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4 个结果
  • 简介:应用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研究青藏高原各活动地块的地震预报问题。结果表明,对1970年以来各地块的地震作回溯性预报检验,得到的R值均能通过97.5%置信水平的检验,因而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的研究在青藏高原各地块的地震预报中有一定的预报效能。

  • 标签: 青藏高原活动地块 HURST指数 地震预报
  • 简介:采用纤维单元模型和实体单元模型对一个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了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截面纤维模型能以很小的计算成本达到实体单元模型的计算精度,并且和试验结果拟合较好。同时,对一个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的动力弹塑性分析表明,纤维单元模型能很好地解决各种非线性问题,适合于强震作用下结构整体动力弹塑性分析

  • 标签: 动力弹塑性分析 钢筋混凝土柱 LS-DYNA 纤维模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
  • 简介:回顾了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前,嘉峪关台利用本台的各种前兆资料异常,结合本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特征,预测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的基本思路和经验教训,结果认为:只要观测人员对本手段观测资料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利用台站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优势来实现具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是完全有可能的.

  • 标签: 民乐 山丹 地震预测 经验教训
  • 简介:通过采用平面波和远场散射波混合透射的应力人工边界条件,得到了地震波斜入射的解析方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下,土体与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时域计算分析模型。以实际建设的南京地铁某车站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下地下结构时域地震反应的计算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在地震波斜入射的情况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反应与地震波垂直入射时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 标签: 地下结构 时域地震反应 斜入射 人工边界
  • 简介:平安电磁波东西向数据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前都有明显的高脉冲反应,因此统计了1993年平安电磁波仪器架设以来的观测数据变化与地震的对应情况。根据震级和震中距的约束条件选取了12次6级以上地震,发现其中在8次强震前有明显的异常现象,说明该测项在青藏块体北部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有较好的异常显示。

  • 标签: 青海 电磁波数据 强震 前兆异常
  • 简介:对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地震发生概率模型的几点认识现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广泛使用地震发生时间过程的泊松模型。这种模型的基本假定是:①两次相继地震发生的时间、空间和大小是相互独立的。②在单位时间内,地震发生的次数的期望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υ可由工作区(带...

  • 标签: 地震危险性分析 泊松模型 概率模型 地震发生 危险率函数 分布函数
  • 简介:永安冷冻厂井是东南沿海最深的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井深1000.44m,观测井地下水动态稳定,天马水位井井深103米,于2004年开始观测。本文分析深、浅两口井地下水动态年变化规律,计算水位固体潮潮汐因子、观测精度、噪声水平以及井孔对地应力响应灵敏度,对地下水动态观测质量的进行对比,为全面评估福建省地下水动态网资料观测质量作一次尝试。

  • 标签: 地下水动态 水位固体潮 观测精度 响应灵敏度
  • 简介:本文从水力学的观点分析了新丰江水库区水力扩散与诱发地震活动的影响因素,讨论了新丰江水库区水力扩散与诱发地震活动的时空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最后用地震面积扩展法分析讨论了新丰江水库区水力扩散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大地震的发展趋势。指出新丰江库区基底断裂网络是影响其水力扩散与诱发地震活动最决定的因素,也是形成新丰江水库区水力扩散与诱发地震活动时空特,点最主要的原因,并提出6.1级主震发生一年半以后,水力扩散诱发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复存在。

  • 标签: 水库诱发地震 新丰江水库 地震活动 水力扩散
  • 简介:本文对数字台网中心无线网络中的仪器及传输设备引起的故障进行总结。

  • 标签: 数字台网 设备故障
  • 简介:本文分析了台湾恒春海外的一次地震的记录波形的P波的主要特征。首先对其首波PN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线性关系较好,计算出的速度值与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中所用的地壳模型中的速度值一致。其次对其PN波的续至波进行分析,发现该处的地震其射线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明显与没有穿过台湾岛的不同,即没有穿过台湾岛的地震记录波形中首波震相之后明显存在有另一组震相,而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则没有或不明显。该组震相最明显特征是它与首波的到时差随震中距的加大而减小,据此,作者认为它可能是一组波,即地壳内的双程反射波,表明该处有低速层存在。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南部即福建省的东山海外地区及泉州、漳州、永安地区的下方有一低速层存在。

  • 标签: 地震射线 震相特征 低速层
  • 简介:采用断层气体测试方法,对霍州盆地矿区内几条主要的隐伏断裂(带)及其活动性进行了测试。进而对该区典型的氡气测试成果剖面作了解释分析,并判别了隐伏断裂(带)的空间分面具主其相对活动强弱与活动水平等有关断裂活动性问题。

