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在剖析以美元单一货币体制为特征的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脆弱性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发性根源的基础上,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信贷能力的不足和决策机制的不公平是国际金融危机未能有效防范和救助的根本制度缺陷,并据此认为如果不能克服国际货币体制的固有弊端,国际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将不可避免。对此,通过改造特别提款权,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等措施来构建防范与救助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制度平台。

  • 标签: 国际货币体制 金融危机 制度平台
  • 简介:《劳动合同法》对改变和平衡企业的劳动关系影响重大,反对该法实施的声音也一直存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众多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就业形势紧张,缓行《劳动合同法》被一些人认为是保企业、促就业的出路。本文认为,坚持以《劳动合同法》调整劳动关系是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缓行劳动立法不是稳定就业的出路。解决就业及稳定劳动关系,须矫正劳动关系领域违法用工行为、扶持中小企业和挖掘就业机会、澄清对劳动立法的错误认识。

  • 标签: 劳动合同法 就业 维权
  • 简介:政府权力清单提出的目的是规制行政权的行使,在本质上仍然是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作为对行政权的控制工具。然而政府权力清单的构建,无法协调和处理好其所涉及的行政法相关关系,陷入了作为行政自制规则与法律的界限模糊、行政规则与行政裁量之间的失衡、弱化了司法有限审查原则的效力、行政公权对社会私领域造成了消极影响等多方面的困境。所以,以行政法治的形成为视角,结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未来设想,规制行政权行使的出路在于:将政府权力清单仅仅定义为具有政府信息公开性质的,对各项公共权力进行统计的"明细单",并通过权力清单的相关实践,为日后《行政程序法》的制定提供经验上的参考和方法上的铺垫。

  • 标签: 权力清单 行政权行使 行政法治
  • 简介:适用困境阻碍了指导性案例发挥预期作用,若解决不当,指导性案例难免沦为"纸面上的法律"。本文借鉴法官行为理论,从法官行为动机和行为工具两个层面对指导性案例适用困境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对策:一方面,主张法律制度不仅是建构性的还是解释性的,通过对"应当参照"作强制义务性解读,强化法官的义务意识与适用动机;另一方面,主张有效的法律方法是制度安排的工具支撑,解决适用困境需要发展与制度安排适应的适用方法,包括案件相似性的判断、裁判规则的确定、法律推理进路及指导性案例的废止等。通过实用主义与形式主义在方法论上的调和解决指导性案例适用困境。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适用困境 法官行为理论 义务意识 适用方法
  • 简介:多元主义(多元论)是自由主义的一个基本假设,其合法性的诉求直接或间接地都与这种假设相关。为了确立自由主义的合法性,罗尔斯精心地架构了政治自由主义理论,其核心理念在于:自由主义的正义观念是政治的而非形而上学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对此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尤其是基于多元论的政治合法性面临着巨大挑战。而为回应这个挑战,自由主义采取了政治合法性策略,此策略是把自由主义引向理性多元论的假设以及对政治中立性的一种承诺。政治自由主义的精神实质是政治中立的重要原则

  • 标签: 自由主义 政治合法性 多元论 “善”观念 宽容
  • 简介:本文通过三个观察层面,对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庭前会议的运行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全景透视现状,发现庭前会议总体适用率低;通过质效评估,发现庭前会议功能的有限发挥;通过程序考察,发现庭前会议程序运行的多重困境。作者从制度设计、制度行动以及制度环境三个维度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立法探索性规定,存有诸多缺陷;适用主体消极应对,存在选择性偏好;庭审中心主义理念存在缺失。针对庭前会议的多重困境,以审判中心为指导.对庭前会议制度进行重构。

  • 标签: 庭前会议 实证分析 审判中心
  • 简介:中国追索流失海外文物面临着国际法上的困境。根据有关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规定,通过利用中国参加的多边国际条约、国际惯例、跨国诉讼和涉外诉讼等途径来追索流失海外文物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可行的方法是争取与有关国家就有关事项缔结特别协定,由外国力所能及地收复流失文物并将其返还给中国,由中方支付相关的费用;或依据一般法律原则,借助国际司法机构或与有关国家进行协商、达成相互谅解,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措施来追索中国流失海外文物。

  • 标签: 流失海外文物 国际法 鼠首兔首拍卖案
  • 简介:本文从产权理论视角来考察雇员隐私保护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种种困局。笔者的分析表明,一味地"加强立法"来完善国家层面对公民隐私保护的立法路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雇员隐私困局。因为"加强立法"并不能在真实世界中实现清晰界定产权的社会效果,"加强立法"也未能促成以福利最大化为指向的科斯谈判得以顺利展开。在互联网时代,由于较高昂的产权界定成本的存在,隐私产权在真实世界中处于有待"二次分配"的状态。为破解雇员隐私保护困局,国家需要在科学认识互联网时代雇员隐私之特殊品格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劳资双方的实践智慧,通过鼓励、识别和确认微观层面的有关雇员产权的"二次分配"的新方式、新方法,来实现对雇员隐私保护的优化。

  • 标签: 互联网时代 雇员隐私 科斯定理 产权界定成本 二次分配
  • 简介:我国刑事指导性案例的参照情况,既关联着审判实践的法律适用,也成为刑事案例指导制度运行情况的晴雨表.当前,刑事指导性案例“应当参照”的制度落实在影响力、精确性和接纳性上均遭遇了瓶颈,导致刑事案例指导无法真正助力于审判实践.案例指导制度欲突破瓶颈,应处理好典型性与普遍性、抽象性和具体性、强制性和说服性等三大关系,并结合司法理念、司法技艺、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完善.

  • 标签: 刑事案例指导 参照 法律适用 综合推理 机制保障
  • 简介:受传统控权理念影响,“行政征收”的内涵与外延已无法适应行政法治实践。反思传统控权模式下的城市旧改征收制度可知:“行政征收”概念有待理清,地方立法中关于“二次征询”程序的规定违背制度设计之民主原意,签约率的确定亦不符合行政程序的契约性。考虑到“二次征询”程序可能会为政府因资金短缺等原因而为刻意提高签约比例提供合法空间,并有助于非常态被征收人阻碍签约进度,有必要在多元利益的均衡下改进城市旧改征收制度。待更新制度主要有:非常态被征收人排除机制,公民参与确定“二次征询”比例;在补偿与资金短缺问题上,对价补偿最低原则需确立,并适度考虑合理引入社会资本。

  • 标签: 城市旧改 行政征收 二次征询 非常态被征收人 契约理念
  • 简介:“平民法官”的陪审地位削弱了民众在分享审判权中的能动性,应摒弃“人民陪审员”的称谓,以“人民参审员”取而代之.“参而不审、形式化参审”已成为延缓参审制改革的桎梏,究其根本,源于选任制度的瑕疵.应在源头上消解阻碍“平民法官”参审的不利因素,在选任权属设置上消解法院对参审制运行的制约,并明确权责,惩戒“消极参审”.

  • 标签: 平民法官 参审员 司法民主化 选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