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朝阳市2005-2010年麻疹高发期与低发期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措施。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朝阳市共报告麻疹1572例,年均发病率波动在0.35-27.41/10万,高发期年均发病率22.08/10万,低发期年均发病率0.54/10万。高发期和低发期,均以3-6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呈现低龄儿童和成年人两个高峰,1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结论提高易感人群MV免疫覆盖率,适时开展重点对象的MV强化免疫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麻疹 流行特征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由手术室科护士长、护士长、护理质控组构建的三层多维度质控模式,以及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方法制定手术室质量目标及标准,采用日常质控和专项质控相结合的管理途径,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结果手术室各项工作质量持续改进,于2013年1月顺利通过三级医院复审。结论多维度质控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效果显著。

  • 标签: 多维度 质量管理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朝阳区常住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流行现状,为朝阳区卫生政策和慢病控制策略的制定和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朝阳区6个街道、3个乡镇随机抽取1125户居民作为调查户,每户采取KISH表确定1名18岁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经调查,朝阳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6.9%;糖尿病患病率13.9%。结论朝阳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远高于国家平均发病水平。应加强高危人群干预,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不断完善慢病管理模式,有效开展慢病管理工作。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流行情况
  • 简介:作者从北京市朝阳区卫生监督管理组织架构和考核指标体系入手,分析绩效管理实效,根据朝阳区公共卫生体系发展的引领与卫生监督工作实际需求,指出朝阳区卫生监督绩效管理发展还需科学优化指标体系的现状,并指出亟待推进信息化手段,创新评估机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效益。

  • 标签: 绩效 管理 卫生监督 公共卫生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6所学校的1784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调查其社交能力与行为问题。结果这一群体的社交能力与美国同龄群体基本相当,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1.5%,女生社交能力3个维度分别得分7.39分、7.75分和5.38分,男生3个维度分别得分6.93分、7.08分和5.12分,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且行为问题更少;学校是影响学生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学校情况得分与行为问题得分相关性为-0.358。结论要积极关注存在行为问题的学生,学校健康教育是改善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小学生 社交能力 行为问题 儿童行为量表
  • 简介: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也是北京市朝阳区主要的传染病之一,虽然近年来,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菌痢的发病率仍然较高。为了掌握朝阳区菌痢的发病情况,为今后菌痢防控工作提供依据,现将2008年朝阳区菌痢发病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肠道传染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朝阳地区医院抗生素使用现状,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集患者感染性标本,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和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结果542例感染病例均使用抗生素治疗,使用率为100%。各种抗生素使用频次依次为头孢类(55%),红霉素类(23%)和氧氟沙星(12%)青霉素(10%)。标本培养共分离出669株细菌。革兰阳性球菌396株(59.2%),以表皮葡萄球菌162株(40.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3株(28.5%)为主。革兰阴性杆菌273株(41.8%),以肺炎克雷伯菌118株(43.2%)和大肠埃希菌82株(30%)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91%,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20%。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80%,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27%。结论朝阳地区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以头孢三代、大环内酯类、氧氟沙星、青霉素为主,抗生素应用品种较单一,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现象。呼吸道分离出的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对所使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

  • 标签: 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解和掌握朝阳区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找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我们对2003-2005年发生在朝阳区的食物中毒进行统计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分析 朝阳区 北京市
  • 简介:目的探讨北京市朝阳区2003~2006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朝阳区2003~2006年临床诊断菌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朝阳区2003~2006年共有临床诊断菌痢病例297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6/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份共有病例20268例,占病例总数的68.19%。高发年龄为10岁以下年龄组。603例临床诊断菌痢病例进行了粪便细菌培养,阳性89份,阳性率为14.76%,其中检出B群福氏志贺氏菌64份,占71.91%,D群宋内志贺氏菌25份。结论通过病原学分型可以看到临床诊断的菌痢病例经过粪便培养,实际检出的阳性率很低,目前我国诊断菌痢的现行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流行病学 病例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流动孕产妇产前检查的基本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的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朝阳区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7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825例流动产妇(对象为1岁以下儿童母亲)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产妇中认为妊娠期间需要进行产前检查的为93.0%,而实际孕期建立《母子健康档案》的只占35.5%;21.2%的流动产妇在私人诊所做过产前检查。在对医院服务的综合评价中最不满意的是就诊等候时间。结论私人诊所为流动孕产妇提供廉价和不健全的产前检查服务这一因素不容忽视。通过取缔非法行医诊所,改善医疗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层次流动孕产妇的孕期保健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是增强孕产妇主动寻求孕期保健服务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流动孕产妇 产前检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朝阳市6-17岁儿童少年18年膳食结构变化的分析,研究其膳食结构变化对营养素摄入的影响,为改善儿童少年营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6-17岁儿童少年18年间植物性食物摄入量减少,由1993年的852.5克下降到2011年的750克,而动物性食物消费增加,由1993年的90.6克增加到2011年的240.4克。6-17岁儿童少年能量的摄入18年间呈下降趋势,同时脂肪的摄入增加,而碳水化合物摄入下降,能量摄入量由1993年的每人日2389.7千卡下降到2011年的2190.4千卡。其中人类提供能量的比例由75.5%减少到50.1%,而动物性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由7.5%增加到16.0%。讨论通过对朝阳市6-17岁儿童少年1993-2011年18年间膳食结构变化的分析发现,18年间其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植物性食物摄入量减少,而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加。

  • 标签: 儿童少年 膳食 营养
  • 简介: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任何年龄的人都可感染,但婴儿更为敏感,密切接触者发病率可高达80%。潜伏期2~20d(平均7~10d),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持续性阵发性痉咳,带有吸气性尾声或呕吐,易合并肺炎和脑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掌握朝阳区百日咳发病情况,为今后百日咳防控工作提供依据,现将2006年百日咳发病的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百日咳 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结核性脑膜炎用糖皮质激素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本科门诊接诊的76例结核性脑膜炎病患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治疗方案,对76例入选者进行分组甲组(n=38)采用常规抗结核+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乙组(n=38)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用药后病情的恢复情况,比较疗效和意识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甲组的意识恢复时间为(2.4±1.9)d、发热持续时间为(13.0±4.9)d,均短于乙组的(5.5±2.4)d、(19.7±5.3)d,P<0.05。甲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比乙组的78.95%高,P<0.05。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病患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其意识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应用效果 糖皮质激素 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疫苗的接种率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材料。 方法 在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里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酒仙桥街道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计算各疫苗接种率,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酒仙桥地区免疫规划接种门诊共有免疫规划疫苗10种,10种疫苗的接种率除白破疫苗和流脑A疫苗外,其他疫苗月接种率均达到90% 以上。

  • 标签: 免疫规划疫苗 接种率
  • 简介: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不断探索完善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朝阳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也逐步形成了全模式网格化管理格局,以全模式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为载体,实现了“举报投诉分派”、“监督数据分析”、“专业统筹协调”、“专家会商决策”、“应急保障指挥”五大功能,本文试图通过对日常监督、行政处罚等监督执法的大数据分析,客观评估全模式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的运行效果,为构建科学高效的综合监督运行机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卫生计生综合监督 全模式网格化综合管理 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