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Mac机自身的CD和DVD刻录功能非常棒,不过如果面临刻录大量的CD或DVD就会有点吃力了。那些需要强大的刻录软件的人,可以选择Roxio公司的Toast

  • 标签: Roxio公司 DVD刻录功能 刻录软件 MAC机 完美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按照TOAST分型标准选取3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患者134例,心源性脑栓塞型(CE)患者102例,小血管病变型患者(SAA)137例。所有患者测定血压和血脂水平,同时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以最厚处内-中膜厚度(IMT)≥1.2mm为阳性。结果SAA组患者静息血压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TCH和TG浓度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LDL浓度较CE组高(P〈0.05);LAA组患者的HDL和ApoA浓度较CE组和SAA组低(P〈0.05)。三组之间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SAA型患者静息血压偏高,“坏”胆固醇浓度亦偏高,LAA型患者“好”胆固醇浓度偏低。

  • 标签: 脑梗死 TOAST分型 危险因素 胆固醇
  • 简介:目的在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的TOAST病因分型基础上,研究各亚型与近期炎症事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性登记2007年8月1日~2008年2月28日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h内用专为此课题设计的表格完成资料收集,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分析TOAST各亚型与近期炎症事件间的关系。结果近期炎症事件与TOAST亚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别(P=0.011〈0.05)。近期炎症事件能增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OR1.68,95%CI0.82~3.46)和心源性脑栓塞(OR2.07,95%CI1.12~3.80)的发病率。结论炎症事件能增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病率,而对小动脉卒中影响不大。

  • 标签: 脑梗死 TOAST分型 炎症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的TOAST病因分型,各分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及相关基因Fgβ-148C/T、MTHFR677C/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98例中国北方汉族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检测血浆Fg和tHcy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患者和60例相匹配的青年对照者进行Fgβ-148C/T、MTHFR677C/T多态性分析。结果:本组TOAST病因分型心源性脑栓塞(CE)13.27%,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23.47%,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28.57%,其他原因引发的卒中(OC)19.39%,原因不明性缺血性卒中(UND)15.31%。TOAST各型青年缺血性卒中血浆Vg、tHcy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LAA型血浆Fg、tHcy浓度最高,但与其他各型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性卒中组Fgβ-148和MTHFR677T等位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AA型Fgβ-148T等位基因频率和CT+TT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型无显著差异(P〉0.05)。与吸烟、饮酒进行联合分析,缺血性卒中组Fgβ-148或MTHFR677基因T携带者同时吸烟或饮酒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仅Fgβ-148CT/TT同时吸烟及MTHFR677CT/TT同时饮酒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复杂,血浆Fg和tHcy浓度增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Fgβ-148T等位基因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遗传易感因素。Fgβ-148与MTHFR677T等位基因分别与吸烟、饮酒协同作用影响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青年 纤维蛋白原 同型半胱氨酸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比较TOAST分型中不明原因型脑梗死与其他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不明原因型的潜在病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TOAST分型,比较TOAST分型中不明病因型的危险因素、病史、生化指标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的差异,推测不明原因型的可能病因。结果不明原因型组的发病年龄比小动脉闭塞型组小(P〈0.01),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型组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型组吸烟比例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差别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型组饮酒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P〈0.01)。不明原因型组患心脏病者的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和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P〈0.01)。不明原因型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不明原因型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P〈0.01)。而3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卒中病史比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空腹血糖(Glu)及白细胞(WBC)水平无显著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心脏病史与不明原因型组发病有显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心脏病史是不明原因型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s-CRP并未增加不明原因型患者的风险。结论年龄、饮酒及心脏病史与不明原因型有较强相关性,对不明原因型脑梗死患者应强化这方面的检查,可能会减少不明原因型的比例。

  • 标签: TOAST分型 不明原因型脑梗死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TOAST病因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及其血尿酸水平变化,为有效治疗和预防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TOAST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分型,同时选取15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检测血清血尿酸水平,分析不同TOAST病因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及其血尿酸水平。结果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0例(LAA,25.3%)、心源性栓塞型19例(12.0%)、小动脉闭塞型73例(SAO,46.2%)、其他明确病因型16例(10.1%)、不明原因型10例(6.3%)。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小动脉闭塞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小动脉闭塞组、心源性栓塞型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明确原因组及不明原因型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病因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TOAST病因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存在显著差异,LAA型、SAO型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其他类型以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与患者吸烟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有一定关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尿酸 TOAST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t-C水平变化与TOAST分型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7例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yst-C水平测定,按照TOAST标准将病因分为5类,即心源性脑梗死(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和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分析患者血清Cyst-C水平与TOAST分型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Cys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4.32,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CE病因、LAA病因、SAO病因、OC病因和UND病因的Cyst-C水平分别为(1.090±0.213)、(1.144±0.302)、(1.051±0.282)、(1.028±0.202)、(1.057±0.2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LAA病因组浓度明显升高。结论血清Cyst-C水平根据TOAST分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可见急性脑梗死血清Cyst-C水平对病因分型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Cyst-C TOAST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后的短期预后以及TOAST、OCSP两种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93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85例,年龄(69.46±13.02)岁],其中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患者66例,未应用溶栓治疗患者127例,比较溶栓患者与未溶栓患者短期预后;分析TOAST分型、OCSP分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结果:溶栓组与未溶栓组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GCS评分、mRS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OAST分型LAA 78例(40.41%),SAO 100例(51.81%),CE9例(4.66%),SOE3例(1.55%),SUE3例(1.55);其中SAO型占得比例最高(51.81%),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与LA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预后最好。OCSP分型中LACI 39例(20.21%),PACI 64例(33.16%),POCI 55例(28.50%),TACI 35例(18.13%),其中PACI组所占比例最高,而LACI组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预后好。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TOAST病因分型和OCSP临床分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和临床参考作用。

  • 标签: 溶栓 TOAST分型 OCSP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 NIHSS评分 GCS评分 mRS评分 NIHSS评分好转率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的TOAST病因学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水平,按TOAST分型进行分组,对各亚组与5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及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血清oxLDL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血清oxLD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亚组(P均〈0.01)。结论:血清oxLDL在脑梗死急性期升高,并与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等类型关系紧密,可作为脑梗死急性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提示斑块不稳定。

  • 标签: 脑梗死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 TOAST 分型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3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使用阿普替酶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73例与未溶栓组27例,溶栓组按TOAST分型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LAA) 型患者24例(32.88%),心源性脑栓塞( CE) 型患者26例(35.62%),腔隙性卒中或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SAO) 型患者 11 例(15.07%),其他类型脑栓塞12例(16.44%),将两组及不同TOAST分型溶栓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Rankin评分(mR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及不同分型溶栓组间治疗前NIHSS和m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4h、15d、30d及90d的NIHSS评分和90d的mRS评分等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O型治疗后24h、15d、30d及90d后的NIHSS评分及90d后mRS评分好于LAA型及CE型。结论 急性脑梗死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且SAO型的神经功能恢复好于CE型及LAA型。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TOAST 分型 阿替普酶 NIHSS 评分 改良 Rankin 评分( mRS 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