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实行高粘度骨水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抽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我院接诊的82例OVCF患者,依据抽样法等比分组,分析对照组纳入的41例实行低粘度骨水泥治疗与观察组纳入的41例实行高粘度骨水泥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治疗前,组间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高粘度骨水泥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骨水泥型单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例,采用骨水泥型单髋关节置换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观察组,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采取骨水泥型单髋关节置换术时,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较短;而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时,术后患者功能康复效果较好。二者各有优点,可结合老年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水泥 单髋 全髋 关节置换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探讨患者手术前、后IPSS、Qmax及PVR等指标变化,从而可为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规范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截选本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65例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TURP,32例)与观察组(TURP+TUIBN,3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PSS、Qmax、QOL及PVR变化,统计两组组织切除量;随访6-12个月,平均为(9.1±2.0)个月;统计两组患者膀胱颈挛缩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PSS、Qmax、QOL及PVR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显著;观察组组织切除量平均为(9.89±3.39)g与对照组(9.92±3.42)g比较(t=-0.036,P=0.97);观察组术后发生膀胱颈挛缩率为3.0%(1/33)明显低于对照组21.9%(7/32),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TURP+TU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显著且可降低术后膀胱颈挛缩发生,从而保障其安全性,因此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方案。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接诊的9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前列腺体积进行分组,其中小于80ml的患者52例,设为A组,80-120ml的患者46例,设为B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治疗措施,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随访6个月,采用QOL生活质量量表以及IPSS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QOL评分(2.3±0.7)分以及IPSS评分(7.8±1.3)分均显著低于B组的(3.1±0.8)分、(9.5±1.4)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对80ml以下的前列腺增生组织具有显著的疗效,手术安全性更高,临床病症改善效果佳,且术后可恢复更好的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6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9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甲状腺良性腺瘤微波消融治疗后体积缩小率与消融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81例甲状腺良性腺瘤微波消融患者进行研究,记录术后1月、3月、6 月、12月消融区体积,把体积缩小率计算出来,对体积缩小率和单位体积消融时间中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消融术后甲状腺良性腺瘤体积缩小率与单位体积消融时间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消融时间越短,腺瘤体积缩小率越大。结论 对甲状腺良性腺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微波消融治疗,具有理想的疗效,安全性高,在完全消融甲状腺良性腺瘤的基础上,能够对消融时间进行有效控制,能够对肿瘤体积缩小率有效提升。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良性腺瘤 微波消融 体积缩小率 消融时间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2021年7月作为研究时段,此期间在本院住院手术的57例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统计患者的个人信息后按照双盲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内28名患者,观察组中设置29名患者。观察组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电切术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评价确认,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出现了并发症状况,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后满意状况,评估组间差异,记录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对比手术时间长短。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手术时间略长(双极电切的速率和单极电切的速率上基本没有太大差异,这个改一下),两组患者除手术时间以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满意度结果分析,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更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针对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疗效更优,相较于单极电切来说,等离子电切在时间上略有缩短,但在出血和电切综合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来的优势明显,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MSCT技术测量胰腺体积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健康人群资料各60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MSCT技术对胰腺密度、胰腺体积、胰体比、胰腺头、体、尾径线大小进行测量。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胰腺密度、胰腺体积、胰体比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腺体、尾径线大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腺头径线大小略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MSCT技术测量的胰腺体积相关指标数据,明显异于正常健康人群,在2型糖尿病病情监测过程中,可推广应用该项技术。

  • 标签: 2型糖尿病 MSCT 胰腺体积 价值
  • 简介:背景:国内有研究报道过伸复位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胸腰椎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目的:分析采用过伸复位法配合单侧穿刺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老年Kü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2例老年Kümmell病患者,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59-84岁,涉及T(11)椎体2个,T(12)椎体8个,L1椎体7个,L2椎体4个,L3椎体2个,L4椎体2个,L5椎体1个,均在过伸复位下进行单侧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后凸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中缘与后缘高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4h内疼痛缓解或消失,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未引起明显临床症状;随访期间2例发生非相邻椎体骨折;(2)患者治疗后1d、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3)患者治疗后1d、末次随访的伤椎椎体前缘、中缘及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伤椎后凸Cobb角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4)结果表明,过伸复位配合单侧穿刺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老年Kümmell病,可有效改善腰背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减小后凸畸形,改善功能障碍。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椎体成形 骨水泥注射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不愈合 Kümmell病
  • 简介:摘要目的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选取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良好的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较差的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术后早期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个月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较好的情况下,椎体成形术患者近期治疗效果较理想,从长期的治疗效果上看,骨水泥弥散情况的影响不明显。

