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mTOR(mammalian/mechanistic targets of rapamycin)存在于两个功能性复合体mTORC1 和mTORC2中,通过对生长因子、营养物质、谷氨酸、神经递质等应答,调控细胞的重要生理过程。中枢神经系统mTOR通路异常活化可引起癫痫。文中通过回顾国内外研究报道,旨在分析和总结与mTOR通路相关的癫痫表型及可能的致痫机制,为相关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新手段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mTOR 癫痫 皮质发育畸形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脑胶质瘤相关癫痫(GAS)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9例存在GAS,另3例不存在。所有患者均采用肿瘤切除术治疗,术中均留取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瘤周正常组织标本。采用脑片膜片钳记录组织标本的神经电生理情况,以明确是否存在GAS病灶;之后行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以判断mTOR通路是否与GAS相关。结果12例患者中,7例存在GAS患者的瘤周组织均检测到痫样放电,电位峰值为0.300~-0.429 mV,斜率为1.502 mV/ms;而在其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痫样放电;另2例存在GAS患者和3例不存在GAS患者,其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痫样放电。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存在GAS患者的瘤周组织中p-mTOR(相对表达量为1.002)和p-S6K(相对表达量为0.926)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不存在GAS的患者(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56、0.661,均P<0.05),而两者间mTOR(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33、1.178)和S6K(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25、0.917)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在GAS患者和不存在GAS患者的肿瘤组织中p-mTORmTOR、p-S6K及S6K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9例GAS患者中,8例的瘤周组织中p-S6K和p-mTOR染色均为阳性,而未发生GAS的3例患者瘤周组织中p-S6K和p-mTOR染色均为阴性;存在GAS患者和不存在GAS患者的肿瘤组织中p-S6K和p-mTOR染色均为阳性。结论初步提示脑胶质瘤瘤周组织mTOR信号通路激活与GAS有关,可能是同时治疗胶质瘤和癫痫发作的共同靶点。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癫痫 mTOR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癌(CC)癌组织中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Cripto-1)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2例CC组织及4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ripto-1与mTOR表达,统计学分析组间表达差异及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C组织中Cripto-1与mTOR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CC组织中Cripto-1与mTOR表达呈正相关(r=0.634,P<0.05)。CC组织中Cripto-1、mTOR蛋白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高Cripto-1表达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OS)与低Cripto-1表达患者的3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mTOR表达组3年OS明显低于低mTOR表达组患者(χ2=5.808,P=0.016)。结论CC组织中Cripto-1与mTOR均表达增加,两者均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有关,有可能成为CC诊断、治疗及评估的新分子标志物。

  • 标签: 宫颈肿瘤 Cripto-1 mTO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 (NUSAP1)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小RNA干扰技术敲低肺癌细胞系A549中NUSAP1的表达。采用CCK-8、Transwel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和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敲低NUSAP1表达后,A549细胞的吸光度(A)值降低(分别为1.724±0.067和0.610±0.058,P<0.05),细胞迁移数降低[分别为(272.464±36.232)个和(178.267±14.780)个,P<0.05],细胞侵袭数目降低[分别为(120.585±13.235)个和(73.527±6.617)个,P<0.05],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分别为(3.572±0.214)%和(11.358±1.047)%,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下降,凋亡相关蛋白Bax和active caspase3表达量上升(均P<0.05)。同时,干扰NUSAP1表达后,A549细胞中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受到显著抑制,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70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敲低NUSAP1的表达,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抑制肺癌的作用。

  • 标签: 肺肿瘤 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NXA2P1在神经胶质细胞瘤(GBM)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U87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信息分析GBM组织中ANXA2P1的表达。利用细胞转染法上调或下调GBM组织或U87细胞中ANXA2P1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检测U87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U87细胞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ANXA2P1在高级别的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的胶质瘤组织(P<0.01)。在胶质瘤组织中ANXA2的表达水平与ANXA2P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52,P<0.01)。过表达ANXA2P1的U87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i-ANXA2P1 U87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转染72 h后,过表达ANXA2P1细胞中p-S6K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Si-ANXA2P1细胞中p-S6K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NXA2P1可能通过mTOR信号通路促进U87细胞的增殖。

  • 标签: 胶质细胞瘤 假基因ANXA2P1 mTOR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高糖环境下足细胞自噬和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永生化小鼠肾小球足细胞(mouse podocyte cell 5,MPC5)并进行分组:甘露醇等渗组(mannitol isotonic group,MG组)、高糖组( high glucose group,HG组)、雷帕霉素组(rapamycin group,RG组)以及自噬相关蛋白5-siRNA组(SiG组)。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足细胞标志Synaptopodin、自噬相关的ULK1以及mTOR通路相关蛋白p70S6K的表达。结果与MG组相比,HG组的Synaptopodin表达降低,自噬活性降低,p-ULK1以及p70S6K表达明显升高。与HG组相比,RG组的Synaptopodin表达升高,自噬活性较高,p-ULK1以及p70S6K表达较低。SiG组表现出与HG组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雷帕霉素可能通过mTOR-ULK1信号通路调节足细胞内自噬反应、减轻高糖环境引起的足细胞损伤。

