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在日趋激烈钢铁市场竞争下,不仅要转变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更需要控制冶炼成本,减少废弃物排放。因此,本文 以 某 炼钢厂 150tRH 精炼炉 为研究对象

  • 标签: RH精炼炉 双联工艺 工艺技术集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精准化输血中Rh血型抗原检测应用价值。方法:针对受血者标本和献血员红细胞标本均采用血型全自动分析系统检测Rh5种血型抗原和ABO血型,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中上传检测结果,并自动匹配与受血者Rh5种血型抗原和ABO血型血袋,交叉配血试采取抗人球蛋白卡式法、凝聚胺法验进行,实现输血精准化。结果:90%以上受血者实施精准化输血后可获得与Rh5种血型抗原和ABO血型完全相合输血,且与实施前相比可显著降低有输血史、多次输血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且可提升疑难配血在不规则抗体阳性下成功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精准化输血中Rh血型抗原检测效果显著,即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防治产生Rh系统抗体,提升了输血安全性和疑难配血成功率。

  • 标签: 精准化输血 Rh血型抗原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相容性输血。方法 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与交叉配血。结果 检出抗-JKb 抗体,抗-Ec 抗体及自身抗体, 与多份ABO、RH 同型血液交叉配血,挑选凝集强度最弱应急输血。结论对于直抗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体鉴定,挑选避开 该抗体血液进行配血,存在自身抗体干扰交叉配血时挑选凝集强度最弱应急输血。

  • 标签: 交叉配血 抗-JKb 抗体 抗-Ec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意义。方法抽取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6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96例为健康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全部临床资料。两组均实施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观察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AHA、抗SSB、抗SSA、抗nRNP、ARPA、抗Sm、Au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ANA等指标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动期抗Sm、AunA阳性率高于非活动期,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dsDNA高于非活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Sm+AunA与AunA+抗dsDNA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抗dsDNA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Sm+抗dsDNA与抗Sm+AunA+抗dsDNA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抗体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时,采取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率、特异性、敏感度,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浆置换在换血失败重症新生儿Rh溶血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血浆置换治疗换血失败新生儿Rh溶血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4例Rh溶血病患儿,生后均有重度贫血和严重呼吸衰竭,合并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予以高频振荡通气+吸入NO治疗。生后24 h内胆红素达换血水平,经1次以上换血后胆红素进行性升高,于生后26~94.5 h进行1~2次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下降56.4%,网织红细胞比值下降80%,抗体滴度下降8倍以上,平均住院天数18.8 d,神经系统预后良好。结论重症Rh溶血病患儿换血治疗失败后可行血浆置换,可有效控制溶血,有望成为溶血危象新生儿抢救措施。

