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是国内利用北大汉简《老子》进行文本校勘、字词训诂的第一本专著,并较为全面地利用有关出土文献开展了对《老子》文本及老子思想的研究。此书对老子思想体系中重要概念、范畴具有独到的辨析;推崇林语堂先生有关老子哲学的阐释亦是此书特色。

  • 标签: 北大汉简《老子》 出土文献 老子思想 林语堂
  • 简介:“无为”的观念在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体系中都有体现,但是二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是出于“自然”的无为,一个是主张“德化”的无为。本文从天道、政治、人生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两种思想各自的价值取向、人性认识、实现“无为”的过程等方面展现了老子与孔子“无为”思想的差异所在。

  • 标签: 老子 孔子 “无为”
  • 简介:老子,道家思想及学派的创始人,其传承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老子思想对中国古代美学以及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做具有重大的贡献。在老子的哲学中,“美”是他的毕生追求并且还将“美”与他追求的最高境界——“道”相结合,诠释出了他对人性本真以及自然中的“道”的一种理想追求。老子美学思想中展现的整体、含蓄、自然、以及柔弱性美,既表达出了其深刻的内涵,同时也对当代文学艺术中美学的发展以及现实社会的精神追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以及深远的意义。

  • 标签: 老子美学思想 文学艺术 &ldquo 道&rdquo 自然美 审美理想
  • 简介: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像中,孔子与老子二圣之间经常刻画有一个童子的形象。根据同类题材汉画像石所见的榜题,研究者普遍认为该童子是项橐。但据《仪礼·士相见礼》以及其他相关典籍记载,二圣之间的童子身份更有可能是将命童子,其人物原型当是老子的门人。之所以有个别汉画像石的榜题将此童子标为项橐,当是刻石者杂糅“孔子见老子”与“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两个历史故事在同一场景的结果,其间大概还掺杂有道教形成过程中将神童项橐隶属于道家人物之观念的影响。

  • 标签: 汉画像石 孔子 老子 项橐 将命童子
  • 简介:老子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道”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遵道而行,无为而治”的哲学主张。这种思想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行不言之教”,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子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当今的主体性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 标签: 老子 不言之教 主体性教育
  • 简介:由于中西方文化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差异,其文学创作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形式。《老子流亡路上著的传奇》是德国作家布莱希特在流亡途中所著的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主题诗作,颇具西方文学色彩。论文针对该书谭渊的中译本,基于对等和等效翻译理论,分别从词汇、句法以及篇章层面逐步深入探讨其翻译特色,以寻求更具指导意义的诗歌翻译方法。

  • 标签: 贝尔托·布莱希特 《老子流亡路上著〈道德经〉的传奇》 谭渊译本 对等理论
  • 简介:老子学说有三:宇宙论、人生论和政治论。而五千言之旨,则在教导为政者何以求得社会之和谐。老子和谐思想之哲学基础在其宇宙论,其历史渊源则可远溯史伯与《尚书·尧典》。老子五千言教导为政者唯有修身方能担当治理天下之大任。为政者在治国理民时,需抱一守静、保持素朴、节制嗜欲,去满、塞兑、闭门、挫锐,无为、无事、不欲以静,大公无私、心系百姓、与物无争、利万物而甘居卑下,重身轻物、知足知止,守雌、守弱、处下,平等对待百姓,不可与民众对立,恶兵而谦下。如此,方能求得“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和“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之理想的和谐社会。

  • 标签: 先秦哲学 道家思想 老子 社会和谐
  • 简介: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海德格尔与老子哲学的一个共同议题。海德格尔与老子都不满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现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都提出了解救人类危机的方法。尽管他们的方法不足取,但因其强调了人与世界和谐一体的重要性,故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海德格尔哲学素以反对西方传统哲学著称,他认为,传统哲学研究的只是哲学的表层问题,即“存在是什么?”而他要研究哲学的深层问题“存在何以是存在?”即物之为物的问题。他进而认为,在物之为物的过程中,聚合着四重性因素即天、地、人和神,只有当它们同时聚合起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事物才成为事物,世界也才作为一个整体生成。

  • 标签: 老子哲学 西方传统哲学 哲学研究 人与自然 无为而无不为 原始氏族社会
  • 简介:"虚"是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概念。然而各家对"虚"的理解有大量不妥之处,最典型的就是《淮南子》对"无为"的理解。与其说它解释的是"无为",倒不如说是"为而不争",《孙子兵法》也没完整地表达出来"虚"的不同意义。在梳理这些理论的过程中,应当回到《道德经》,结合《周易·坤卦》,从"极"的角度来理解,并且由此可以建立一个对"虚""坤""无为"的理解的层级体系。

  • 标签: 虚的层级 《老子》 《孙子》 《淮南子》
  • 简介:摘要:本文欲把老子的养生哲学放在生态后现代视域下进行解读,同时阐释如何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活中,帮助人们掌握基本的养生之道。不难发现,老子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与生态后现代主义是一致的。新视角重新解读老子养生哲学思想无疑是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的。

  • 标签: 老子的养生哲学 生态后现代视域 养生法
  • 简介: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结合时代的发展创造出来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五大阶段,对人类最后的全面解放作出解释,并呼吁全世界的共产主义阶级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而中国传统哲学道家哲学中也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共通之处,其中涵盖了本体论、辩证法、矛盾对立统一等思想,通过对这两类哲学的比较,了解二者的相通之处对现代世界文明的进步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老子 道家
  • 简介:目前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出现了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背离的困境,主张“道法自然”的老子,以其独特的德育思想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老予以“不言之教”而“复归于朴”,顺任自然天性而返璞归真。无疑为我们破解这一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价值。

  • 标签: 若子德育观 政治课教学 困境 研究
  • 简介:摘要: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老子政治思想直到今天依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老子政治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并积极融入到当下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当中,能够对相关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少的启示。对此,本文以松潘县为例,从老子政治思想视角,通过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进行深入的探究,望有借鉴意义。

  • 标签: 老子政治思想 思想政治工作 队伍建设
  • 简介:本文以《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一课的教学体会为例,从初中教育对象特点出发,论述历史插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插图 历史教学 中学 教学质量 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