  • 标签: 雷帕霉素 足细胞 自噬 mTOR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标志蛋白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在儿童Burkitt淋巴瘤(B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8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的58例儿童BL病例,同时收集30例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炎(RH)做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KT、p-mTOR在BL及RH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及与患儿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58例BL患儿中,确诊后失访6例。接受治疗与随访的52例患儿,男43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5岁(2~14岁)。p-AKT、p-mTOR蛋白在儿童BL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9,P<0.001),表达率分别为62.1% (36/58)和60.3% (35/58),均显著高于阴性组(分别33.3%,36.7%;P=0.011,P=0.035)。p-AKT阳性组的高血清乳酸脱氢酶(LDH≥573 IU/L)的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6),p-mTOR的表达与血清LDH高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低相关(分别P=0.006, P=0.034),而性别、年龄、分期、肿块大小、有无B症状、结外病变数及国际预后指数(IPI)在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AKT阳性组的5年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均较阴性组明显降低(分别72.7%比94.7%,χ2=4.123,P=0.042; 66.7%比94.7%, χ2=5.822, P=0.016)。p-mTOR阳性组的5年OS较阴性组显著降低(71.0%比95.2%,χ2=4.881, P=0.027),但PFS较阴性组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KT/p-mTOR双阳性组的5年OS、PFS较存阴组(单一蛋白表达缺失或p-AKT/p-mTOR均不表达)显著下降(OS: 69.0%比95.7%, χ2=6.285, P=0.012; PFS:65.5%比91.3%, χ2=5.405, P=0.02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KT/p-mTOR双阳性、高LDH和IPI 3~5分是影响BL患儿OS的独立危险因素,p-AKT阳性、p-AKT/p-mTOR双阳性、巨大肿块(>10 cm)、高LDH和IPI 3~5分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AKT、p-mTOR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是儿童BL诊断的参考和评估预后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伯基特淋巴瘤 儿童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亚型,具有侵袭性强、复发早、进展快及易侵袭等生物学特性。目前研究发现,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较为常见。文章主要对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机制、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及其相关靶向抑制剂的应用进行介绍,以期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途径。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AKT转染后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将ARPE-19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康柏西普组及联合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建立AKT转染细胞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细胞常规培养,空白血清组加入10%空白血清培养,含药血清组加入10%含药血清培养,康柏西普组加入20 μg/ml康柏西普干预培养,联合组加入10%含药血清和20 μg/ml康柏西普干预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ARPE-19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VEGF 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AKT、mTOR、VEGF蛋白表达。结果培养24、48、72 h后,与模型组比较,含药血清组、康柏西普组和联合组细胞增殖率下降(P<0.05)。干预24、48 h,含药血清组、康柏西普组和联合组细胞AKT mRNA[24 h:(3.10±0.48)、(1.97±0.14)、(1.26±0.24)比(4.77±0.68);48 h:(3.52±0.82)、(2.62±0.77)、(1.10±0.19)比(6.12±1.21)]、mTOR mRNA[24 h:(3.02±0.26)、(2.45±0.75)、(1.13±0.15)比(4.48±0.80);48 h:(1.29±0.30)、(1.30±0.57)、(0.65±0.19)比(2.54±0.62)]、VEGF mRNA[24 h:(3.33±0.62)、(2.18±0.20)、(1.55±0.28)比(5.53±1.02);48 h:(2.35±0.54)、(1.23±0.28)、(0.93±0.25)比(3.59±0.40)]表达及AKT蛋白[24 h:(0.45±0.09)、(0.25±0.05)、(0.14±0.04)比(0.62±0.04);48 h:(0.36±0.06)、(0.23±0.04)、(0.14±0.03)比(0.54±0.08)]、mTOR蛋白[24 h:(0.35±0.05)、(0.24±0.02)、(0.18±0.02)比(0.52±0.09);48 h:(0.23±0.04)、(0.29±0.04)、(0.14±0.03)比(0.40±0.10)]、VEGF蛋白[24 h:(0.14±0.03)、(0.33±0.04)、(0.24±0.03)比(0.54±0.10);48 h:(0.24±0.03)、(0.17±0.02)、(0.11±0.02)比(0.42±0.10)]较模型组降低(P<0.05),且联合组AKT、mTOR、VEGF mRNA及蛋白表达较康柏西普组降低(P<0.05)。结论AKT基因转染可促进ARPE-19细胞增殖,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可抑制AKT基因转染导致的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减少VEGF分泌有关。

  • 标签: 中药血清药理学 视网膜色素上皮 转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加减驻景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颗粒细胞mTOR和下游靶分子p-S6k1变化与血清性激素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收集人原代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测定PCOS组和对照组颗粒细胞mTOR通路的差异。培养液中添加睾酮、卵泡刺激素(FSH)、胰岛素,并检测外源性激素对于颗粒细胞mTOR通路的影响。结果PCOS组颗粒细胞磷酸化mTOR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PCOS组p-mTOR水平(0.66±0.29)高于对照组(0.34±0.3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PCOS组p-S6k1水平(0.95±0.42)高于对照组(0.62±0.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细胞p-mTOR与p-S6k1水平与血清睾酮相关(P均=0.001),与血清FSH(P=0.67,P=0.75)、促黄体生成素(LH)(P=0.75,P=0.37)无关。结论PCOS患者颗粒细胞mTOR信号分子存在异常活化,睾酮与胰岛素可能参与了PCOS患者颗粒细胞mTOR通路异常磷酸化,从而导致颗粒细胞功能障碍,造成卵泡发育异常。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mTOR通路 睾酮 颗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