  • 标签: 幼红细胞增多症,胎儿 血型不合 Rh血型系统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线粒体2型(AMA-M2)抗体、抗糖蛋白210(gp210)抗体及抗核蛋白体100(sp100)抗体在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50例PBC患者作为PBC组,5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非PBC组。所有入选者均需接受AMA-M2抗体、gp210抗体及sp100抗体以及ALP、GGT、ALB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PBC组AMA-M2、gp210及sp100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非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BC组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高于非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ALB)与非PBC炎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AMA-M2、gp210、sp100及ANA可提高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断率,对PBC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非常重要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抗线粒体2型抗体 抗糖蛋白210抗体 抗核蛋白体100抗体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检测布鲁氏菌抗体效果。方法 选取 C地区规模养殖户与散养农户提供 1500份牛、羊血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RBP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 与试管凝集试验( SAT)三种检测方法检测布鲁氏菌抗体, 比较三种检测方法检测效果。结果 在 1500份牛、羊血清样品中, RBPT方法检测阳性 9份, 阳性检出率为 0.60%, ELISA方法检测阳性 7份, 阳性检出率为 0.47%, SAT方法检测阳性 8份, 阳性检出率为 0.53%。 SAT方法检测阳性 8份, 有 1份是 RBPT检测出阳性血清样品。 ELISA方法检测阳性 7份, 有 2份是 RBPT检测出阳性血清样品。 ELISA、 SAT检测结果符合率为 87.50%, RBPT、 ELISA检测结果符合率为 77.78%, RBPT、 SAT检测结果符合率为 88.89%。结论 ELISA与 SAT检测方法敏感性较高, 所以在实践中应选用 RBPT方法初步筛查布鲁氏菌抗体, 并利用 ELISA与 SAT检测方法确诊, 进而为牛羊布鲁氏菌抗体防控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布鲁氏菌抗体 ;检测方法 ;对比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①试验使用试剂。布鲁氏菌 SAT抗原、 RBPT抗原与阳性血清, 同时准备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②血清来源: 2015年 10月~ 2017年 10月 C地区规模养殖户与散养农户提供牛、羊血清 1500份。    1. 2 方法 对 1500份牛、羊血清实施 SAT与 RBPT检测, 并开展 ELISA检测,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中具体要求实施。    1. 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 RBPT、 ELISA、 SAT三种不同方法检测布鲁氏菌抗体效果。    2 结果    2. 1 布鲁氏菌阳性检出率 在 1500份牛、羊血清样品中, RBPT方法检测阳性 9份, 阳性检出率为 0.60%, ELISA方法检测阳性 7份, 阳性检出率为 0.47%, SAT方法检测阳性 8份, 阳性检出率为 0.53%。    2. 2 不同检测方法符合率 在 1500份牛、羊血清样品中, RBPT方法检测阳性 9份。 SAT方法检测阳性 8份, 有 1份是 RBPT检测出阳性血清样品。 ELISA方法检测阳性 7份, 有 2份是 RBPT检测出阳性血清样品。 ELISA、 SAT检测结果符合率为 87.50%, RBPT、 ELISA检测结果符合率为 77.78%, RBPT、 SAT检测结果符合率为 88.89%。    3 讨论   布鲁氏菌病主要是因布鲁氏杆菌诱发, 属于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 也是二类传染病 [3]。在畜牧养殖中, 牛、羊都是易感染布鲁氏菌病动物。如果牛羊群中感染并传播布鲁氏菌疾病, 将带来不可估量经济损失, 且公共卫生问题也将逐渐突显出来 [4]。为此, 牛、羊布鲁氏菌病也成为各级别兽医结构必须检验项目内容。在实际检测过程中, 应选用诸多方法互相配合, 以保证诊断结果有效性与准确性。现阶段, 国内布鲁氏菌病最常使用检疫技术就是血清学诊断, 所以有必要针对各种检测方法应用于布鲁氏菌抗体检测中效果展开系统化研究与分析, 有效规避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发生, 提高检测准确性 [5]。   目前阶段, 国内大多数地区都將 RBPT作为初筛首选方法, 而 SAT则发挥配套辅助作用, 对牛羊布鲁氏菌病进行监测与监控。长期以来, SAT始终都是诊断布鲁氏菌病常规性血清学手段, 若对此方法单独使用, 很容易出现假阳性亦或是假阴性情况, 且并非全部感染动物抗体水平都具有诊断意义, 误诊与漏诊几率偏高。在以上试验研究中, 针对 1500份牛、羊血清布鲁氏菌病非免疫抗体实施必要检测, 特别是 RBPT、 ELISA、 SAT检测方式中, 具有较高敏感性检测方法就是 ELISA, 且 SAT检测敏感程度也超过 RBPT。针对血清学试验而言, 就是针对血清亦或是乳中所含有的布鲁氏菌抗体进行有效检测。而在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中, 最常见就是平板凝集试验, 一般将其应用在初步筛查布鲁氏菌病普查过程中。但需要注意是, 这种检测方法很容易发生非特异性凝集情况, 所以尽量不在基层兽医检测工作中应用这种检测方法 [6]。现阶段, RBPT已经逐渐发展成布鲁氏菌病普查主要方式, 且实际检出几率和平板凝集试验大致相同, 但是要比 SAT阳性检出几率低。通常情况下, RBPT是不能有效替代平板凝集试验和 SAT, 而是要合理选用综合诊断方式, 并在布鲁氏菌病早期诊断当中加以运用。而 SAT则始终被应用于布鲁氏菌病诊断中, 被当做常规性血清学方式, 且国内家畜布鲁氏菌病检测标准就是以 SAT为基础所形成复核诊断方式。若对 SAT进行单独使用, 还会发生假阴性反应亦或是假阳性反应 [7]。除此之外, 并非全部被感染动物抗体水平都具备诊断意义, 所以直接增加了误诊以及漏诊几率。对于 ELISA检测方法而言, 也是近年来最常使用血清学检测方式, 具有较高敏感性以及特异性, 也是国际贸易领域指定试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 ELISA与 SAT相比, 其敏感性要更高, 高出 10~ 1000倍左右, 所以也是诊断布鲁氏菌病重要方式。在具体操作方面, RBPT操作相对便捷, 且使用时间不长。而 SAT获取结果时间相对较长, 且需要实验工作人员用肉眼观察并对结果进行判定, 所以主观性十分显著。另外, 对于 ELISA检测方法而言, 可以对布鲁氏菌病进行有效地监测, 实际操作也相对便捷, 具有较高敏感性, 能够获得准确性较高结果, 具有一定可行性。为此, 在具体检测时有必要将 RBPT、 ELISA与 SAT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相互结合, 以保证优劣互补, 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优先选择使用 RBPT开展筛选工作, 针对疑似阳性样品使用 ELISA与 SAT检测方法进行复检, 最终准确地确诊, 实现防控并进化布鲁氏菌病目标。只有这样, 才能够确保准确诊断布鲁氏菌病, 及早发现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采取防治措施, 以免牛羊养殖遭受严重经济损失, 制约养殖业进步, 不断提高牛羊生长质量, 促进牛羊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亮, 王基隆, 丁家波, 等 . 三种血清学布鲁氏菌检测方法在不同疫苗免疫奶牛中比较 . 山东农业科学, 2017( 12): 126-129.    [2] 杨威, 韩小平, 张志勇, 等 . 戊二醛交联传感器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研究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6): 71-76.    [3] 王芳, 蒋卉, 朱良全, 等 . 检测 OMP28抗体不能有效诊断羊布鲁氏菌病 . 第五届中国兽药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 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药学分会暨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4: 238-244.    [4] 赵咏中, 方玉鹏, 王建军, 等 . 湖羊布鲁氏菌 S2疫苗免疫血清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 中国动物检疫, 2017( 10): 75-78, 89.    [5] 罗成群 . 不同方法检测布鲁氏菌抗体比较分析 .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 11): 5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抗核抗体(ANA)联合抗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82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7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中ANA和抗ENA抗体阳性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ANA和抗ENA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清ANA联合抗ENA抗体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抗核抗体 抗ENA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IgG抗体相关疾病(MOGAD)被认为是一独立疾病。它可表现为视神经炎、脊髓炎、脑干脑炎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在临床上常会遇到MOG-IgG抗体和其他自身免疫抗体(如寡克隆蛋白、AQP-4、NMDAR-Ab、GlyR-Ab等)并存情况,有必要对该现象进一步认识,以期更好地诊断MOG-IgG相关脱髓鞘疾病。

