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十分强调非理性因素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也很重视非理性因素对创新的作用。而这正是作为一种竞技性的传统教育所忽视的。传统教育以对象性尺度为目标,舍本逐末,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现教学从实践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评价体系,积极鼓励受教育主体的主动学习,使教育过程真正实现人的内在尺度和对象尺度的统一,理性和非理性的和谐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情感、意志、志趣、直觉、灵感等正向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进而达到极高的审美体验,这充分展示了教育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 标签: 非理性因素 发现教学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 简介:在西方思想史的演进中,霍布斯和洛克开创的政治个人主义曾经是近代政治哲学的重大成就,并成为近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卢梭的重要性在于,他率先发动了对政治个人主义的批判,提倡重建社会普遍性的伦理原则,以此重新唤醒人们对共同体和公共精神的重视。马克思深受卢梭的影响,对政治个人主义及奠基其上的资本主义积累原则展开了双重批判,提出通过“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联合”来实现个人与社会共同体在更高水平上的统一。马克思把卢梭的普遍性形式落到了实处。

  • 标签: 个人 社会 卢梭 马克思
  • 简介:虽然罗莎·卢森堡的著作在最近十几年的政治及哲学界(不论是从社会民主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从女性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被广泛翻译、争论和引用,但是从总体的角度去理解罗莎·卢森堡的著作在历史及现代的作用无疑仍是十分重要的。即将出版的中文及英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无疑为我们达到这个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 标签: 总体性 自发性 组织性
  • 简介:第四个伟大发现: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说,“‘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才使用,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力图用新的幻想欺蒙人民,而不是仅仅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的社会运动。”①话虽不多,却对我们准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非常重要。政治理论研究者不能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

  • 标签: 空想社会主义者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史考 无产阶级专政
  • 简介:关于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各种教科书都归之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殊不知,这一提法的首倡者恩格斯只是在举例子的语境中才这样说的。因为,马克思自我认定的一大发现——“无产阶级专政”,就没有在恩格斯的“两个伟大发现”说中占有位置。所以,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对马克思盖棺论定的评价是,有“永垂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相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而言,马克思至少有七个伟大发现:(一)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研究路径;(二)劳动;(三)人类社会历史的工艺学基础;(四)无产阶级专政;(五)劳动人道主义;(六)剩余价值;(七)唯物史观。这七个伟大发现的实现,有着历时性先后顺序,在内容上也存在着逻辑层次关系。而在七个伟大发现中,处于核心、基础和本质地位的,是马克思对“劳动”的发现

  • 标签: 伟大发现 研究路径 劳动 工艺学基础 无产阶级专政 劳动人道主义
  • 简介:陈锡喜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发现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起点》一文中指出,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问题就是矛盾。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起点,同样是矛盾。要善于从以下四个矛盾场域中,发现足以支撑理论创新的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