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为其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即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40例研究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相关指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心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PCI手术的围手术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PCI手术 急性心肌梗死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护理。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使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是PCI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PCI进行治疗,其中1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15例患者接受全程优质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一般治疗情况和护理前后的心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评估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PCI的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PCI
  • 简介: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行P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遵医行为及再次入院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1周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遵医行为及再次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不仅能促进PCI手术患者伤口恢复,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入院率,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护理 个案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伐卢定对PCI治疗STEMI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2例,按患者的治疗药物的选择将其分为比伐卢定组(研究组,n=52)和肝素+替罗非班组(对照组,n=40),观察两组患者的活化凝血时间及出院后的用药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后5min、30min、1h及2h的活化凝血时间比较,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用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β阻滞药及ACEI/ARB)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使用比伐卢定具有更好的抗凝疗效,临床安全性较高,在基层医院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有很好推广前景。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比伐卢定 凝血功能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的全程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7例,接受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26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评价全程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对策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所以应该成为临床护理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的全程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并采用PCI介入治疗患者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5%,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为84.3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5.29%,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的全程护理效果显著,好可更加积极配合治疗,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择期PCI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急诊PCI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左心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显效率40.0%,总有效率76.7%;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6例,显效率60.0%,总有效率80.0%。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急诊PCI综合比较后总体上优于择期PCI,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PCI进行治疗,其中2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6例患者接受全程优质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一般治疗情况和护理前后的心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评估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PCI的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PC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各43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直接PCI治疗方式、对照组采取延迟PCI治疗方式。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指标、左房内径(LAd)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指标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延迟PCI治疗,且复发率更低。

  • 标签: 直接 延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术后效果。方法从本院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进行PCI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择32例,组别分类根据护理方式进行,在术后对其展开护理,对照组(16例)的护理方法是常规护理,观察组(16例)的护理方式是系统化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对照组显然高于观察组,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作PCI治疗后,可以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术后护理,这样能够有效将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治疗效果也会有明显的升高。

  • 标签: PCI 老年 冠心病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世界残疾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特征为处理棘手、后果严重、发病迅速等,因此,医学界对其关注度和重视度有所增大。1977年,全球首例PCI手术实施成功,目前,PCI手术已发展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疾病的主要方式。调查结果表明,多种因素均可造成疾病复发,如体重、血糖、血压控制不理想、未按时服药、生活习惯不良、心理因素等。所以,确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护理质量相当重要,本文综述康复护理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对策及观察。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320例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PCI术后综合护理,包括术后上肢双侧血压监测、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在心理方面和生活能力方面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PCI术后综合护理并监测上肢双侧血压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术后护理 双上肢血压 观察
  • 简介:摘要文章介绍基于PCI总线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法。本系统由高速高精度A/D转换芯片、高性能FPGA芯片、PCI总线接口芯片等组成,重点阐述系统的硬件设计及FPGA各个模块逻辑功能的实现,以此实现了以FPGA为控制核心可同时采集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 标签: PCI 多通道数据采集 FPG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静脉溶栓组和PCI介入治疗组。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及死亡率等情况。结果静脉溶栓治疗组血管再通15例(71.4%),PCI接入治疗组血管再通18例(85.7%)。经组间比较,血管再通百分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溶栓治疗组出现1例患者死亡,4例不良反应。PCI介入治疗组0死亡病例,不良反应2例。经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I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CI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策略。方法本次研究选择80例急性急性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入院诊治时间为2015年8月-2018年7月。所有患者均予以PCI手术,采取随机法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病例均为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急性机梗死 PC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9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满意水平;术后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疼痛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皮肤瘀斑、造影剂肾损害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疼痛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疼痛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皮肤瘀斑、造影剂肾损害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和提升生存质量,患者满意水平高。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PCI)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