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ST抬高型(STEMI)患者心电图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05.01—2021.01.31经冠脉造影确诊的STEMI患者共计104人,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等相关信息资料,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心律失常在缺血性J波与无缺血性J波中的发生率对比显示前者更高,二者差异达统计要求(P<0.05)。104例STEMI患者梗死动脉经心电图预判分为无法预判、错误、正确等3组,两两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诊断STEMI患者中心电图的价值较高,可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可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心电图特征 临床意义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应用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0月~2019年6月我院50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病例,均接受心电图检查。结果 心电图结果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1例、前壁心肌梗死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4例、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3例、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2例;心电图检查中11例患者未能确切诊断,原因包括存在侧支循环2例、存在双支病变2例、下壁心肌梗死7例。结论 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心电图检查可对其梗死部位与犯罪血管的预判发挥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图 ST段抬高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梗死面积(IS)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行直接PCI且于术后1周内接受心脏磁共振(CMR)检查的急性STEMI患者104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的临床终点事件的IS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IS组和低IS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2年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IS对接受PCI的急性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ROC曲线确定的IS最佳临界值为13.55%,高IS组患者(IS≥13.55%)50例和低IS组患者(IS<13.55%)54例。高IS组中女性 [14例(28.0%)比 6例(11.1%)]、前壁心肌梗死[27例(54.0%)比 16例(29.6%)] 及存在微血管梗阻[32例(64.0%)比 16例(29.6%)]患者均多于低IS组,白细胞计数[11.25(8.90, 13.38)×109/L 比 9.25(7.58, 11.00)×109/L]、肌钙蛋白I[50.63(16.56, 76.30)μg/L 比 16.58(2.66, 38.42)μg/L]及B型利钠肽[178.10(79.70, 281.95)μg/L 比 79.60(42.83, 183.90)μg/L]水平均高于低IS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45.15±10.65)% 比 (51.95±12.91)%]小于低IS组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S与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2年的心源性死亡(P=0.033, HR=1.075, 95%CI 1.006~1.148)风险独立相关,IS每升高1%, 患者术后心源性死亡的风险增加7.5%。结论PCI术后1周内测量的IS与急性STEMI患者术后2年心源性死亡密切相关,IS对急性STEMI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梗死面积 心脏核磁共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结果:通过将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通过将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进行对比,在血小板聚集率方面,观察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在血小板水平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有效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亚低温治疗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全面收集国内外关于亚低温治疗STEMI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资料,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评估安全性的指标为主要出血事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动过缓。评估有效性的指标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全因死亡率、梗死面积。结果按标准纳入11项RCT文献,共1 180例诊断STEMI并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597例被随机分配到低温治疗组,583例被分配到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的主要出血事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动过缓及MACE、全因死亡率、梗死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在亚组分析中,无论是在前壁心肌梗死还是非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梗死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无论患者的体温达标率≥80%还是<80%,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MACE、全因死亡率和梗死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此项荟萃分析证实,亚低温治疗在临床环境中是安全的,但并未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亚低温治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临床确诊的急性NSTEMI患者及同期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对比急性NSTEMI检出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急性NSTEMI的检出率分别为61.8%和94.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mSSD、SDNN低于对照组,LF、SDANN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NSTEMI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非ST抬高心肌梗死应用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非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6例为对象(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36例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诊断结果和心率变异情况。结果 常规心电图联合动态心电图在检查非ST抬高心肌梗死的准确度高于单一检查,两组患者的SDNN、SDANN、RmSSD、LF、LF/HF心率变异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 心率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胸痛中心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62例为观察对象,其中基层胸痛中心成立前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66例设为对照组,基层胸痛中心成立后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患者96例设为研究组。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PCI成功率、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to-Balloon,FMC2B)时间、就诊-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以及住院病死率、PCI次日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构成比和PCI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在FMC2B[(185.2±53.7)min比(108.6±46.4)min,t=6.128]、D2B时间[(121.5±23.2)min比(68.7±14.3)min,t=7.341]、住院时间[(10.3±3.5)d比(7.2±2.8)d,t=5.128]、住院费用[(43 582.0±7 186.5)元比(35 479.0±4 213.1)元,t=8.361]、院内病死率[6.1%比3.1%,χ2=4.784]、次日心力衰竭发生率[13.6%比4.2%,χ2=8.253]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建立规范的基层胸痛中心,对于县域内救治范围的患者,能够明显缩短STEMI患者FMC2B时间、D2B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以及预后,节省医疗费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住院时间 死亡率 基层胸痛中心 首次医疗接触 就诊-球囊扩张时间