  • 标签: 骨水泥 椎体成形术 Oswestry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骨水泥注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选择的入院时间为2017年10月~2020年7月期间,且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参照组样本15例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15例样本予以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治疗,对比相关数据。结果:与参照组对比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且该组患者的疼痛感不明显,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经皮骨水泥注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长期效果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上升,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骨水泥注入术 骨质疏松 椎体 压缩性骨折
  • 简介: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长期使用结果很难在年轻患者中获得。我们对一组活动量大、要求较高、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使用Metasul金属对金属关节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对这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的中期结果进行回顾研究。方法:对62例年龄小于50岁(平均年龄37岁)的患者行70个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患者(2个髋)因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内出现深部感染而行关节切除成形术,予以剔除。余60例患者(68个髋)获得完整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年。结果:患髋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5分;56例患者(93%)疗效评价为优。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假体松动表现。1例患者发现一处骨盆局灶性骨溶解,另1例患者有两处小的股骨局灶性骨溶解。出现骨盆局灶性骨溶解的髋关节接受了翻修手术,更换髋臼内衬,对未松动假体周围的骨溶解灶进行植骨。结论:通过对本组患者术后平均7年的随访,可见Metasul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发生率较低。但有必要进一步随访,以明确与金属对金属关节置换有关的任何长期不良事件。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病例系列(没有,或历史,对照组)]。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金属对金属 50岁以下 Harris评分 关节切除成形术 非骨水泥型
  • 简介:目的探讨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近五年我科收治的24例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伴有顽固性下腰痛的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骨密度并判断骨质疏松情况,均行后路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三维矫形植骨内固定术。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影像学数据,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使用椎弓根钉8~10枚,关键椎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平均6.5枚/例;手术时间平均158(125~200)min,出血量平均356(200~560)ml。术后脑脊液漏6例,经处理后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无椎弓根钉拔钉、断钉,无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及骨水泥漏致栓塞病等严重并发症。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5年。术后即刻胸腰段后凸较术前平均矫正率为71.85%,未次(2~2.5年)随访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1.43%,随访期的矫正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6月及术后1年、2年胸腰段后凸Cobb角、腰痛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期之间后凸Cobb角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ODI评分与术后即刻及1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月及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适用于后凸Cobb角〈50°、最大单个椎体压缩比〈0.70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改善顽固性下腰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Ponte截骨术 骨水泥 脊柱后凸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腰椎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三维三切面成像模式下通过彩色多普勒反流信号体积定量评价瓣膜反流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自制反流模型,用豆浆模拟反流液体,选择2mm、4mm、6mm、8mm直径圆形反流孔口,在160cm、100cm、60cm液柱压差下,通过设置不同仪器条件观测实时三维三切面成像模式下彩色多普勒反流信号体积,将观测结果与实际反流量对比。结果(1)实时三维三切面模式下反流量的彩色多普勒信号体积受到仪器条件设置的影响,反流量测值随增益和能量输出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彩色多普勒速度标尺的降低而增大(P〈0.01);(2)在适当的仪器条件设置下,三维三切面成像法测得的反流彩色多普勒信号体积与实际反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压差对三维三切面成像法测得的彩色多普勒信号体积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低压差时提高增益结果更接近实际反流量(P〉0.05)。结论实时三维三切面成像模式下可以利用彩色多普勒定量评价瓣膜反流,且方法简便,但必须设置适当的仪器条件。

  • 标签: 三维超声心动描记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心脏瓣膜疾病 瓣膜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经温经活血汤联合艾灸治疗的临床获益,主要观察患者子宫体积与动脉血流所受影响,以指导未来子宫腺肌病的中医治疗。方法:70例中年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温经活血汤联合艾灸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子宫动脉R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温经活血汤 艾灸 子宫体积 动脉血流
  • 简介:背景:短柄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SHA)已经越来越多被应用于髋关节置换中。然而,相对于标准柄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短柄股骨假体在假体周围骨重建中的优势尚未十分明确。目的:基于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将THA和SHA术后假体周围骨重建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医师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从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有关THA与SHA术后假体周围骨重建的随机对照研究,确定检索时间截点为2018年3月,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荟萃分析计算加权均数差(WMD)和95%的可信区间(95%CI)。质量评估是由两个独立的研究者使用RveMan5.3软件完成。结果:最终纳入7个随机对照研究,共910位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种SHA设计(Proxima,Fitmore,Microplastyshort,Uniquecustom,Omnifit-HA1017)。集中数据显示,在所有Gruen区中骨密度变化的百分比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在Gruen1区,WMD=11.33,95%CI:-1.67~24.33,P=0.09;在Gruen7区,WMD=8.46,95%CI:-1.73~18.65,P=0.10。与THA比较,SHA的亚组分析明显说明其Gruen区的骨密度变化更小。在Gruen1区,WMD=27.57,95%CI:18.03~37.12,P<0.0001;在Gruen7区,WMD=18.54,95%CI:8.27~28.81,P<0.0001。结论:SHA术后假体周围骨重建与THA相似。然而,与THA相比,SHA有一定的优势,其优势大小与短柄设计的种类关系密切。另外,尽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重建的模式类似,但是SHA术后假体周围骨重建所累及的股骨长度明显更短。现有的相关文献数量及短柄设计种类有限,未来需要更大规模、多中心、最新设计的SHA的随机对照研究。

  • 标签: 骨重建 META分析 短柄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次骨水泥灌注法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56~84岁,平均66±2.5岁)25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分次经皮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没有发生明显骨水泥渗漏,第1-3天下地活动,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个月,患者疼痛无反复,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没有发生相邻椎体骨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分次骨水泥灌注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止痛效果良好,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一种微创、安全的方法。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与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随机的方式选取32例在本院进行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治疗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即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6例患者。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于实验组,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长于实验组,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临床治疗中,可采取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此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 抗生素骨水泥 外固定支架
  • 简介:背景: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肿瘤并取得良好疗效,但仍有一些问题需关注和探讨.目的:观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脊柱转移瘤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其对脊柱转移瘤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原代培养脊柱转移瘤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冷却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药物处理24h后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凋亡率以及细胞周期,通过SYBR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肿瘤细胞Bax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有促进脊柱转移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对照组、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冷却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的凋亡率分别为(3.80±1.09)%,(43.46±8.55)%,(28.77±9.39)%,两骨水泥组均能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作用更明显(P〈0.05).两骨水泥组均能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P〈0.05).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作用于脊柱转移瘤细胞后Bax、Caspase-3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可在体外细胞水平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作用更加显著.

  • 标签: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脊柱转移瘤 骨水泥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