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1 个结果
  • 简介:中西方对刑事政策概念的认识和界定是在不同的话语体系及社会环境背景下展开的.西方刑事政策完成了由古典刑事政策到现代科学刑事政策的转变,并向广义的社会政策转变,走出刑法的圈子获得了独立并超然于刑法之上的地位,是基于形而上抽象思辨的作为价值的刑事政策;而在中国缺乏这种价值上的刑事政策,刑事政策是作为具体的刑事政策先于刑事立法出现,且在较长的一段时期替代着刑事立法,直到1979年刑法出现后,才作为刑法位阶之上的政策指导刑事立法.二者关系随着法治发展逐渐复位到较合理的状态,中西方刑事政策间也具有一定共性,批判的借鉴西方思想,对于理清中国刑事政策的应有之意及其与刑事立法的应然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刑事政策 刑事立法 作为价值的刑事政策
  • 简介:企业民主管理是相对于企业专业管理而言的,主要是指职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民主管理从立法角度来看,立法宗旨应当如何定位,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有哪些,非公企业的民主管理权如何界定,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与其他形式的关系,立法对提高职代会制度的影响以及监督执法等几个难点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 标签: 民主管理 职工代表大会 立法宗旨 工会
  • 简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站提供的电子邮箱服务,在便利人们信息交流、传播的同时,也滋生了诸多问题,其中Spam问题尤为显著.由于各国在立法和司法中对Spam的理解不一,各国对其立法的不协调性等原因导致无法统一全球共同治理的步调,而成为困扰人类的全球性问题.界定合理的概念,用"强迫性商业邮件"予以替代,赋予确定统一的内涵,在此前提下确立以"立法规制为主,技术限制为辅"的综合治理方式,是减少进而达到消除的科学路径.

  • 标签: “强迫性商业邮件” 垃圾邮件 理论基点 规制 权责
  • 简介:为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限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权力滥用,1995年前后相继出台了《国家赔偿法》和《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这两部法律的出台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国家把民生和民权问题推向了依法治国的高度。但随着我国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两法”在执行中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难以执行,亟待加以立法完善。

  • 标签: 赔偿费 支付主体 追偿制度
  • 简介:当前,在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立法中,存在着严重的上位法立法重视程度不足,下位法立法盲目性严重等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立法十分重要。

  • 标签: 农民工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立法
  • 简介:商谈规则主要包括基本逻辑规则、普遍证立规则以及商谈资格和商谈方式的规则。在我国立法过程中,基本逻辑规则能够保证立法商谈参与者客观获取对方信息并且让对方准确接收自己的信息,普遍证立规则能够保证立法商谈参与者的主张建立在充分理由论证之上,商谈资格和商谈方式的规则可以保证立法商谈参与者的广泛性,立法商谈参与者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以及不受强迫干扰的权利。要充分运用商谈规则,需要提高参与主体的立法商谈能力,并且从公共领域、人大制度与耦合机制三个层面加强立法商谈场域的建设。

  • 标签: 商谈规则 商谈能力 商谈场域
  • 简介: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立法既是地方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法制建设的重要工程,我国民族立法体制有力地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立法权,对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实际运作看,行政立法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需要完善。

  • 标签: 民族 自治地方 行政立法 缺陷 完善
  • 简介:日益凸显的侵犯商标权犯罪对我国商标权法律保护体系发出了挑战.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法律制度及国情,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将其与我国的商标权刑事保护制度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对发展、完善我国的商标权刑事保护法律制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商标权 刑事立法 假冒商标罪
  • 简介:我国的立法监督制度是以人大为中心,形成至上而下的监督系统,但我国立法监督制度存在缺陷,其中在立法监督主体、立法监督客体、立法监督程序、立法监督法律责任的规定、授权立法监督方面都有不足,本文将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分析。

  • 标签: 立法监督 立法监督程序 授权立法监督
  • 简介: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现阶段我国湿地保护管理法制面临高位阶立法缺失、理念滞后、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未来,我国应积极推进《湿地保护管理法》立法进程,贯彻落实整体保护和生态优先理念,遵循“明智利用”原则构建湿地保护管理制度体系,推动湿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湿地保护管理立法 整体保护 生态优先理念 “明智利用”原则
  • 简介:我国传统的民事侵权责任模式在环境侵权领域已存在诸多局限,改变我国原有的环境责任承担模式。取代以环境责任社会化的新型模式,不仅有助于环境污染受害人获得及时和充分的赔偿,使企业避免因侵权赔偿而遭受重大损失;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会或相关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解决环境领域出现的赔偿责任失衡的严重问题。

  • 标签: 环境赔偿责任 责任社会化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环境补偿基金制度
  • 简介:<正>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这种由资金持有者与资金需求者直接融资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收生产资金,使企业获得某些营运资本,使生产者关心其经营成果,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适当进行试点,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不少企业在发行股票和债券,另一方面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的配套服务机构不健全,法律调整非常有限,新近颁布的“上海市证券柜台交易暂行条例”适用范围也较窄。企业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时已暴露出一些问题,因而加强全面统一的立法显得很有必要。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探索。

  • 标签: 企业股票 债券 发行股 企业职工 立法宗旨 中国人民银行
  • 简介:作为全国第一部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的通过,有其重大的社会价值.文章对立法的起源及意义、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以法规为依据,思考了广东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向.

  • 标签: 青年志愿服务 立法 品牌工程
  • 简介:以广州市南沙自贸区金融立法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可知目前政府千篇一律的立法协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一带一路”新背景下的特殊区域国际化发展需求,《立法法》与特区条例之间的灰色地带难以衔接,特区经济的创新立法趋于停滞并远远滞后于特区的实践发展。为了解决此种立法困境,未来立法协商必须实现公法上之“区域立法机制创新”,结合交叉学科RIS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精髓,实现我国特殊区域之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创新立法与智慧立法

  • 标签: 一带一路 立法协商 创新机制
  • 简介:法律得不到很好实施,关键在于没有把法律的实施和法治建设的成效看作是政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到政绩考核指标体系需考察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法治建设成效及评价;二是评价结果的运用;三是实施新制度的决心。

  • 标签: 法治建设 法律实施 考核评价
  • 简介:刑法立法正当性依据在于获得民众情感的认同及内心的尊重,并普遍遵守之。为使刑法立法具有正当性根基,在刑法立法中应当坚持将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一方面,刑法立法应当将主文化群体作为社会危害性的评价主体,排除民意的不当干扰。另一方面,刑法立法应当以比例原则作为社会危害性的评判标准:首先,以适当性原则协调罪刑配置,防止出现轻罪配置重刑或者重罪配置轻刑的矛盾局面;其次,以必要性原则来限制刑法立法的前置化倾向,保证刑法的谦抑性特征;最后,以均衡性原则审视刑法的立法效益,对于新生事物的调整应慎重运用刑法规制。

  • 标签: 刑法正当性 社会危害性 主文化群体 比例原则
  • 简介:风险社会中,技术风险和制度风险等新型风险与前现代社会以及工业社会中的各种风险汇聚在一起,共同筑成风险社会特有的风险图景。“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只包括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下需要刑法应对”、“刑法下应积极应对具有下确定性的新型风险”等主张,均是刑法学者对风险社会理论的误读,下利于刑事立法对社会发展现状的正确回应。风险刑法在刑法体系中的应然定位,是对传统刑法的补充而非替代,其适用范围直限于规制新型风险。风险社会中的新型风险具有下确定性,刑法的规制范围应限于具有导致严重实害结果的高度可能性的新型风险。

  • 标签: 风险社会 风险刑法 技术风险 下确定性 刑事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