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校饮水机出口水的水质微生物污染状况,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县67所学校的218台饮水机出口水作为检测样本,采用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检测出口水质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并采用GB4789.15-1998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18份水样检测结果显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和霉菌酵母菌的合格率分别为75.7%、89.0%、100.0%、92.2%;冷水口样品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菌合格率均明显低于热水口样品,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学校饮水机出口水的水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学校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饮水意识,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疾病控制机构应加强对学校饮用水的监测,共同为学校饮用水的安全卫生提供保障。

  • 标签: 学校 饮水机 水质 微生物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在某化工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对建筑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职业卫生管理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以及危害防护措施分析。结果在该企业项目建成正式投产之后,在生产当中,可能生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氧化氮、异丁烯、氨以及叔丁胺等。该项目具有着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工人主要通过巡检方式接触,每天的接触时间在1h左右。结论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以及危害情况的综合分析,即能够在实现风险等级确定的基础上以相关防护措施进行应对处理,能够对无类比资料在实际分析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较好的弥补。

  • 标签: 职业卫生风险评价 化工企业建设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磷后对肌酐检测的交叉污染。方法将30份低值血清肌酐(〈44μmol/L)、30份中值血清肌酐(44~133μmol/L)和30份高值血清肌酐(〉133μmol/L)分别以方式1(独立测定肌酐)、方式2(同时测定两者但在仪器上把磷试剂设置在紧靠肌酐的前面)、方式3(同时测定两者但在两者试剂之间放置3个其他项目)和方式4(按照方式2不过把磷的试剂换成罗氏原装),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方式2测定的肌酐的值比其他方式测定的值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磷后对血清肌酐检测有严重的交叉污染,可以通过合理编排测定顺序或者改变磷的试剂(测定方法)来消除。

  • 标签: 生物化学/仪器和设备 肌酸酐/血液 磷/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