  • 标签: 隐伏断裂 氡气测试 解释分析 霍州矿区
  • 简介:针对10种不同坡角的凸起地形,采用基于透射边界的有限元-有限差分计算方法,研究了局部凸起在SV波斜入射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和反应谱谱比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地震波以一定的角度斜入射时,地表大部分观测点的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大于垂直入射的情况;(2)在计算模型宽高比一定的情况下,最不利入射角度与坡角有一定关系,且地表最不利位置随坡角增大由凸起台地边缘向中心移动;(3)入射角度对凸起地形地震反应谱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不但影响谱比的幅值,也影响谱比曲线的形状,斜入射时各关键节点大部分周期点的谱比值大于垂直入射,入射角度对反应谱中的高频成分影响较为显著,而对长周期成分影响不大。

  • 标签: 凸起地形 斜入射 地震动特性 有限元-有限差分计算方法
  • 简介:通过总结台站水准测量过程中影响测站高差的常见因素及影响测线高差的常见环境因素,绘制安丘地震台台站水准各测站高差在不同时期的曲线图,分析各测站在不同时期内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各测站高差与整条测线高差的相关系数,来分析探讨各测站高差与测线高差之间的关系,为将来落实异常时提供参考,也有利于研究观测场地的沉降变化。

  • 标签: 安丘地震台 台站水准 测站高差
  • 简介:对聊古一井SD-3A数字化氡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该井原有的模拟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数字化氡观测资料的应用与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尽管SD-3A自动测氡仪所测为逸出氡与模拟观测溶解氡的物理量有所不同,但两者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且数字化氡具有较强的映震能力。

  • 标签: 聊古一井 数字化观测 模拟观测 映震能力 氡观测 SD-3A自动测氡仪
  • 简介:本文根据地震现场考察情况,介绍了2007年6月3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6.4级地震造成的砖混结构房屋的破坏情况,归纳总结了这类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征,分析了其破坏原因,并对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与施工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 标签: 普洱地震 砖混结构 震害调查 震害分析
  • 简介:利用成都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的波形资料,使用波谱分析方法,通过纵、横波的零频谱值的比值得到了雅江地震序列前及余震的纵、横波速比.结果表明,雅江地震序列纵、横波速比在主震前后存在不同变化,不同台站求得的波速比变化过程也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雅江地震 数字地震 波谱分析 波速比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震后快速评估的群体易损性分析方法,将模糊数学中的熵权法确定权重和相似理论引入到群体易损性分析中,可快速准确地评估出群体建筑物的震害情况。本方法不需要详细调查城市所有房屋的结构力学参数,所采用的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从房屋普查资料中即可获得,可作为将来震后快速评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方法还可以得到群体易损性曲线,可应用于预测城市震害、估计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本文以城镇中量大、面广的砌体结构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研究过程。最后,用算例证明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标签: 震后快速评估 群体易损性 相似度 熵权 砖砌体
  • 简介:地震宏观异常是指地震前后人的感觉能直接察觉到的自然界异常现象,本研究在芦山地震后,针对公众通过微博发布的异常信息进行搜集,提出从真实性、完整性、信誉度和关联度四方面对公众提供的微博宏观异常信息进行筛选的方法,并根据筛选后的信息从时间角度、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芦山地震前后宏观异常信息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芦山地震前后是有宏观异常出现的,公众关注的异常种类主要为动物异常与天气异常;震前发生宏观异常占宏观异常总数的67%,但仅有30%被发布;微博发布的宏观异常信息中,大多位于距离震中较远的成都市,而非震中地区.微博信息可以作为宏观异常信息的一个主要的及时信息来源,有助于发挥群测群防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 标签: 微博 芦山地震 宏观异常 信息筛选
  • 简介:本文通过安庆MS4.8级地震现场调查和震害特征分析,探讨了5.0级左右中强地震现场调查的自身安全保障、灾民恐惧心理安抚,以及震害分布、震害损失、人员伤亡等,旨在为将来5.0级左右中强破坏性地震开展现场调查和研究震害特征等提供参考。

  • 标签: 安庆4.8级地震 现场调查 震害特征 中强地震
  • 简介:2013年5月7日~9日河南濮阳清丰地震台清丰2号井水位快速下降约0.18m,下降幅度大于平常下降幅度,9日起水位慢慢恢复.对产生水位快速下降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南濮阳清丰2号井水位下降是由于同层地下水开采抽水造成的,不是地震前兆异常变化.

  • 标签: 清丰2号井 水位下降 原因分析 同层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