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营养状态数值(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比较可见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为术后肠梗阻患者实施针对性营养干预可明显改善其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针对性营养 肠梗阻 营养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经鼻空肠营养管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至2023年1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生理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BMI、TP、Hb、WB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ALT、CRP、Lym、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经鼻空肠营养管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及生理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经鼻空肠营养 急性重症胰腺炎 营养指标 生理指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实施延续护理结合营养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营养状态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8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延续护理结合营养干预,比较患者的营养指标(IgG、IgM、IgM)、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营养指标与护理满意度都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实施延续护理结合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营养干预 鼻咽癌放疗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给予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应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2年11月到2023年11月期间,100例在我院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对比,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基础上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研究组营养相关性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肠内营养耐受情况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在对肠道耐受性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价,并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可以为临床上实现安全、高效的肠内营养提供保障。

  • 标签: 肠内营养 耐受性评估 管理方案 危重症 肠内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共计7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分组方法是随机抽样法,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两组实施的干预措施分别是肠外营养支持和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比较2组病患在术后康复速度以及营养状况方面的异同。结果 对比康复速度,观察组的术后首次经口进食、首次自主排便、首次排气、首次自主下床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对比营养状况,干预后2组的营养状态较干预前均有好转,观察组干预后的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实施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更有利于促进其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老年结直肠癌 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 康复情况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应用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自身营养状态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早期组,各52例,常规组接受常规营养支持,早期组采用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的手术前后营养状态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指标。结果:手术前两组营养状态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接受营养支持后HB和ALB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早期组较常规组高(P<0.05);早期组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和进食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接受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能够促进自身营养状态改善,且患者胃肠道功能更加迅速,术后恢复情况较为良好。

  • 标签: 食管癌根治术 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 营养状态 胃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择结直肠癌化疗患者94例,摸球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早期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比较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基础上,联合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用于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可优化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结直肠癌化疗 早期营养支持 早期康复护理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的支持护理中应用不同营养护理方式的作用。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营养泵持续泵入法)与参照组(40例,传统鼻饲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胃肠功能指标(胃动力素、胃泌素、生长抑素)。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胃泌素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值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的营养状况、胃动力素、生长抑素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值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肠内营养给予营养液持续泵入护理法可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与肠内营养状况,值得推广。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方法 重症脑卒中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脑出血治疗中辅以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的干预价值。方法:纳选对象为2022.01至2023.10在院治疗的6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比对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与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予以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建议推广。

  • 标签: 重症脑出血 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 营养状况 并发症
  • 简介:外出打工的丈夫突然坠楼成了植物人。为了让毫无知觉的丈夫从“沉睡”中醒来,妻子尝试了许多刺激丈夫、唤醒丈夫的方法,可都无济于事。一次偶然的机会,妻子发现了一个不便对外人言说的秘密:触及丈夫敏感部位,丈夫有微弱反应。经过长期抚摸和捏掐丈夫的敏感部位,这位可敬的妻子最终把“沉睡”的丈夫唤醒了……

  • 标签: 植物人 唤醒 抚摸 隐私 外出打工 丈夫
  • 简介:【摘要】肿瘤是一种由体内细胞异常增殖而产生的疾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体内局部出现肿块。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当前肿瘤治疗的三种主要方法之一。伴随着姑息性化疗和辅助化疗的使用范围的持续扩大,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也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和认同。但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可发生严重的营养不良事件,易对其生存质量及预后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护理,以改善其治疗效果,并尽可能地修复因化疗而受损的正常组织。基于此,本文将对肿瘤化疗患者营养支持及护理进行研究,以改善其营养不良状况。

  • 标签: 肿瘤化疗;营养支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同时根据患者护理方式分组,常规护理41例(常规M组),专项化护理干预方法40例(专项Z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生理指标(营养),护理满意度情况行分析。结果:专项Z组、常规M组护理干预1周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护理满意度专项Z组更高(t=10.535、7.783、=10.768),P<0.05,差异显著。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在危重患者治疗中,对于促进患者营养指标与护理满意度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危重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和阐述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的营养护理策略,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首先将讨论各种不同的营养策略,包括限制蛋白质摄入、补充微量元素、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适度运动等。还将讨论这些策略对CKD患者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索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慢性肾病 营养策略 护理研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围术期间患者因骨科疾病而处于应激状态之中,日常消耗量较大,为此必须重视骨科患者围术期间营养支持管理。护理人员应当先进行营养支持评估,了解患者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功能,进而选择最佳的营养支持途径。护理人员按照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而给予针对性护理,日常加强导管护理管理,重视预防各类并发症,因此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骨科 围术期 营养支持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