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肠减压对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预防胰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施行PD术的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胰肠吻合行空肠减压,B组患者行胰管支架内引流,C组患者行胰管支架外引流。观察三组患者的胰瘘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发生胰瘘,胰瘘发生率为10.0%。A组患者的胰瘘发生率(2.5%)明显低于B组(15.0%)和C组(1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肠减压能够明显降低PD术后患者胰瘘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空肠减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 胰瘘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溃疡消除效果,Hp根除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疡痊治愈率,Hp根除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成本低,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 十二指肠溃疡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为大部分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病因、预防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患者100例,选取其中1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讨。结果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老年患者治愈16例,死亡3例。主要是因为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造成患者死亡。结论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预防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关键,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后要尽早的做十二指肠造瘘,并且加强营养支持,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 标签: 老年 胃大部分切除 十二指肠残端瘘 病因 预防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分析壶腹周围肿瘤患者行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进而探讨腔镜技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关键词进行检索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疗效性的临床对照实验研究,文献刷选和提取数据之后,利用RevMan5.3软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手术疗效指标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P<0.05)较长,术后出血发生率(P<0.05)较高,但术中出血量(P<0.05)较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P=0.001)较低,术后住院时间(P<0.05)较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在壶腹部肿瘤的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尚未有明确证据表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故仍需大量临床对照实验进行验证。

  • 标签: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系统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11年6月,对132例术前拟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naso-biliarydrainage,ENBD),观察1~3d,无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十二指肠漏、胆管炎及胰腺炎者,在全麻下,采用三孔法或四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结果3例因十二指肠降部乳头旁憩室,导致乳头位置异常,插管困难而放弃ERCP改开腹手术.1例因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胆囊三角粘连致密而中转开腹.其余128例成功施行EST、ENBD及LC,成功率96.9%,住院时间7~15d,平均10.2d.无十二指肠漏、十二指肠乳头大出血、急性胆管炎及胆漏等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128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胆管结石复发及其它后遗症出现。结论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0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0例。其中治疗组每日口服30mg兰索拉唑,对照组每日口服20mg奥美拉唑。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溃疡愈合有效率为为98.1%,治疗第7天时腹痛缓解率为89.2%;对照组组溃疡愈合有效率86.2%,治疗第7天时腹痛缓解率为82.8%,两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相比奥美拉唑胶囊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方面疗效更加显著,使用安全,可作为临床首选。

  • 标签: 兰索拉唑 奥美拉唑 十二指肠溃疡 腹痛缓解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住院患者90例,按双盲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药物奥美拉唑,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药物兰索拉唑,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两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患者用药治期间的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较高,应该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兰索拉唑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雷贝拉唑联合胃康胶囊治疗胃炎及十二指肠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胃炎及十二指肠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胃康胶囊。对比两组实验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P<0.05);实验组Hp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胃康胶囊治疗胃炎及十二指肠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雷贝拉唑 胃康胶囊 胃炎 十二指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对照疗效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患者352例,随机的分为阿莫西林、予埃索美拉唑及呋喃唑酮治疗组(观察组)176例和采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及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组(对照组)176例,在1周的疗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在4周后观察两组的Hp根除率及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在4周后,观察组共有80例,其中痊愈率为62.7%,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痊愈率为62.2%,总有效率为94.8%。但观察组中有1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对照组中与8例,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腹泻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由于症状不严重,并未进行特殊处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的患者痊愈率及根除率都较高,无明显的区别。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疗效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并发出血及胰漏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肝胆胰肠科2014年6月~2015年4月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5例病人,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术后平均5d恢复肛门排气,有3例出现腹腔出血其中2例出现胰漏,经针对性护理后恢复正常;1例因腹腔出血休克死亡,一例出血自动出院,1例立即行剖腹探查术后止血后痊愈出院,2例胰漏经积极地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并发出血及胰漏较为常见,临床应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护理 出血 胰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结石残留、术疼痛并发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高效、痛苦轻、恢复快、残留结石发生率小等优点,同时可有效减少LC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 肝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15例食管癌术后营养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并给予预防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共实施食管癌手术310例,全部行胃管及营养管置入,发生意外拔管15例,对其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意外拔管因素护士巡视不到位,固定不及时或方式不妥,缺乏护患有效沟通,健康教育不到位,对可能脱管的无预见性,患者及陪护者缺乏护理知识及重视不够等。结论通过有效的沟通,加强低年资护士培训,改进固定方法和给适当约束,加强患者及陪护者健康教育,加强高危时段的巡视等,可以降低意外拔管率。

