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七全球联合海洋空气的能力当模特儿复制东方亚洲每月的地面温度和降水气候学在期间19611990被评估。1月和7月气候差别在2050年代和2090年代相对期间19611990在排放情形(SRES)A2和B2情形上在特殊报告下面由七模型的整体投射了然后简短被讨论。和在SRESA2和B2情形下面的相应大气的公司2集中,这些设计随后被用来驱使生物群系模型BIOME3在2050年代和2090年代期间在中国模仿潜在的植被分发。潜在的植被与那些相比在中央、东方的中国极大地向北方在2050年代移动期间系上带子在期间,这被揭示19611990。相反,潜在的植被变化在总体上的西方的中国是细微的。潜在的植被的空间模式在潜在的植被变化对的2050年代,而是范围期间通常在2090年代期间类似于那19611990比2050年代在2090年代期间是更广泛的,特别地在西方的中国。另外,在那里存在潜在的植被的模型依赖者不确定性在2090年代期间在SRESA2情形下面变化,它由于由模型的投射气候变化的scatter。在在SRESA2情形下面的潜在的植被的投射变化35°N向北对35°N的地面温度变化南方并且到地面温度,降水,和大气的公司2集中的联合变化在2090年代期间可归因。

  • 标签: 气候变化 大气-海洋模型 植被 不确定性
  • 简介:利用区域气候系统模式PRECIS(ProvidingRegionalClimatesforImpactsStudies)分析A1B情景下中国区域21世纪3个时段2011~2040年、2041~2070年、2071~2100年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未来3个时段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呈逐渐增大趋势,日较差呈逐渐减小趋势;最高气温增幅分别为1.7、3.2、3.9℃,最低气温增幅分别为1.9、3.6、4.7℃,最低气温增幅与最高气温增幅相比可达1.1倍以上.未来最高、最低气温冬季增幅最大、春季最小,日较差则表现为冬季减小幅度最大、夏季减小不明显.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的空间分布显示,最高气温在东北地区升幅最大,在西北、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亦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在青藏高原北部和华南地区升幅较小;最低气温在西北地区升幅最大,在东北和青藏高原北部升幅较大,而四川盆地和华南地区升幅较小;日较差在中国北方地区普遍减小,在青藏高原北部减小最为明显,但在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部地区日较差则呈增大趋势.

  • 标签: PRECIS模式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日较差 SRES A1B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