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为有效揭示史前和历史时代早期出土玉器的加工痕迹,了解古代机械加工的起源和演变过程,选择西周佣国墓地出土的一枚穿孔绿松石珠,在带有景深扩展技术和三维图像重建功能VHX-500K型数码显微下进行微痕分析。发现其表面的打磨痕迹和孔壁上钻孔形成的多圈平行螺旋纹皆十分清晰。结合现代绿松石打磨的模拟实验和前人的工作,认为该枚绿松石珠表面打磨的工具应为一种机械转动磨盘,其具备粗磨和细磨两个功能。有关磨料的颗粒甚粗,其尺寸远大于现代细磨盘的磨料颗粒度。至于珠上的穿孔为对钻贯通,推测为空心管钻配合解玉砂高速旋转而成。这是国内首次将数码显微的景深扩展和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微痕分析,其研究成果可为古玉的科学鉴定,从加工工艺角度提供重要的信息。

  • 标签: 数码显微镜 玉器 绿松石 微痕分析 三维图像重建 景深扩展
  • 简介:河南淇县文物管理所收藏有一件汉代铜镜,装饰有鸟兽纹、博局纹、十二地支铭文及三言诗铭文带,纹饰丰富,制作精良,品相完好,铭文及纹饰都有独特之处,丰富了汉代铜镜研究的实物资料。

  • 标签: 河南淇县 汉代 铜镜 鸟兽博局纹
  • 简介:“观澜于海,水波不兴欤?心澜涛天欤?”2009年2月27日至3月22日,在即将迎来建国甲子之庆之时,适逢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澳门艺术博物馆与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海观澜——澳门艺术博物馆藏澳门美术作品展”。该展选取自19世纪以来澳门多个时期,不同种族、流派、观念的美术作品,连同内地专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创作,共300余件,呈现100多年来在中西文化冲击下澳门美术发展的历史和艺术的风采。

  • 标签: 艺术博物馆 美术作品 澳门 馆藏 回归祖国 中国美术馆
  • 简介:荆州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三段式画像,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征集,入藏时破为十块,后经修复完整后,虽裂纹依稀可见,但整个背纹饰繁缛、清晰、自然,镜面光亮,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鉴赏性,现将这面铜镜介绍如下。铜镜为圆形,高圆钮,圆形钮座,平缘,直径18.5、钮径3.6、沿厚0.6厘米,重1032克(图一)。背纹饰以铭文带为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两条夹钮的平行线,将主体纹饰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纹饰中部有一圆形立柱,

  • 标签: 博物馆馆藏 荆州博物馆 八十年代 内区 入藏 上段
  • 简介:刘艺所著《与中国传统文化》一书,忽视了铜镜的日常生活作用。从铜镜的实用功能出发,铜镜首先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日用品,其次才是社会习尚的载体;首先是照美丑的器具,其次才是被附加了神异性的宗教器皿。在古代传统文化研究中,重习俗、宗教而轻实用功能的倾向,会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性质认定偏离事实。

  • 标签: 铜镜 宗教 实用功能
  • 简介:仔细辨识“三段式神仙”上区图像,并结合铜镜铭文,可知“三段式神仙”上区图像应为“九子母”画像,此类铜镜宜定名为“九子”.这种铜镜大概于东汉后期首先由四川地区的工匠制造,后流传到陕西,一直到三国魏晋时期还有零星生产.

  • 标签: 三段式神仙镜 九子镜 九子母 绵阳何家山崖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