  • 标签: 营养管 意外拔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呋喃唑酮、法莫替丁、多潘立酮三种药物联合对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140例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70例。采用潘托拉唑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呋喃唑酮、法莫替丁、多潘立酮三种药物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溃疡症状控制时间和实际用药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见任何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呋喃唑酮、法莫替丁、多潘立酮三种药物联合对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呋喃唑酮 法莫替丁 多潘立酮 胃十二指肠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组成的四联疗法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11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7例,采用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组成的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组成的三联疗法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后四周复查胃镜,观察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及HP根除率。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98.25%,HP根除率94.74%,对照组溃疡愈合率91.23%,HP根除率80.70%。结论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四联短程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其愈合率、Hp根除率较高,副作用不大.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之一。

  • 标签: 雷贝拉唑 枸橼酸铋钾 左氧氟沙星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序贯方案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用药5天后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甲硝唑500mg,每天2次,用药5天;对照组50例采用标准三联方案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口服10天。之后两组均继续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每天2次,口服3周。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停药4周后复查13C呼气试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5周后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6%,9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治疗方案与标准三联方案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相同,但HP根除率高。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埃索美拉唑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序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腹腔镜下“两针一线法”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优势。方法对55名急诊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下“两针一线法”修补术。结果手术均成功,无中转手术和手术并发症及死亡。除两例患者在术后病检为胃窦癌再次行根治手术外,其他所有手术患者都痊愈出院。内科保守治疗后,35名患者得到随访,术后三月复查胃镜,溃疡基本愈合、活检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腹腔镜下“两针一线法”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能提高腔镜下缝合的准确度、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性穿孔 腹腔镜 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2例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42例患者分成两组,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32.1±3.5min,开腹组手术时间为129.5±3.8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为80.5±2.4ml,开腹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57.4±2.5ml,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为1.03±0.3d,住院时间为5.1±1.3d,切口长度为1.3±0.2cm,开腹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为1.9±0.6d,住院时间为8.1±2.4d,切口长度为8.3±0.5cm,腹腔镜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对医生操作技术及设备要求较高,有条件的医院应尽量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传统开腹手术 老年 胃十二指肠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空肠抽芯套入式双捆胰肠吻合术预防胰漏的疗效。方法本组7例,肿瘤部位胰头癌2例,壶腹部癌3例,胆总管下端癌2例,病理类型导管细胞腺癌2例,粘液癌2例,乳头状癌3例,7例病人均采用Child术式,空肠抽芯套入式双捆胰肠吻合术。结果7例病人术后9~12天拆线,无胰漏及内出血,胆瘘,腹腔内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和胃肠吻合口溃疡,结论采用双捆绑式胰肠吻合方法,无针孔,不影响血液供应,有效防止胰液溢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空肠抽芯套入式双捆胰肠吻合术,具有明显减少胰漏的发生。术后效果较满意。

  • 标签: 胰漏 空肠抽芯 胰肠吻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序贯疗法、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以供临床工作参考借鉴。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序贯组)患者给予序贯疗法治疗,II组(标准组)患者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溃疡愈合情况及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序贯组患者54例,幽门螺杆菌清除有47例,溃疡愈合45例,症状积分为(14.03±1.85)分;标准组患者54例,幽门螺杆菌清除34例,溃疡愈合35例,症状积分(15.26±3.02)分。序贯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更高,其溃疡愈合率更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能够更好地清除幽门螺杆菌,促进溃疡早期愈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使用。

  • 标签: 序贯疗法 标准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 十二指肠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