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卫生事业管理与服务体系优化。通过对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和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了其在卫生事业管理和服务体系优化方面的潜力和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卫生事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的优化。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医疗在提高卫生事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互联网医疗的应用也面临着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合规监管等问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相关方面共同努力解决。

  • 标签: 互联网医疗 卫生事业管理 服务体系优化 资源配置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社区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心血管疾病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了社区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对比组间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社区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具有良好降低不良事件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社区公共卫生 护理干预 心血管 疾病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在岗的医护人员中,随机抽选50例进行研究,应用行为干预,分析干预前后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干预后,医护人员的各项洗手指征执行情况、各项洗手技术掌握情况均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在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培养过程中,应用行为干预,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行为干预 医护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问题重点关注,探讨护理干预应用的分具体效果。方法 以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80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的应用前后进行分组,目的是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临床执行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比,总依从率60(75.00%)VS 80(100.00%),数据见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依从率更高。结论 临床针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问题行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可促进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升,有效避免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增强住院安全性,效果理想,建议推广。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 护理干预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在岗的医护人员中,随机抽选50例进行研究,应用行为干预,分析干预前后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干预后在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两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体液血液、摘手套后中均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在掌心对掌心手指并拢互搓、手指交错掌心擦掌背、手指交错掌心擦掌心、拇指在掌中转动、两手互握互搓指背、指尖摩擦掌心、使用擦手用具情况中均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在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培养过程中,应用行为干预,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行为干预 医护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 作者: 何吉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第7卷第8期
  • 机构: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江苏 苏州 215321
  • 简介:目的:探究品管圈护理管理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医护人员3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实施品管圈管理的阶段分为未实施阶段的对照组与实施阶段的研究组,比较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综合能力。结果:研究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责任意识、QC手法应用、团队协作意识、问题处理能力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最后在医院感染发生方面,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管理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且能够促进医护人员综合能力的增强,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机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护理管理;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在卫生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流行病学的基础概念和疫情调查方法,以及卫生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这些方法如何在健康问题的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此研究强调了这两个领域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卫生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 标签: 流行病学 卫生统计学 科研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指导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的妇幼保健工作视为B组,将我院2019年加强后的妇幼保健工作视为A组,对两年内的妇女及幼儿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研得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可有效提升我院妇科及新生儿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切实提升护理人员的各项专业能力,包括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引导患者康复训练的能力等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妇幼保健 公共卫生 服务水平 指导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提高手术室卫生员的个人安全防护意识。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对18名卫生员的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及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教育。结果:在进行防护教育后,手术室卫生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明显提高,防护措施明显改善。结论:加强手术室卫生员的安全意识及防护教育势在必行。

  • 标签: 手术室 卫生员 安全意识 防护
  • 简介:目的了解农村乡卫生院合柞医疗现状,分析影响现状的因素,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法对湖南省慈利县3个乡的3所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和就诊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待遇差,教育水平低,农村居民对乡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满意度不高。结论建议从提高乡卫生院医务人员水平入手,逐步改善农村居民的医疗现状。

  • 标签: 乡镇医务人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简介:摘要:普通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保洁员、配膳员等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清洁、消毒等知识和技能。物体表面(包括监护仪器、设备等的表面)应每天湿式清洁,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擦拭物体表面的布巾,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擦拭地面的地巾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高低取决于环境清洁度,加强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提高环境清洁度,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本文围绕着ATP生物荧光检测在后勤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ATP生物荧光检测在后勤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性及相应策略的逐步实施。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面清洁消毒 医院感染 ATP生物荧光检测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方法:选择本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前后的护理管理工作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的影响,并总结改善对策。结果: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患者对于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职业认识度有了更高的评价,同时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也高于实施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乡镇卫生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乡镇卫生院 护理工作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健康教育护理应用于卫生院慢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卫生院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2例,均实行健康教育护理,经过治疗后,实行1年的随访,了解患者的疾病复发的情况。结果:选择患者中有3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比较满意,有19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掌握与慢性支气管炎相关知识的患者占72.73%;其中熟悉与慢性支气管炎相关的知识患者占27.27%。经过1年的随访,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达到0.09%。结论:在卫生院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慢性支气管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复发率,让患者感到满意。

  • 标签: 健康教育护理 卫生院 慢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检分诊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本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应用常规管理以及质量持续改进组,对比2组患者预检分诊的准确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预检分诊准确率以及患者对分诊的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检分诊中,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模式,能够更好地保障预检分诊的准确性,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相应改善,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预检分诊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消毒供应室的10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对比活动前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理论知识和洗手操作实践情况及手卫生实施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在手卫生理论知识和洗手操作实践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活动前的各项得分,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人员手卫生实施率相较护理前情况明显较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显著,应大力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人员 卫生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公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22 年5月5—13日,借助“问卷星”网络问卷和现场问卷调查,通过将问卷链接或二维码定向转发及周边市民现场调查的方式,对居民开展调查。结果 居民风险感知平均分为(25.48±6.07)分公众疫情风险感知得分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所在地风险等级、新冠相关知识知晓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显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所在地风险等级、新冠相关知识知晓度是公众疫情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公众的疫情风险感知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不同职业、文化程度人群风险感知程度不同,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根据居民的居住地、职业、文化程度分层次进行健康教育,针对性开展信息传播和风险教育,加大郊区、农村及中高风险地区疫情相关信息传播,提高其风险感知能力。

  • 标签: 公众 新冠肺炎 风险感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围绕对CSSD工作人员实施阳性强化法,对其手卫生依从性所产生的效果。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体为我院CSSD的48名工作人员,将这些工作人员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工作人员的人数比为1:1。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工作人员都接受一致的手卫生有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且均考核通过。在手卫生设施和现有的资源不变的前提下,研究组运用阳性强化法对CSSD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干预,并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CSSD工作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研究结果:研究组CSSD工作人员在接受阳性强化法后,与干预前的手卫生依从性相对比,获得明显提升。讨论,对CSSD工作人员运用阳性强化法,可以有效提升其手卫生依从性,应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阳性强化法 CSSD工作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传染病疫情预防工作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在此类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针对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标准存在显著差异的不同地区进行对比探讨,在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分别选取农村社区(对照组)、城市社区(研究组)进行研究,比较社区居民发生传染病的情况以及对免疫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在免疫知识的知晓情况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存在明显优势(p<0.05);研究组社区发生传染病的概率明显较少(p<0.05)。结论: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在预防传染病疫情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社区公共卫生机构的防控作用的同时也需要将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使得传染病疫情预防工作更加全面有效地展开。

  • 标签: 社区公共卫生机构 传染病 疫情预防
  • 简介: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由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和处理(action,A)4部分组成,周而复始循环运作,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管理。手卫生能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综合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功能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综合护理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综合护理组除按常规药物治疗外,由经过专科培训的社区护理人员每周1次上门进行功能训练与心理指导,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与Brunnstrom偏瘫功能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干预1年后,Brunnstrom分级和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综合护理组患者Brunnstrom分级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综合护理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中风后遗症 社区卫生服务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