  • 标签: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MOG-IgG抗体相关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 抗核抗体( ANA ) 和抗核抗体谱 (ANAs) 联合检测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样本 500 份,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检测 1 组( 抗核抗体检测 ),检测 2 组( 抗核抗体谱检测 ),检测 3 组( 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 ,比较三组的确诊率。结果:检测 3 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检测 1 组和检测 2 组,检测 2 组的确诊率又高于检测 1 组,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ANA 具有敏感性高特点, ANAs 具有特异性高特点,二者联合检测可以取长补短,在对 AID 患者诊断中,可以明显提高 AID 患者的确诊率。

  • 标签: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肺曲霉病发病隐蔽易被其基础疾病掩盖不易诊断,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高。指南建议将曲霉IgG抗体检测作为诊断慢性肺曲霉病关键指标。但是目前大多数曲霉IgG抗体临床数据来自欧洲国家,中国人曲霉特异性IgG抗体生物参考区间仍有待确定。因此本研究目的是建立适合本实验室曲霉IgG抗体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0月至12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成年人,收集血清,采用丹娜曲霉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28-A3c方法,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本实验室生物参考区间。结果最终纳入291名患者健康个体,中位年龄37岁(19岁~82岁),其中男141名,中位年龄38岁(19岁~82岁),女150名,中位年龄38岁(20岁~78岁)。男性和女性健康成年人血清曲霉IgG抗体水平分别为20.579(43.618) AU/mL 28.387(48.158) A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因此依据男女性别差异分别建立参考区间。最终,曲霉IgG抗体水平参考区间为男性<111.405 AU/mL,女性<181.888 AU/mL。结论根据不同性别初步建立了该实验室血清中曲霉IgG抗体生物学参考区间,为临床相关疾病诊断提供了参考标准。