  • 作者: 杨欣 张健 姜金霞 孙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6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072 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92,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金山分校专业办,上海 201599,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海 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072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科学、实用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9月—2020年5月,基于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模型,通过循证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3%、86.67%;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94和0.95,肯德尔协调系数(W)为0.127~0.235(P<0.05)。最终构建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该指标体系可用于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接受急诊介入治疗(PCI)的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同时合并慢性闭塞病变(CTO)时其近远期预后。方法研究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瞻性注册研究中接受急诊PCI的11 905例STEMI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合并CTO组和不合并CTO组。收集2组的基线临床资料,并根据基线资料进行1∶3倾向评分匹配。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和术后1年死亡率,次要研究终点为1年时的总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心衰)再入院、卒中、严重出血等。结果合并CTO的患者STEMI共931例,男性755例(81.1%),年龄(62.2±11.4)岁,占所有STEMI患者的7.8%。非合并CTO的STEMI患者共10 974例,男性8 829例(80.5%),年龄(60.0±11.8)岁。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后STEMI合并CTO组纳入896例患者,STEMI不合并CTO组纳入2 688例患者,与不合并CTO组相比,STEMI合并CTO组住院期间死亡率较高(4.2%比2.4%,P=0.006),随访1年期间全因死亡率(8.5%比4.4%,P<0.001)、心原性死亡率(5.3%比2.6%,P=0.001)和总MACE发生率(35.1%比23.3%,P<0.001)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合并CTO(HR=1.54,95%CI 1.06~2.22,P=0.022)、高龄(HR=1.06,95%CI 1.04~1.08,P<0.001)和既往存在心衰病史(HR=4.10,95%CI 1.90~8.83,P<0.001)是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CTO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和1年死亡率较高,合并CTO、高龄和既往存在心衰病史是STEMI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闭塞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成立前后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80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并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胸痛中心成立后)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流程的重要时间节点和救治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缺血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D2B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均缩短,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内死亡率、PCI术后院内心衰率下降、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胸痛中心的建立可提高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进门-球囊扩张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STEMI患者临床救治的意义。方法:搜集、整理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建立胸痛中心前1年内(2014.3-2015.3)收治的587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3年(分为A组),和建立胸痛中心后1年内(2015.3-2016.3)收治的789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3年(分为B组);系统性回顾A、B组急诊PCI百分比、FMC-D2B、总缺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期间死亡率、出院3年后死亡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心脏彩超EF等。结果:A、B两组间PCI百分比、FMC至D2B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缺血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出院3年后再住院率、出院3年后死亡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胸痛中心的建立可以提高STEMI患者PCI百分比、缩短STEMI患者FMC-D2B时间、减少STEMI患者住院时间、降低STEMI患者住院费。

  • 标签: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PC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行急诊PCI治疗的N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将发生心源性死亡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心源性死亡纳入未发生组。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N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后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86例NSTEMI患者中,随访期间12例(13.95%)发生心源性死亡;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D-二聚体(D-D)、血浆脑钠肽(BNP),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白细胞介素-6(IL-6)、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低,血浆D-D、BNP水平高,血清IL-6、UA水平高,血清ApoA-1水平低是N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后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LVEF低,血浆D-D、BNP水平高,血清IL-6、UA水平高,血清ApoA-1水平低是N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后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源性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入院时病情稳定且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风险预测评分,以筛选需要CCU的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805例行PCI治疗的入院时病情稳定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65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有CCU需求125例,无CCU需求529例;2018年8月至2018年10月151例患者作为验证组,有CCU需求28例,无CCU需求123例。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确定评分标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结果805例STEMI患者中,有CCU需求153例(19.01%),其中泵衰竭(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最多见(113例)。建模组中,最终年龄(60~74岁,OR = 1.513,95% CI 0.945~2.424,P = 0.085;≥75岁,OR = 2.740,95% CI 1.371~5.478,P = 0.004)、总缺血时间>4 h(OR = 1.701,95% CI 1.022~2.831,P = 0.041)、入院休克指数≥ 0.8(OR = 1.910,95% CI 1.178~3.099,P = 0.009)、多支血管病变(OR = 2.090,95% CI 1.272~3.432,P = 0.004)、术前病变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级(OR = 2.099, 95% CI 1.313 ~ 3.353,P = 0.002)、急性前壁心肌梗死(OR = 3.696,95% CI 2.347~5.819,P<0.001)、既往有脑卒中史(OR = 3.927,95% CI 2.057~7.500,P<0.001)共7个变量是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独立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年龄<60岁为0分、60~74岁为1分、≥75岁为2分,总缺血时间>4 h为1分,入院休克指数≥0.8为2分,多支血管病变为2分,术前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0级为2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为3分,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为3分,总分15分。0~6分患者为低风险,7~15分为高风险。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建模组中,风险预测评分诊断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95% CI 0.692~0.788,P = 0.580);验证组中,风险预测评分预测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AUC为0.755(95% CI 0.658~0.853,P = 0.755)。结论基于年龄、总缺血时间、入院休克指数、多支血管病变、术前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和既往有脑卒中史建立了预测入院时病情稳定且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风险预测评分,用于识别发生并发症的高风险患者,帮助医生进行CCU决策,为合理分配有限的CCU资源提供简便、实用的临床工具。

