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的发育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语言障碍等,症状在2岁前出现。我国小儿脑瘫的患病率大约为1.7‰-2.26‰,其中痉挛型占60%~70%。脑瘫患者其功能改善必须经康复训练才能达到,但痉挛的持续存在使康复训练疗效很局限。解除痉挛、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第一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主要方法之一。

  • 标签: 脑性瘫痪 小儿 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治疗小腿严重创伤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2001年4月至2010年12月,回顾性分析对41例小腿严重创伤病人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或组合移植,皮瓣血管桥接或嵌入受损胫前或胫后血管的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术覆盖创面,同时改善或重建伤肢远端血供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41例58块组织瓣52块皮瓣Ⅰ期成活,皮瓣坏死膝下及膝关节平面截肢各1例,皮瓣部分坏死VSD封闭引流换药肉芽生长后植皮3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护士严谨的工作态度,严密监测,细致的心理护理,积极有效的各项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移植 护理 功能恢复
  • 简介:神经于细胞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主要通过修复受损神经细胞、释放神经营养物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采集自体干细胞经颈动脉途径植入损伤部位,即可达到使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2010年2月-2011年12月,我科共实施干细胞移植1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脑血管病后遗症 神经干细胞移植 护理
  • 简介:血清肌酐测定是临床评价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之一,然而在I临床上常见到很多患者仅凭此项化验指标直接评估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及据此推测疾病预后,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客观的,因为血清肌酐检测值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产生不同医疗机构及不同个体之间的检测值。患者的过度依赖和猜疑性的频繁化验以及医务人员的错误解读给患者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不仅增加经济负担,

  • 标签: 血肌酐 心理影响 症状自评量表 护理对策
  • 简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自身免疫出血综合症,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氨磷汀是一种硫化磷酸化合物,在组织中被碱性磷酸酶水解,成为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有理醇(WR-1065),可直接与烷化剂、铂类药物结合降低其毒性,减少正常组织的细胞凋亡,

  • 标签: 氨磷汀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 简介:肺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指肺动脉血管被栓子栓塞导致的疾病,75%~90%的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形成是腹腔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流缓慢瘀滞,而腹腔镜术中气腹压力大于下肢静脉血回流的压力,导致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血栓形成。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腹腔镜检查 个性化护理
  • 简介: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senileacutenon-lymphocyticleukemia)又称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senileacutenon-lympoidleukemia),是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化疗药物所致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临床表现有贫血、发热、出血、浸润等。白血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迄今尚未完全被认识,该病属于病情比较凶险的一种疾病,如果不经过特殊的治疗,预后较差。2011年3月起,我院对一名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护理
  • 简介: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为1例机械辅助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制定合理的卧位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根据PICO原则,提出临床问题,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5~2011.1)、DARE(2011.3)、CCTR(2011.3)、MEDLINE(1996~2011.1)以及CNKI(1979~2011.1),查找高质量临床证据,并根据患者情况及家属意愿制定合理护理方案。结果共检索出有关机械辅助通气的ARDS或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合理卧位的Meta分析3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系统评价1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1篇。证据表明:①早期对患者应用俯卧位,尤其是针对双肺或左肺功能障碍者,可以有效改善其氧合状况,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②长期俯卧位会增加压疮发生的危险性;③俯卧位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尚无充分证据证明该卧位可以明显降低轻度ARDS患者的病死率。综合文献信息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为其制定出如下护理方案:在发病早期(24~36小时内)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同时加强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经过4周左右的综合治疗和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的氧合状况有了明显改善,SpO2达90%~100%,生命体征稳定,未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压疮,患者准备脱机,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结论为重度ARDS患者进行早期俯卧位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氧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损伤的发生,但对轻度ARDS患者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是否会延长生存时间、降低其病死率仍需高质量证据进一步验证。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俯卧位 循证护理
  • 简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往往合并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发育不良或闭锁,已往外科修复采用跨瓣环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RVOT),但解除RVOT狭窄的同时往往会导致肺动脉瓣返流,而长期肺动脉瓣返流可致右室容量及压力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心律失常、运动耐力下降和心力衰竭。我科2002年6月至2011年11月对75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0.1mm厚的膨体聚四氟乙烯(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RVOT,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膨体聚四氟乙烯 右室流出道重建术 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