  • 标签: 生物参考区间 曲霉IgG抗体 慢性肺曲霉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79例COVID-19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了解这两种抗体在患者体内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临床确诊为COVID-19患者79例,收集不同时期(发病后≤10 d、10<~20 d、20<~30 d、>30 d)血清样本共167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019-nCo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重型和普通型患者IgM抗体平均水平高于轻型患者[21.77 (10.18~128.65)和13.13 (6.08~35.14) vs 3.01 (1.69~8.69);χ2=27.442,P<0.01]。重型和普通型患者IgG抗体平均水平高于轻型患者[(124.22±36.79)和(120.04±63.25)vs(52.31±53.68),F/χ2=27.295,P<0.01)。康复出院后,重型和普通型患者IgM、IgG抗体阳性率均高于轻型患者(P<0.01)。IgM和IgG抗体水平受检测时间影响,发病后10<~20 dIgM抗体水平明显高于≤10 d水平(P<0.05),发病后>10 d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10 d水平(P<0.01)。结论重型COVID-19患者体内能检测到更高水平IgM和IgG抗体,且IgM和IgG抗体水平与患者发病后检测时期密切相关。

  • 标签: COVID-19 特异性抗体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 简介:摘要 : 自 2019 年末以来,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COVID-19 )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流行,给全球 100 多个国家造成了极大损失。为了从免疫机制上更好地控制新冠病毒肆虐,各界科学家对感染新冠病毒后抗体产生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IgA 系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第一层黏膜免疫屏障,产生不良炎症反应小,发病后出现早、效价高,具有阻止病毒与受体结合作用等,对防控新冠病毒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章在对部分成果系统性总结基础上,针对新冠病毒 IgA 抗体产生特点及作用进行了整合分析与评价,期望为新冠病毒诊断、治疗提供新理论、新思路。

  • 标签: 新冠病毒 IgA 抗体 免疫机制 新冠疫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输血前应用不规则抗体检验后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接收 130 例输血 患者,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结合常规输血 ;对照组:常规输血 。统计检验阳性率 。 结果:输血前采用不规则抗体检验后,观察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对照组中女性相较于男性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率显著增高, P<0.05 。 结论:输血前应用不规则抗体检验后 可有效降低溶血风险 ,提高输血安全性,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检验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运行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保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质量。在检测前对适用于人体疾病辅助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抗体(1类、3类)和配套试剂进行性能验证。通过观察对照组织染色,结合抗体说明书对染色客观证据(细胞定位、强度和/或数量百分比)及抗体特征参数如克隆、特异度、敏感度、重复性等进行确认,证明抗体与预期用途相符合。遵循3类试剂持证检测、1类试剂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登记备案后采购使用原则,对每次购进试剂均开展验证,保存好验证切片,记录试剂有效起止时间及效期内性能评价等。对3类免疫组织化学试剂开展同步多组织(MTB)或芯片(TMA)对照验证,采用≥10例样本进行临床用途确认。从检测全流程角度去验证抗体合格性,保障免疫组织化学是在有对照组织基础上开展有效、可溯源客观认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核酸测定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用效果,以提高疾病治愈率。方法 以对比分析方式,在 2020年 2月 -3月期间医院发现疑似丙型肝炎患者当中选择出 100例,对患者分别进行病毒抗体检测及核酸测定工作,诊断出患者所患病症是否为丙型肝炎。结果 100例患者中,实际存在丙型肝炎患者有 85例。而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 80例,核算测定检测结果为 75例。结论 病毒抗体及核酸测定在丙型肝炎临床诊断工作中都有一定应用价值,医院需要研究如何融合应用这两种检测方法,来提高检测工作准确率。以方便后续拟定科学治疗方案,有序完成丙型肝炎治疗工作。

  • 标签: 丙型肝炎 病毒抗体 核酸测定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特异性抗体也称为免疫球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重要效应分子,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也是临床上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重要依据。了解特异性抗体产生、生物特性以及不同病原体特异性抗体之间差别等相关知识,对相关疾病诊治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将简要介绍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用到、以及常见几种感染相关疾病抗体基本知识点,希望对大家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