  • 标签: 心肌梗塞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 预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入院时病情稳定且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风险预测评分,以筛选需要CCU的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805例行PCI治疗的入院时病情稳定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65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有CCU需求125例,无CCU需求529例;2018年8月至2018年10月151例患者作为验证组,有CCU需求28例,无CCU需求123例。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确定评分标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结果805例STEMI患者中,有CCU需求153例(19.01%),其中泵衰竭(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最多见(113例)。建模组中,最终年龄(60~74岁,OR = 1.513,95% CI 0.945~2.424,P = 0.085;≥75岁,OR = 2.740,95% CI 1.371~5.478,P = 0.004)、总缺血时间>4 h(OR = 1.701,95% CI 1.022~2.831,P = 0.041)、入院休克指数≥ 0.8(OR = 1.910,95% CI 1.178~3.099,P = 0.009)、多支血管病变(OR = 2.090,95% CI 1.272~3.432,P = 0.004)、术前病变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级(OR = 2.099, 95% CI 1.313 ~ 3.353,P = 0.002)、急性前壁心肌梗死(OR = 3.696,95% CI 2.347~5.819,P<0.001)、既往有脑卒中史(OR = 3.927,95% CI 2.057~7.500,P<0.001)共7个变量是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独立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年龄<60岁为0分、60~74岁为1分、≥75岁为2分,总缺血时间>4 h为1分,入院休克指数≥0.8为2分,多支血管病变为2分,术前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0级为2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为3分,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为3分,总分15分。0~6分患者为低风险,7~15分为高风险。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建模组中,风险预测评分诊断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95% CI 0.692~0.788,P = 0.580);验证组中,风险预测评分预测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AUC为0.755(95% CI 0.658~0.853,P = 0.755)。结论基于年龄、总缺血时间、入院休克指数、多支血管病变、术前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和既往有脑卒中史建立了预测入院时病情稳定且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风险预测评分,用于识别发生并发症的高风险患者,帮助医生进行CCU决策,为合理分配有限的CCU资源提供简便、实用的临床工具。

  • 标签: 心肌梗塞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 预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栓素B2(TXB2)水平联合检测预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金华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PCI术后6个月MACE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33例、未发生组103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分析两组PCI术前血浆HIF1α、NT-proBNP、TXB2水平;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HIF1α、NT-proBNP、TXB2水平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PCI术后发生MACE的价值。结果136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6个月发生MACE 33例,发生率为24.26%。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组血浆HIF1α[(31.54±5.26)ng/L]明显低于未发生组[(37.18±6.94)ng/L](t=4.286,P<0.05),NT-proBNP[(1 246.83±243.71)μg/L]和TXB2[(125.13±20.16)ng/L]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876.92±173.04)μg/L、(95.73±18.24)ng/L](t=9.617、7.835,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HIF1α、NT-proBNP、TXB2预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PCI术后发生MACE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2.67 ng/L、1 018.27 μg/L、112.19 ng/L;血浆HIF1α、NT-proBNP及TXB2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70%(23/33)、98.06%(101/103),特异度高于血浆HIF1α、NT-proBNP、TXB2单独检测;血浆HIF1α、NT-proBNP及TXB2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高于血浆HIF1α、NT-proBNP、TXB2单独检测的AUC(Z=2.007、1.991、2.217,均P<0.05)。结论血浆HIF1α、NT-proBNP、TXB2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价值较高。

  • 标签: 心肌梗塞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利钠肽,脑 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 ROC曲线 曲线下面积 敏感性与特异性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干预后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患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81例NSTE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过程中,2组各脱落6例,最终对照组34;例、治疗组35例完成研究。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组均连续治疗10 d。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P, hs-CRP),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凝固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免疫分析法检测D-二聚体。记录并采集患者住院期间(0~10 d)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院内急性心力衰竭、院内再发心肌梗死、院内恶性心律失常、院内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s-CRP[(2.46±1.76)mg/L比(3.45±0.67)mg/L,t=2.324]、PCT[(0.52±0.30)ng/L比(0.11±0.08)ng/L,t=2.059]、FIB[(1.30±0.63)g/L比(1.97±0.67)g/L,t=2.16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具有下降趋势,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t=4.019,P=0.045);院内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院内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院内死亡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在单纯西药治疗基础上降低NSTEMI患者的炎症反应,缓解高凝状态,减少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 活血化瘀药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