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一、穿越时空交叉小径看宏大历史文学是历史记忆的特殊方式。克服记忆缺失,是写作者执着地纠缠历史的心理动因之一。库切说:“君特·格拉斯从来不是一个伟大的散文风格家或小说形式的开拓者。他的力量在别处:在于他对德国社会所有层面的敏感观察,在于他有能力探入民族心灵的深层激流,在于他的伦理稳固性。”①一个优秀的作家,必然有自己稳定的历史观、哲学观和伦理观。李浩多年来为我们写下他对文革的思考,对人性的体察,对生活的关切,他的力量既在于形式上的创造,也在于思想上的探求。他对历史真相,对国民性持久的兴趣里,有种恒定的信念,即对自由和正义的爱。

  • 标签: 历史记忆 长篇小说 哲学建构 细读 父亲 镜子
  • 简介: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尽管批判了精神分析学家们所认为的:“关于人的最重要的真理在于他同自己身体的关系,以及在群体中同伙伴们身体的关系。”但她还是觉得弗洛伊德的“人体结构即命运”与梅洛·庞蒂的“身体即普遍性”之类的观点有不可否定的价值。这正是因为在身体方面,我们的动作是十分单纯的。我们的躯体知道如伺编织生活这篇文章,知道如何应付困境,如何保持平衡,如何繁衍,如何呼吸,也许还有如何杀戮。我们的生活就是一系列身体的适应,或者说一系列忘却的教育。

  • 标签: 欧阳子 李昂 小说 倾向 杀戮 身体
  • 简介:1995年我和评论界几位朋友提出“第三种批评”这个概念之后,《钟山》、《上海文学》、《当代人》、《作家报》等均提供了版面进行讨论。而今,已有不少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第三种批评”的视角,开始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以清理中西方既有理论和文学局限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为了研究的深入,《花城》林宋瑜小姐嘱我进一步谈谈“第三种批评及其方法”的问题,以就教于学界方家。

  • 标签: 文学批评 后现代 文化转型 中西方 转型时期 西方理论
  • 简介:1908年发表的《青鸟》是梅特林克最著名的戏剧作品之一,在剧中,梅特林克运用象征主义的意象、结构及手法将思维和笔触伸向了“梦境与幻想的神秘境地”,呈现了对人与未知世界、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多维度哲学体认,并在多重思考与探索中不断接近生命的真谛、靠近永恒的真实。

  • 标签: 《青鸟》 象征主义 哲学体认
  • 简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信息不对称是引发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文章论述了信息不对称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三大主体: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所造成的影响,并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就业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对策
  • 简介:鲁迅在翻译新名词时,非常注意其精确性和科学性。这是由他的语言观决定的。他认为,语言应该精确地反映指称对象,而汉字并不能准确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它源于象形,书写繁复,导致了言文不一和大众识字困难,并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不平等。为此,鲁迅主张汉语拉丁化。这种推崇声音而贬低文字的倾向,与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存在着某些异同,同时也影响到了鲁迅的文学观、写作观和个人认同。

  • 标签: 鲁迅 译名 语言哲学 逻各斯中心主义
  • 简介:1993年后,一批中国大陆赴美学者和留学生的著作在两岸三地相继问世.它们是唐小兵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张旭东《幻想的秩序——批评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话语》(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二十世纪中国对谈录》(台湾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 标签: 意识形态 大众文艺 解读 历史转型 著作 小兵
  • 简介:抗凝(林达)的小说在叙述技巧和哲学主题上别开生面.它们虽然取材于澳大利亚,但不粘滞于一时一地,而是渗透了关于命运、时间、土地等重大疑难的思辨,着意写出'彻头彻尾的外乡人结构上的悲剧',其潜在的真正主角是无法预知的宿命,而偶然性则是人和宿命相遇的方式,以此方式,移民身份的流变与分裂被处理成当代人类的普遍隐喻.抗凝小说提供了海外华文文学后现代实践的重要标本.

  • 标签: 抗凝 海外汉语写作 澳大利亚 身份与宿命 小说
  • 简介:"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是五代时吴越王钱镠为自己在外省亲的王妃写下的九字情语。北宋熙宁六年,苏轼在杭州听到老百姓歌唱由这则故事创作的民歌时,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三首《陌上花》诗。"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辇来。若为留得堂堂在,且更从教缓缓归。"想春天行走在陌上百花盛开、自由自在,不由得想起吴越王催爱妃而归的故事来。

  • 标签: 生命哲学 当代女性 情语 熙宁 代时 吴越
  • 简介:小林多喜二(1903-1933)是日本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其名作《蟹工船》在1929年5、6月号《战旗》上发表之后,不仅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也受到鲁迅以及中国左翼文学界的关注与好评,1930年即被翻译为中文。1933年2月小林多喜二被日本国内法西斯势力迫害致死,消息传到中国后,鲁迅也发去了唁电。不过,最近二十多年间,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蟹工船》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 标签: 小林多喜二 左翼文学 学术研讨会 普罗文学 鲁迅 世界性
  • 简介: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不可能举出过去有哪一个历史时期,文艺与战争的关系像抗战时期这样密切。抗战文艺与国家战略和民族利益之间的关系,是随着国家和民众对大众传播功能和效力的认识和依赖逐渐强化,而

  • 标签: 抗战文艺 文艺运动 舆论领袖 大众传播 抗战文学 新视角
  • 简介:麦克卢汉所提出的一系列媒介理论都是延用了现象学的思维方式。其中,“媒介即讯息”运用了现象学中“本质直观”的思维方法;“媒介即人的延伸”、“冷热媒介”使用了“主体间性”这个现象学中的新概念;“重新部落化”、“地球村”体现了现象学中“生活世界”这个重要思想。因为麦克卢汉对于现象学这种思维方式的成功运用,使得其媒介理论体现了“媒介哲学”的思想立场和思维方法。媒介哲学的兴起是以麦克卢汉为起点的。

  • 标签: 麦克卢汉 现象学 媒介哲学
  • 简介:摘要“遮蔽”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宗旨之一,就是祛除黑格尔主义那种试图用空洞范畴遮蔽历史中现实的个人“形而上学方法”,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就是一部对这种思维方式在政治经济学上应用的批判。马克思力图以此作批判蒲鲁东用形而上学的方式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本文主要从“除蔽”的视角,对此文的批判性意义进行分析。

  • 标签: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遮蔽 哲学的贫困
  • 简介:摘要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座谈会,会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1那么我们需要理清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首先,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其次,为什么是这种内在关系?最后,如何运用这种关系来谱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 标签:
  • 简介:文艺复兴的浪潮已经退却了几百年了,但是文艺复兴给我们留下印痕却依旧存在。科学至上的理念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和史学得到重视也源于那个时代

  • 标签: 文艺复兴 当今 哲学 史学 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