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自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1例血清和(或)脑脊液中GFAP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儿中,男性6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3岁10个月~1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头痛(5例)、呕吐(6例)、共济失调(2例)、肢体无力(4例)、颅神经受累(6例)、意识障碍(4例)、精神行为异常(3例)、抽搐发作(1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3例);临床类型为脑膜脑脊髓炎1例、脑膜脑炎1例、脑脊髓炎7例、脑炎2例。11例患儿MRI均提示颅内受累,脊髓长节段受累8例,视神经受累1例,4例行增强扫描患儿中3例显示脑叶、脑膜、脑沟、视神经、脊髓不同部位强化。4例患儿脑脊液和血清GFAP抗体阳性,3例脑脊液GFAP抗体阳性,4例血清GFAP抗体阳性;4例合并多重抗体,主要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肿瘤筛查均阴性。11例患儿均对免疫治疗有反应,但有2例复发,1例遗留视力、运动功能损伤。结论儿童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病变主要累及脑膜、脑、脊髓和视神经。大多数患儿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预后也良好,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部分患儿可能遗留神经系统损伤。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 儿童 脑膜脑脊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痰火方对脑缺血模型大鼠Caspase-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痰火方低剂量组、痰火方中剂量组、痰火方高剂量组、金纳多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中动脉栓塞模型。造模2 h后,痰火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92、1.84、3.68 g/kg痰火方干浸膏粉溶液,金纳多组灌胃金纳多60 mg/kg,每24 h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四肢对称性评分评价肢体功能症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梗死灶周围组织GFAP、Caspase-3蛋白表达,评价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2(NG2)蛋白表达,观察各组大鼠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术后48、72 h,痰火方高剂量组大鼠四肢对称运动评分提高(P<0.01或P<0.05),梗死灶周围皮层、纹状体Caspase-3阳性细胞数[皮层:(765.0±122.4)比(1 131.0±392.9)、纹状体:(895.9±389.8)比(1 401.9±453.1)]减少(P<0.05或P<0.01),CD31+/NG2+阳性细胞数[皮层:(1 355.0±257.9)比(825.4±308.1);纹状体:(1 290.9±400.9)比(675.2±259.7)]增多(P<0.01);梗死周围皮层GFAP阳性积分光密度[(4 210.00±1 226.38)比(7 935.78±2 001.98)]降低(P<0.01)。结论痰火方可减轻脑缺血大鼠肢体功能症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下调Caspase-3表达,促进血管新生。

  • 标签: 脑缺血 痰火方 细胞凋亡 血管新生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烟台业达医院收治的4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连续随访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并分组。术后次日检测患者血清TSP-1、GFAP水平,询问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分析血清TSP-1、GFAP水平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4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经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组14例,占35.00%;预后良好26例,占65.00%。预后不良组血清TSP-1、GFAP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两组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血清TSP-1、GFAP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780、0.838。结论血清TSP-1、GFAP过表达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预后