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两种护理效果。方法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2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度-2018年度,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实施体位护理)、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的首次排便时间、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2.51±0.21)d短于对照组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2.95±0.95)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VAS评分(2.01±0.15)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3.27±1.01)分(P<0.05)。结论通过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后采取体位护理,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 体位护理 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微灶癌行腔镜甲状腺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灶癌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腔镜组、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两组患者均行甲状腺一侧腺切除加峡部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腔镜组采用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以及甲功减退率。术后第1天以问卷形式评价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腔颈部疼痛、颈部肿胀以及颈部紧绷感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以及甲功减退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天颈部疼痛、颈部肿胀以及颈部紧绷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行甲状腺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灶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可作为甲状腺微灶癌手术方式选择之一。

  • 标签: 甲状腺微灶癌 腔镜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90例接受肝切除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双盲法纳入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对比2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0.00%),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各项操作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围手术期全面护理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肝叶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单独保留肝尾状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肝胆管结石病合并肝萎缩-肥大复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位于患者左、右半肝,受累肝脏萎缩纤维化,不含结石的肝尾状肥大。术前评估患者体表面积为1.65m^2,标准肝脏体积为1167.63mL。根据CT检查预计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肝尾状)体积为706.12mL,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的60.47%。剩余肝脏占体质量的1.21%。患者行再次胆道探查取石,单独保留肝尾状肝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患者结石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4月。结果患者成功行单独保留肝尾状解剖性肝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80min,术中出血量为350mL,未输血。术后第2天拔除腹腔引流管,肝功能恢复良好,第8天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灶状胆管上皮乳头状增生伴轻.中度非典型增生,未见癌变。患者术后2个月T管造影检查胆管下端通畅,肝内外无结石残留,肝功能正常,拔除T管,恢复正常生活。随访1年,患者无寒战、发热、黄疸和腹痛;B超检查未发现结石,复查CT示剩余肝脏体积增大,肝内外胆管未见结石影。结论单独保留肝尾状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安全可行,疗效优良。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解剖性肝切除术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胆囊功能的左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30例有左肝外胆管结石但无胆囊结石的患者,行左肝外切除,再经左肝外胆管残端取胆总管结石,术中保留胆囊。结果30例无胆囊结石的左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未出现胆囊炎,无胆总管结石残留,均康复出院。结论行左肝外切除术治疗无胆囊结石的左肝外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左肝内胆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 保胆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6例创伤骨科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按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微创组61例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手术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感染、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远期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进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复方七皂苷钠凝胶在小儿静脉输液外渗早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小儿输液外渗(非化疗药物外渗)的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外敷,试验组采用复方七皂苷钠凝胶外敷,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试验组患儿红肿疼痛消退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七皂苷钠凝胶外涂在小儿静脉输液外渗效果更好。

  • 标签: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 静脉输液 外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处理化疗药物外渗的效果。方法60例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按化疗药物外渗的顺序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局部封闭+复方七皂苷钠和局部封闭+50%硫酸镁湿敷各30例,对其更换次数、显效时间及痊愈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显效时间、痊愈时间、更换次数上各年龄段进行t检验,各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七皂苷钠治疗药物外渗所致的水肿、止痛及血管软化效果明显优于50%硫酸镁,且操作简单,无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康推广.

  • 标签: 诊断和治疗物质外渗 七叶甙 封闭疗法 药物疗法 临床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肝间性错构瘤的CT及MR特征,总结鉴别诊断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7年2月,医院共收治小儿肝间性错构瘤14例,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CT检查,均表现为单发的囊实性占位,术前明确诊断率8.3%(1/12)。边缘清楚,右肝8例、左肝3例、肝中叶1例。表现为类圆形8例、不规则4例,未见分。长径61~142mm,平均(85.6±15)mm,CT值12~18Hu,中位数15Hu。10例出现少量的条带状软组织密度影,1例见散在的点状高密度钙化影。MR检查10例,符合率20.0%(2/10),增强扫描轻度环形强化4例,1例增强扫描表现为不相融合的囊实性包块,MRI检查出现肝内血管受压4例,下腔静脉以及腹部主动脉受压3例。结论CT、MR诊断小儿肝间性错构瘤容易误诊,主要与缺乏特异性的表现有关,今后需要建立诊断量化指标体系。

  • 标签: 小儿 肝间叶性错构瘤 CT MR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中,使用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7年7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甲状腺全切术)和观察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出血量、有效率等情况,并实施分析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恢复情况均相对较优,且观察组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82.5%,观察组的低钙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30.0%两组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好于甲状腺全切术。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叶切除术 甲状腺全切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七消矾洗剂中栀子苷的含量,为医院制剂提升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Thermo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09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柱温30℃。结果栀子苷进样量在0.086-8.167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1.1%(n=6)。结论该方法简单,便捷,可靠,可用于医院制剂标准提升的依据。

  • 标签: 七叶消矾洗剂 栀子苷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简介:内侧颞癫痫是一种最常见的难治性癫痫。目前临床评估主要目的是定位定侧癫痫灶、观察癫痫网络以及评价认知功能和手术疗效。利用血氧水平依赖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可无创检测癫痫活动。本文就rs-fMRI的原理、技术及其在内侧颞癫痫、癫痫网络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癫痫 颞叶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熟悉外侧裂、大脑岛及基底节区的显微解剖,为经外侧裂—岛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提供解剖数据。方法对10例(2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尸头标本进行解剖研究,观测岛、外侧裂和基底节区的结构特点,测量和记录相关解剖数据。结果外侧裂在脑表面分一干三支,干在额叶和颞之间,沿蝶骨嵴走行至翼点,并在此分为前水平支、前升支和后支。岛呈倒三角形,尖端指向前下方的岛阈,岛周围有岛环沟围绕,借此与额叶、顶叶和颞岛盖分开,岛由5~7岛回构成,其深部包括内囊、最外囊、豆状核、屏状核、丘脑、外囊、尾状核。大脑中动脉M2段是岛的供血动脉,发出多个分支覆盖岛表面。结论掌握外侧裂、岛和基底节区的解剖特点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经外侧裂—岛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保护重要结构,减轻手术副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基底节脑出血 外侧裂 岛叶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段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5年收治的11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肝段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其中左外或左半肝切除62例,右肝段切除20例,右半肝段切除28例;有43例行高位胆管切开整形手术,52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11例行肝门胆管和肝断面扩张胆管以及空肠双口吻合,U管和T管引流分别为3例和30例,行手术后镜道取石24例。总结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历资料等,以研究肝段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经B超、CT、造影检查等相关的检查后发现有28例患者仍有肝内胆管结石残留,其中全肝结石12例,左外、左半肝结石5例,右后叶、右半肝结石11例。术后有40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包括13例肺部感染,10例切口感染,6例膈下感染,6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胸腔积液以及2例肝功能衰竭,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肝段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较佳,能够有效的去除患者肝胆管结石,并且将病变胆管切除,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疾病,防止病情反复发作,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肝段叶切除 肝内胆管结石 联合 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甲状腺微灶癌行腔镜甲状腺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 2016年 7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灶癌患者 84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腔镜组、对照组。每组患者 42例。两组患者均行甲状腺一侧腺切除加峡部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腔镜组采用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以及甲功减退率。术后第 1 天以问卷形式评价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腔颈部疼痛、颈部肿胀以及颈部紧绷感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以及甲功减退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第 1天颈部疼痛、颈部肿胀以及颈部紧绷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腔镜下行甲状腺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灶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可作为甲状腺微灶癌手术方式选择之一。

  • 标签: 甲状腺微灶癌 腔镜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切除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